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
生育率1.047的結論,有點危言聳聽“所謂2015年1.047的總和生育率,就是有人根據直接公布的原始匯總數據,沒有考慮漏報、錯報和重報等情況直接計算出來的。按照這樣計算出來的1.047的總和生育率,2015年全國的出生人口大約只有1100多萬,而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為1655萬”
近日,有媒體根據10月份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相關數據報道稱,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僅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上述報道稱,2015年,約567萬名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接受了調查,占育齡婦女總量的1.55%。這些育齡女性去年共生育了175309個孩子,其中9.3萬個一孩,6.97萬個二孩,三孩以上為1.25萬人。按照不同年齡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最終計算出2015年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為1.047。
該新聞甚至令不少人口學者表示意外。有人口學者稱,這個數據低于世界銀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如果1.05的生育率屬實,那中國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國家衛生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直言中國生育水平已經是全球最低的結論未免太危言聳聽。他說,過去十幾年來,無論是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還是千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直接匯總調查數據得到的生育率水平一直偏低,這是人口學界共知的常識。
翟振武說,1.047的生育率水平正是根據2015年百分之一抽樣調查直接匯總得到的數據,未經過任何調整和修正,顯然也是偏低的。
翟振武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數,可以推算出2012年至2014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53、1.54和1.59,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1655萬出生人數推算,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大約為1.54。這幾年總和生育率基本波動在1.5~1.6之間。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么看待1.047這個生育率,是否感到有些意外?
翟振武:我對這個數字不感到意外,因為根據抽樣調查數據直接匯總所得到的總和生育率一直偏低很多,過去十幾年,以這種方式計算的總和生育率一直在1.1~1.2之間,數據的可靠性很低。今年略降一點,為1.047,對這樣一個可靠性很低的數據來說,發生波動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國家統計局每年都有一次千分之一的人口抽樣調查,每隔5年有一次百分之一的人口抽樣調查,每隔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調查數據項目中有的質量較高,有的質量較低,漏報率、錯報率和重報率情況也各不相同。但是國家統計局都不對數據進行任何調整和修正,而是直接公布原始匯總數據,供大家研究參考。
所謂2015年1.047的總和生育率,就是有人根據直接公布的原始匯總數據,沒有考慮漏報、錯報和重報等情況直接計算出來的。按照這樣計算出來的1.047的總和生育率,2015年全國的出生人口大約只有1100多萬,而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為1655萬,兩者相差甚遠。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根據該年鑒中的人口抽樣調查難以推算出一個相對可信的總和生育率,那么能不能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出生總人數,來推算出總和生育率?
翟振武:當然是可以的。公布了出生人數就相當于公布了總和生育率。因為總和生育率是根據出生人數和育齡婦女人數計算的,每年的育齡婦女人數在統計數據中都有,只要獲得當年的出生人數就很容易計算當年的總和生育率。
以2015年為例,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數是1655萬,育齡婦女人數約為3.66億,按照分年齡生育模式推算,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54。同樣的道理,可以用歷年的出生人數推算過去各個年度的總和生育率,過去幾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大體維持在1.5~1.6之間。
在知道育齡婦女人數的條件下,總和生育率和出生人數之間存在確切的對應關系,如果總和生育率真的是1.047的話,那么它所對應的出生人數只能是1100多萬,而實際的情況是2015年中國出生了1650多萬人。
中國新聞周刊:1.5~1.6這樣的總和生育率,對中國來說合適嗎?
翟振武:1.5~1.6相當于歐洲平均水平。在幾年前,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提出,從綜合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水平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維持在1.8左右比較合適,過高過低都不利于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正因為意識到1.6的生育水平相對于1.8而言偏低了,所以國家才調整生育政策。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說抽樣調查中出生人口數量精準度不高的話,那么去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655萬出生人口,是否也缺少可信度呢?
翟振武:最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每年1600多萬的出生人口基本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這可以從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數量和全國戶籍登記系統中的低年齡組人口數據中得到印證,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根據衛生部門的統計,目前,我國住院分娩率已經達到99%以上,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孕婦都在醫院分娩。從2012年到2015年,每年的住院分娩量都超過1600萬,也就是說每年全國出生的嬰兒至少都超過1600萬。
根據戶籍登記系統的信息,2015年2歲到5歲每個年齡組的人數都超過了1600萬,說明過去幾年每年的出生人數都一定在1600萬以上。所以,通過可信度比較高的出生人口數量(統計局正式公布的出生人數或是住院分娩量)來推算總和生育率會更加準確和科學。
中國新聞周刊:有輿論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已經實施,但中國低生育率的現實并未逆轉。你怎么看該政策與低生育率的關系?
翟振武: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政策。去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到允許普遍二孩政策,然后經過全國人大立法,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假如一個女性在今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的當日就懷孕,那么經過十個月,現在孩子也就是剛出生。按照規律,在夫妻自然生活狀態下(不使用避孕藥具,夫妻共同生活,沒有出差分離等情況),每個月的受孕概率大約為0.12至0.15。也就是說,平均需要6~8個月能夠受孕,然后再懷胎10個月才能將孩子生下來,從決定懷孕到孩子出生加起來大概需要16~18個月的時間。所以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出生效應要在2017年后半年才能比較明顯地顯現出來。
現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還不到一年,所以還無法準確評估該政策對提升生育率的效果。
2016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中,更多的是“單獨”二孩政策效果的顯現,只有很少一部分與全面二孩政策有關。
中國新聞周刊:你預計2016年出生人口是否會高于2015年?
翟振武:去年新生兒人口之所以少,也與羊年有關,很多人受生肖年份偏好的影響,刻意避開羊年生育會推遲到今年生育。另外,“單獨”二孩的政策效果在今年會體現出來,所以我們預計今年出生人口會比去年提高。
從一些局部的現象也能觀察到這種趨勢。以北京為例,我們了解到,從去年6月份至今年6月份,開始建卡的孕婦人數逐月上升,現在每個月建卡人數已經達到3萬。預計2016年全年北京出生人數會超過30萬。而2015年,北京全市出生人口僅為20萬,也就是說,2016年北京的出生人口比去年或有10萬的增量。
中國新聞周刊:低生育率會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
翟振武:在我們國家經濟轉型過程中,如果生育率持續偏低的話,我們未來有一段時間勞動力數量就會相應減少,進而影響經濟發展。
像沿海地區的玩具、制衣、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勞動力供應減少,就會讓這類產業難以為繼。這會倒逼這些產業轉變增長方式,在技術上升級換代,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否則企業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和傷害。
不過,要說明的是,總和生育率變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自然規律。歐美等發達國家大約一百年前也是很多家庭有六七個孩子。隨著現代化、城市化、受教育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等因素變化,現在歐美國家的生育率已經降到很低水平了,比如歐洲平均為1.6,英國、法國等約為1.9,意大利現在大約1.3。在亞洲發達國家現在生育率也不高,比如日本為1.4、韓國為1.2、新加坡為1.3左右。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如果提高總和生育率,是否可以緩解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對人口紅利影響多大?
翟振武:新生兒多了后,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自然下降。所以,提高生育率對緩解老齡化的確有作用。
勞動力人口(15歲到59歲)的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高于60%后,被認為進入人口紅利期。這時,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比較低,會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勞動力條件。
但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新生兒至少需要15年才能成為勞動力人口,所以全面兩孩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只會讓人口紅利消失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