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2022年北京冬奧會分為北京城區、延慶、張家口崇禮三個賽區,將于2022年2月4日-20日舉行,共設置了15個分項98個小項的比賽項目。其中,北京城區賽區將承辦全部冰上比賽項目,共29個小項;延慶賽區將承辦高山滑雪、雪車雪橇比賽項目,共19個小項;張家口崇禮賽區將承辦其他雪上比賽項目,共50個小項。
作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同時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在籌辦期間,需要汲取此前夏季奧運會和其他往屆冬奧會舉辦城市的經驗教訓,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在全面落實首都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籌辦應把握好“五個注重”。
統籌規劃
由于賽區設置相對分散和涉及跨行政區劃,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更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作,涉及面廣,任務繁重,時間緊迫,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部署。
在組織上,要充分發揮冬奧組委職能,強化三大賽區籌辦工作統籌和溝通協調,科學界定各部門、各賽區、各層級政府的職責。加快研究制定2022年北京冬奧會總體規劃以及相關行動計劃和專項規劃,明確各項重大籌辦任務、重點建設工程的建設時序、責任單位、時間節點以及資金籌措方案,加強賽區籌辦建設、賽時綜合保障、賽后利用開發的整體統籌,優化提升交通、環境、服務、安全、應急等全方位保障能力。
在空間上,要站在區域協同發展的視角上,對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崇禮賽區進行整體規劃,結合冬奧會賽事需求及賽后利用開發的需要同步考慮對三大賽區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進行適度必要的調整,統籌布設各賽區冬奧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設施、基礎配套設施、生態環境設施、應急救援及安保設施等,統一規劃跨區域交通、生態、產業等重大項目,合力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帶。
在時間上,做好場館投運、重大配套工程竣工、各項測試賽、冬奧會開閉幕式等時間節點的銜接,倒排工作時序,提前進行賽時運營和賽后利用開發的策劃工作,在賽區規劃、場館設計、配套設施布局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和融合體現賽時需求和賽后利用的需要,做好規劃設計功能、賽時運營需要和賽后利用開發需求的統一,避免規劃設計脫節而導致賽區運營管理和后期開發利用上的不便。
文化引領
冬奧會是集體育比賽、精神傳承、文化交匯、價值共享、理念傳播等于一體的國際盛會,是舉辦城市傳遞發展理念、體現文化韻味、展現精神面貌的重要平臺,文化和理念的傳承相比賽事本身的影響更為深遠。
為確保把北京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理念。
這些理念如何在冬奧的籌辦中得到體現與傳承?
在比賽場館、奧運村、基礎配套設施等設計建設上,應注重先進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的集成利用,加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物聯網、云計算等新產品的示范推廣,注重設施的賽事保障、生態環保、技術示范等功能融合,力求打造成為集實用和美觀、創意和創新等于一體的城市新景觀,積極試點建設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更好服務于賽事舉辦需要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應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奧、共享辦奧,廣泛開展國際交往禮儀、文明行為規范、國際語言交流、城市精神風貌等提升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市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注重冬奧會相關設施人性化設計,提高設施的文化內涵和便利程度,加快冰雪運動發展和普及,提供國際一流的參賽服務、觀賽體驗和冰雪普及的軟硬件環境,實施賽區周邊地區扶貧攻堅計劃,帶動周邊地區尤其張家口貧困人口脫貧摘帽,提高各類人群的獲得感。
要加強與國際奧委會及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溝通合作,積極引入國際各方資源,提升在冰雪設施、賽事管理、體育競技、運動普及、賽后開發等組織能力。促進奧運文化與賽區當地的皇城文化、長城文化、春節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等交匯融合,策劃以冬奧會為主題的各類活動,積極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展示東西方文明成果,營造文化韻味濃厚的冬奧會氛圍。同時,以體育賽事為交流媒介和溝通平臺,集聚一批國際高端體育資源,拓展國際體育交往中心職能,豐富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內涵。
須積極響應《奧林匹克2020議程》,本著注重實效,精簡辦賽的原則,精心策劃、科學設計和合理組織,不鋪張浪費和片面追求宏大場面,注重與區域發展戰略融合,加強與世園會相關重大項目銜接,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多建臨時設施,盡量減少新建設施和固定設施,嚴格預算管理,強化過程監督,控制辦賽成本,充分依靠政府和社會力量進行建設和賽后利用,提高投資綜合效益。
協同融合
籌辦冬奧應著眼三大賽區賽事需求和舉辦城市發展目標,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切入點,立足三地資源稟賦特色、產業結構差異、經濟發展階段等,在更大時空尺度、更高標準下系統規劃和統籌布局跨區域重大交通、能源、生態、科技、產業、冰雪、服務等設施,加快京張高鐵及相關支線、興延-延崇高速通道、官廳-永定河流域治理、環首都國家公園環、陜京四線等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京西北科技創新輻射帶、京張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帶、延懷葡萄產區、延崇國際冰雪度假區等建設發展,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產業鏈式分工協作,共同打造冬奧經濟圈。同時,應建立跨區域的賽時保障機制,加強合作溝通和協同保障力度,研究制定冬奧會賽時交通、環境、安保、醫療救急等保障方案,調動各方力量,加強綜合調度和組織落實,保障冬奧會賽事順利進行。
在保障賽事舉辦需求同時,更要著眼于城市的長遠發展需要,促進三大賽區與舉辦城市有效互動,最終實現冬奧會與城市發展目標的全面融合。在北京中心城區,結合冬奧會籌辦,要創新完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響治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病的攻堅戰,以冬奧組委入駐為契機帶動首鋼園區轉型開發,加強冬奧遺產綜合利用,加快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延慶要做好冬奧會與世園會全面銜接,促進小海坨場館群與延慶新城全面融合,提高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質量,合理策劃小海坨場館群賽后綜合利用,帶動冰雪產業、旅游休閑等冬奧經濟發展,全面提升國際一流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水平。張家口要把握冬奧會契機,強化與首都對接,帶動城市形象、基礎設施、產業結構、生態質量等全面升級,建設一批特色冰雪風情和旅游休閑小鎮,打造冰雪旅游、裝備制造、產業服務為一體的冰雪產業鏈,將崇禮打造成為東方達沃斯,努力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美麗鄉村全部覆蓋的發展目標。
綜合利用
要處理好賽事需求、賽后利用、舉辦城市發展需求之間的關系,應提前制定合理的綜合開發計劃,超前考慮比賽場館、奧運村等設施的賽后利用問題,最大限度盤活利用賽后的奧運資產。
籌辦過程中,政府應提前確定各類場館及非場館設施賽后利用功能,充分考慮賽后利用和開發方案的個性化和細節性需求,注重后期引入高端商務、休閑度假、體育培訓、文化創意、會議會展、冰雪產業等新功能元素,避免規劃設計、建設方案與后期利用的脫節。
比如,在滑雪賽地設計上要考慮賽道技術特色、賽后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的相融。在籌建奧運村和媒體中心等設施時,要考慮賽后的商業運營,注重引入公寓住宿、商務服務、特色餐飲、購物娛樂等功能元素,要注重綜合商業業態的深度開發。
在冬奧組委駐地后續開發方面,要匯聚國際和國家層面的高端體育要素資源,大力發展體育賽事服務、體育休閑娛樂、體育中介服務等為特色的體育服務業功能區,打造國際體育交往中心。
市場運作
冬奧會作為國際重大賽事,具有極大的市場開發價值和潛力,對各類社會資本都具有巨大吸引力,成功的市場開發是多元化籌措冬奧會建設資金和平衡冬奧會投資成本的重要途徑,也是冬奧會成功的重要評價內容。
2022年北京冬奧會應提前策劃冬奧會市場開發方案,在冬奧會籌備建設、賽時運營、賽后利用上都應積極推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模式。
在籌備建設階段,注重奧運特許商品開發、贊助商和合作方招募、門票銷售、廣告位招租等,盡可能籌集更多的社會資金來投入冬奧會建設;在場館建設、奧運村、基礎設施等領域大力推行PPP等投融資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冬奧會建設。在賽時及賽后階段,根據可經營性項目的投資需求,在餐飲服務、娛樂設施、場館賽后利用等方面完全對社會資本放開,進行市場化運作。在志愿者招募、奧運氛圍營造、奧運文化培育等發方面積極調動全民參與冬奧、貢獻冬奧、共享冬奧的熱情,營造和諧穩定、團結友愛、文明向上的冬奧會氛圍。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程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