李元生
(1.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6;2.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500kV雙回路直流線路懸垂轉角塔試驗方案
李元生1,2
(1.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6;2.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試驗方案的確定,直接影響試驗的可操作性,數據準確性以及結果的可采用性,所以說試驗方案的確定對試驗十分重要。這里針對某±500kV直流輸電雙回路懸垂轉角塔的試驗方案進行論述。根據設計使用條件,試驗預期目標,主要在控制工況選取、荷載加荷方式、風荷載加荷點、導地線荷載加荷點、變形控制點、應變測點布置、加荷要求等幾方面討論本試驗塔的試驗方案。
試驗方案;懸垂轉角塔;試驗工況;加荷方式;應變
“溪洛渡右岸電站送電廣東±500kV同塔雙回直流輸電工程”是“十二五”云電送粵的重要輸變電工程項目,是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西電東送,擴大區域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總體規劃目標的又一重要舉措。該線路工程電壓等級為±500kV,輸送容量6400MW,線路路徑亙長約為1250km。該工程的建設,能夠有效緩解廣東省用電緊張形勢,有效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作為國內首次長距離設計的±500kV雙回路直流輸電線路,該工程采用4分裂大截面導線,荷載較大,氣象條件復雜、海拔差異大、地形種類繁多。通過鐵塔真型試驗,實測并采集主要桿件在控制工況下的強度、變形和穩定等方面的技術數據,檢驗鐵塔可靠性,確保鐵塔剛度、強度、穩定性滿足工程要求。
懸垂轉角塔相比較直線塔與轉角塔具有明顯的不同受力方式,其采用與直線塔一樣的掛線方式同時承受張力,可以滿足線路帶一定的小角度。具有結構形式復雜、節點多、桿件的傳力過程曲折等特點,本試驗塔在結構設計時,主材采用Q420大肢寬角鋼,對Q420大肢寬角鋼的受力特性與計算模型的吻合性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故我們需要對鐵塔進行真型試驗研究,這里針對懸垂轉角塔試驗方案進行論述。
1.1 主要設計條件
電壓等級:±500kV;導線:4x LGJ-900/75; 地線:1X LBGJ-100-20AC ;最大設計風速:27m/s; 最大覆冰:10mm;轉角度數3~ 15°,水平檔距900~450m,垂直檔距1000m。
1.2 試驗塔概況
本試驗對SZJ101-42雙回路懸垂轉角塔進行真型鐵塔試驗,其呼稱標高42m(兩個0.0m腿,兩個-6.0m腿),全高63.7m,重量為63.97t。主材最大規格Q420L220X22(Q420大肢寬角鋼)。根據計算結果,按具體桿件控制情況分大小角度的不同工況進行試驗。
1.3 試驗塔基礎連接
基礎作用力如表1所示。
試驗站根據基礎作用力考慮試驗塔的地腳連接。
SZJ101-42雙回路懸垂轉角塔設計時分大小角度共考慮64種工況組合,其包括正常運行(大風、覆冰、不均勻覆冰),安裝(起吊、錨線),事故工況(斷線)。
2.1 試驗工況選取原則:
①能體現出整塔受力特性,體現出傳力特點;②對主要節點、復雜節點重點關注;③考慮不同工況控制桿件的不同;④設計情況應考慮全,每類選擇有代表性工況;⑤盡量減少試驗工況數量,保證試驗簡單,進展順暢;⑥考慮試驗站的設備、加載方式、確保可行性。
2.2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試驗工況根據運行(大風、覆冰)、安裝及事故等情況選取以下10種工況:
①正常運行60°大風,大角度;②正常運行45°大風,大角度;③正常運行覆冰驗算,90°風,大角度;④不均勻覆冰驗算,90°風,大角度;⑤斷外側地線,同時斷外側上導,小角度;⑥斷內側地線,同時斷內側上導,小角度;⑦斷外側上導,同時斷外側下導,小角度;⑧斷內側上導,同時斷內側下導,小角度;⑨外側地線起吊完畢,起吊內側地線,小角度;⑩地、上導及外側下導畢,1.5倍起吊內側下導,小角度。
3.1 荷載方向坐標
荷載方向坐標如圖1所示:

圖1 荷載方向坐標

表1 基礎作用力圖
3.2 荷載加荷方式
(1)導地線荷載加荷方式。本次試驗是帶絕緣子串(或模擬)的真型塔試驗,導地線各個方向的荷載均直接加在其實際位置處。
(2)塔身風荷載加荷方式。在實際風荷載作用下,鐵塔自身受力為均布荷載,為簡化計算,將其換算成集中荷載。本次試驗在保證原設計計算模型不變的前提下,為試驗加荷方便,塔身風加荷點更趨于集中。考慮到不同高度風荷載對結構影響程度不一樣,鐵塔上部等效風荷載點布置多些,下部布置少些,塔頭(包含橫擔及地線支架)共設16組加荷點,每組由前后互為對稱的2點組成;塔身共設3組塔身風加荷點,每組由前后左右互為對稱的4點組成。
3.3 加荷點布置圖
加荷點布置圖如圖2所示。

圖2 42.0m呼高加荷點布置圖
變形觀測點布置原則:①能體現出試驗工況下整塔變形情況;②導地線掛點,橫擔端部應有觀測點;③未設置為觀測點的節點變形,可利用觀測點變形有效推測;④應考慮觀測點的可觀簡單、有效;⑤不易布置過多,太多觀測時間過長,影響試驗的整體進行。
每個觀測點正面觀測X坐標方向和Z坐標方向的位移,側面觀測Y坐標方向的位移。觀測點布置詳見圖3:

圖3 42.0m呼高變形觀測點布置圖
應變測點布置原則:①對各試驗工況控制的主要桿件應布置;②對主材,特別是Q420大肢寬角鋼,雙肢(里外)布置四處;③對導地線掛點附近主要受力桿件布置;④對截面形式變化,復雜節點,桿件布置;⑤對一些輔助材,桿件受力不明確的桿件布置。
應變測點布置見圖4。(注:鐵塔上每處測點按角鋼兩肢同一斷面的重心線處兩點布置,對于腿部主材還需在角鋼的肢和背同一斷面處再布置)

圖4 42.0m呼高應變測點布置圖
加荷繩索上的測力計或力傳感器應盡可能靠近荷載作用點。同時,應盡量減小繩索布置而造成的荷載偏心,應盡量減小繩索與試驗塔接觸所造成的影響,加載方式應避免任何沖擊荷載。加荷應盡可能平穩、均勻。
①加荷級別:參照《架空線路桿塔結構荷載試驗》,所有試驗工況的荷載從50%~100%;②在試驗“1.5倍起吊下導線”工況時,所有安裝荷載均由施工掛點承受。③試驗工況順序由試驗方自行安排;④各拉力繩的連接應牢固可靠,連接處應盡量靠近節點;⑤在下一工況開始加荷以前應將荷載全部卸掉,結構彈性變形應恢復,以保證試驗的準確性;⑥選擇“60度大風工況”做超載試驗。在加荷到100%后按5%的級差加荷到120%。
[1]架空線路桿塔結構荷載試驗[S].DL/T 899-2004.
[2] 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S].GB 50545-2010.
[3]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定[S].DL/T 5154.
[4]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GB 50009-2012.
[5] ±800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S].GB 50790-2013.
[6] 聶國一.自力式鐵塔受力計算的準確性統計分析[J].電力建設,15(13):42-46.
[7]張相庭.結構風工程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8]高聳結構設計規范[S].GB 50135-2006.
[9]程志軍,等.高聳格構式塔架風荷載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00,15(1):51-55.
TM7
A
1671-3818(2016)10-0001-02
李元生(1979-),男,漢族,吉林長春人,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輸電線路結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