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楊
經過幾年的發展,VR已經成為支撐各技術發展的新平臺,VR可以推動許多行業實現升級換代式的發展。
兩年前,提起虛擬現實(以下簡稱“VR”)產業至少需要解釋半個小時,但今天,幾乎不會有人再對這個詞感到陌生。
正站在資本風口的VR在地方政府層面迎來了利好。在VR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的2016年,政府也在積極介入這一領域。
2月27日,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在福州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家VR基地的正式落戶。
福建正抓住機遇,搶占VR新業態的先機,將其作為推進數字福建建設、“互聯網+”的重要內容,也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借助此番布局,福建擬打造一個新的千億級產業。而在福建之后,南昌和武漢也先后掛牌VR產業基地。
那么,VR產業鏈上究竟有哪些紅利讓地方政府趨之若鶩?目前地方政府在VR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中發揮了何種作用?
又一個“風口”
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正在涉足VR產業,既有創業公司,也不乏巨頭玩家。
2014年3月25日,FACEBOOK宣布以近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OCULUS,后者在當時就已經是全球虛擬現實技術的領頭羊。一場美國東海岸的收購加快了中國無數VR創業者的步伐,令后者一窩蜂扎進VR創業大軍中。據統計,僅僅是VR頭盔,2014年國內就有超過200家公司在做,預計到2020年,全球VR的出貨數量有可能會接近4000萬臺。
除了創業團隊以外,已然是巨頭的公司們也熱火朝天地設立VR部門。繼FACEBOOK、谷歌、索尼之后,2015年11月,騰訊高調宣布進入VR領域。華為、小米、中興、三星等手機巨頭開始做頭盔,優酷土豆、愛奇藝等從視頻平臺切入,阿里巴巴則推出“虛擬現實購物”,都想著要跟這個有“千億規模”的概念掛上鉤。
據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譚光分析,2016年將會是資本大規模進入VR產業的元年,但從技術、內容的角度來看,VR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兩年時間。
短期來看,VR市場還未真正培育起來,但從大趨勢看來,VR會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對中國來說VR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與空間,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契機。經過幾年的發展,VR已經成為支撐各技術發展的新平臺,VR可以推動許多行業實現升級換代式的發展。VR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是未來互聯網的入口和交互環境,這一產業正在形成大眾消費的新領域。未來,隨著技術及互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VR將對影視、娛樂、醫療、教育等方面產生眾多重要的影響。
中國的VR產業發展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口多,有巨大的市場,畢竟VR是人和機器組成的一個新的互動,就和我國的互聯網發展一樣,優勢明顯。二是我們有完善的產業基礎和世界上最完善的信息產業鏈。
“VR+”的產業紅利
VR產業鏈長,涉及產業多,包括VR工具與設備、內容制作、分發平臺、行業應用和相關服務。其中,行業應用可細分為工業、軍事、醫療、教育、房地產、旅游、會展等內容;相關服務可細分為平臺、媒體和孵化器等內容。VR產業涉及到從基礎硬件生產、軟件開發、核心部件制造、實體以及網絡分發平臺、營銷與服務等眾多軍事、民用領域,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技術的不斷升級,使得VR產業擁有不可估量的應用潛能和商業前景,快速成為了各產業領域深挖的創業“節點”。于是,“VR+”的概念應運而生,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對企業來說,與VR的結合,采用“VR+”的模式是目前行業技術大背景下商業化的突破口。VR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是更新商業模式,造就產業升級的良好方式。而對傳統行業來說,引進VR技術,也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VR與每一個傳統行業的結合,都將引發一場變革。
據中國虛擬現實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葉秀鋒介紹,當前VR仍然屬于科技行業中的新興技術,其技術的三個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是引發各行業變革的直接對應依據。從VR技術應用和產業化來看,當前市場上能夠看到的主要產品集中在VR頭顯類的設備,而真正的VR行業應用才剛剛開始,VR家裝、VR旅游、VR媒體、VR游戲、VR教育、VR醫療、VR軍事、VR工業制造、VR航空航天等等都有部分企業開始深入做研發。
從長期來看,VR技術可以充分融合應用到各個行業,也意味著產業規模巨大,從市場上各類機構的預測數據對比來看,基本都在千億級的市場。對于未來中國VR產業的規模,可以參照手機市場、游戲市場的發展規模。
地方搶灘戰
近期,福州、南昌已經高調宣布成立VR產業基地,號稱要站在全球高度打造千億級VR產業。
其中,福州在VR方面的動作尤為迅速,已經開始進入逐步落實階段。“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已落戶福州新區核心區的數字福建產業園。除了福州、南昌之外,北京中關村、成都、合肥、安溪、安順等地政府不是已經成立VR產業基地,就是正在籌建中,而這種苗頭極有可能蔓延至全國各地。
目前,VR領域已經成為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熱潮,引起各地政府的關注也實屬正常。當FACEBOOK收購OCULUS時,FACEBOOK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對VR寄予厚望,并稱之為“下一代主要計算和通信平臺”。如果這次VR能夠按照馬克·扎克伯格的思路推進的話,確實是百年難遇的一大趨勢,政府推動VR產業發展無可厚非。
但實際上,國內少有企業掌握VR的核心技術,人們對其認知相當薄弱,VR前景仍然堪憂。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冷靜對待,讓VR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去驗證,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參與,成為企業自我包裝的概念,成為政府完成政績的手段。
VR成為上市企業自我裝潢的概念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去年,A股上市公司已將VR作為投資的重要方向。上證報曾據公告及投資者互動等公開渠道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超過30家企業有意或已涉足VR業務。從去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整個VR板塊的漲幅已接近五成。其中,去年暴風科技憑借VR概念在124天實現55個漲停板,登頂最牛A股,可見VR概念在股市中的威力。虛擬現實市場雖然還未成熟,但是虛擬現實概念的現實效應不容小覷。
所以VR產業基地對當地上市企業無形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福建VR產業基地中,網龍公司起著主心骨的作用,火熱的VR概念有利于網龍公司升級泥潭深陷的業務線。同樣,江西也有與VR密切相關的企業,譬如聯創光電、漢麻產業等,VR概念對江西本地企業起著包裝作用。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對VR概念過于熱情地追捧,不免有急于追求政績的表現。在“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鼓吹VR概念,既有利于“互聯網+”概念的落地,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又有利于迎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促進VR領域的創業,可謂一舉兩得。但是地方政府如果一哄而上,不顧自身的發展條件,反而是一種資源浪費,最終既浪費資源,也不利于行業發展。
總之,VR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目前各地政府對VR概念的鼓吹大于實際行動的落實,出現了冒進的苗頭,不免讓人產生這樣的懷疑:借VR概念,政府追名,企業求利。所以,各地政府要根據自身條件有重點進行布局,防止盲目跟風,避免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經濟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