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榮
(中石化股份公司華北油氣分公司投資發展處北京100142)
勘探項目降成本增效益途徑淺析
□楊益榮
(中石化股份公司華北油氣分公司投資發展處北京100142)
本文通過對某區塊的勘探投入、工程成本、發現成本、工藝技術適應性分析等判斷某區塊降本增效措施實施的有效性,為降低油田勘探開發成本提供經驗借鑒。
勘探;成本;降本增效;措施
某天然氣勘探區塊2006~2012年完成二維地震3072km,三維地震1231km2,完鉆探井71口,進尺20.49×104m,25口井獲得工業氣流;勘探工程投資131210萬元;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162.87×108m3、控制儲量2913.29×108m3、預測儲量1657.36×108m3。
2.1探井成功率和勘探程度較低
2006~2012年度,平均探井成功率為36.6%,探井密度為0.00928口/km2,探井成功率處于較低水平。
2.2工程成本高
由于地震采集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覆蓋次數和接收道數上升,投入的人力、設備等逐漸增加,再加上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單位成本逐年增加。
2006~2012年,二維地震采集平均單位成本6.13萬元/km;三維地震采集平均單位成本為33.35萬元/ km2;年度鉆井平均單位成本3480元/m。
2.3勘探發現成本高
某區塊大多地區處在區域勘探或圈閉評價階段,資源探明率較低,僅為1.44%,導致勘探發現成本等與公司前5年平均指標相比,有較大差距(表1)。

表1 某區塊及公司單位成本對比
3.1探索和應用新技術、新措施
3.1.1優化鉆井工藝,提升機械鉆速,縮短千米進尺周期。根據實際鉆遇地層情況分井段進行“鉆頭選型、鉆具組合和鉆井參數的”不斷優化,加強鉆井液性能維護,優選出了適應性強的高效PDC鉆頭,并開展了全井段應用高效PDC鉆頭提速鉆進工藝試驗,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某區塊的低傷害直井優快鉆完井技術,在保證鉆井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機械鉆速。
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改進,單井平均機械鉆速不斷提高,2012年平均機械鉆速為11.43m/h,比2006年平均機械鉆速高2.32m/h;千米進尺周期由2006年的14.20d縮短到了2012年的9.11d,縮短了5.09d。
3.1.2嘗試水平井鉆完井工藝。為評價水平井工程工藝開發某區塊低滲透氣藏的可行性,進一步評價該區盒2氣層的產能特征,尋求產能突破,促進勘探新進展,2010年開鉆一口水平井。實際鉆井周期40.5d,較設計縮短了14.5d,鉆井過程沒有出現復雜情況,完鉆后在盒2氣層自然求產,獲得2.84×104m3/d的工業氣流,水平井鉆完井工藝嘗試初步獲得成功。
3.2加強鉆井施工隊伍的管理與監督
嚴格實行石油專業工程施工隊伍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保證工程優質優效,加強鉆井監督與管理,實行分級考核和動態管理,根據隊伍資質實行三級結算:A級資質結算100%定額,B級資質結算98%定額,C級資質結算96%定額。
實行“優晉劣降”動態分級考核管理和三級結算管理辦法,調動了鉆井施工隊伍提速提效的積極主動性。
3.3適時調整計劃,加強過程管理,降本增效
2006年~2012年根據實際情況減少3口探井,總進尺減少1.0962×104m。完成鉆探工程投資71317萬元,減少6841萬元;鉆探工程投資得到了有效控制。
采取嚴格執行造價審查程序、實施優快鉆井及試氣綜合管理、加強過程控制、強化費用核算等,鉆井成本逐漸下降。
3.4加強分析,落實構造,提高探井成功率
通過典型失利井分析,充分利用現有二維、三維資料,落實構造,明確砂體平面展布形態,加強成藏規律研究;通過持續優化采集參數及地震資料,提高分辨率,改善儲層描述和預測的精度,大大提高了探井的成功率。
某區塊通過完善管理,加強過程控制,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條件和區域特征的科學降本增效手段,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和前景,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某區塊的勘探開發成本將會進一步的降低,經濟開發效益將更加明顯。
1004-7026(2016)01-0121-01中國圖書分類號:F403.7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84
楊益榮,男,1982年05月05日出生,2006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專業,大學學歷,現在中石化股份公司華北油氣分公司投資發展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