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寶
“共創、共贏、共享”的榮事達全價值鏈雙創中心,引發的是企業內部的組織機制、動力機制和管理機制的全面創新,是一場體制機制創新的企業基因變革。
合肥知名企業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最近很火,國家行政學院、工信部及省市政府部門相繼到企業調研“雙創”工作。2016年5月,一次來自中央的第三方評估,更是讓榮事達雙創的做法和經驗走進了中南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榮事達成立“智能家居全價值鏈雙創中心”,致力于開放資源和機制體制創新,讓榮事達變成了一家“創造公司的公司”。正如“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破,只會成為餐桌上的食物;但從里面打破,則是新生命的誕生”,大企業的雙創生態圈是讓每個創意都能夠“孵化出來”,破殼而出。
這正是大企業做雙創的獨特優勢。那么,被國務院總理點贊的“榮事達模式”,有何特色?榮事達又是如何打造標桿式創業加速器的?
“三變”催生1+1>2
8月10日,從廣西來的創客閆樹亮,帶著他在光伏行業多年積累的銷售資源,加入榮事達集團。閆樹亮、榮事達與合肥一家光伏生產企業三方合伙,成立榮事達光伏事業部,成為榮事達“智能家居全價值鏈雙創中心”的新成員。閆樹亮表示:“加入榮事達,就是看中了榮事達品牌、渠道和全國的服務體系等優勢資源,借力把自己的事業做到全國?!?/p>
閆樹亮加入的“智能家居全價值鏈雙創中心”,是榮事達在2014年成立的雙創平臺。談及榮事達雙創中心成立的背景,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保春介紹說,社會上有很多創意、創新靈感和創業團隊在尋求孵化,而大企業也有很多新技術需求,是求賢若渴。如何把這兩者“適配”在一起,解決“創業成功率低、企業成活率低、創新型企業占比低”的“三低”現象,是大企業做雙創的焦點和智慧所在。
榮事達智能家居控制系統事業部負責人楊其武的變化,就是一個范本。楊其武原為某企業銷售經理,后自己創業失敗。他加入榮事達雙創中心后,整合近百名一線研發人員,負責智能家居控制系統項目。該項目2015年7月投入運營,短短6個月便實現2700萬元銷售額,2016年上半年達三千萬,解決了462人就業?!斑^去自己只是個個體戶,進入榮事達以后,才知道如何去做企業;在雙創中心,收獲的不僅是事業和財富,更多的是思想的升華、靈魂的洗禮?!睏钇湮湔f。
這也成為榮事達雙創中心“共創、共贏、共享”的生動寫照。“從一開始,榮事達就視創客為利益共同體,分段投入,全程合作,共同成長,共同發財?!迸吮4焊嬖V《決策》,在榮事達,創客擁有的資源量化為股份,創客變股東,進一步就是項目變公司,實現創業蝶變;同時,榮事達雙創中心則由創業平臺變成一個創業的生態圈,成為“創造公司的公司”,“就像我們10年如一日研發潔身器,立志為國人帶來健康一樣,現在我們有一個新的夢想,就是培養大批受社會尊重的企業和企業家?!?/p>
創客變股東、項目變公司、平臺變生態,榮事達雙創中心的“三變”,成為大企業做好雙創的經典樣本。
另一方面,與其他雙創平臺不同,榮事達做雙創的目的非常清晰,潘保春告訴《決策》:“就是為企業轉型服務,利用雙創補齊企業轉型上的短板,加速推進產品智能化,完善智能生態圈?!闭腔谶@樣的考慮,榮事達雙創中心在將企業資源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同時,也是全面擁抱社會上的創新資源為己所用,“這是榮事達在更高層次上理解的雙創”,潘保春說,榮事達做雙創的實踐證明,實現的是“1+1>2的疊加效應”。
2014年,榮事達雙創中心孵化的14個項目,實現100%的成活率;2015年,這14個項目完成3億元營業收入,吸納新增就業792人,預計2016年銷售收入將突破5億元。2016年,榮事達雙創中心新增項目20多個,聚集創業團隊近70個,榮事達依托雙創煥發出更大的品牌活力。
在過去三年良好開局的基礎上,未來三年怎么做?潘保春介紹說:“我們每年拿出1億元,成立以品牌、品質、品類為關鍵詞的‘三品基金,招募一批具有品德、品質、品味的‘三品創客,計劃每年新增100個創業項目。力爭在3年內,這些項目創造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100億元。”
如果說單純的技術創新是“從0到1”的話,那么榮事達“全價值鏈雙創中心”做的是“在1后面加0”,實現的是“從1到10,到100,乃至更多”。這是榮事達做雙創實現的倍增效應。
5月19日,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一行受國務院辦公廳委托,就民間投資開展第三方評估和調研。調研中,馬建堂發現榮事達的做法很有價值。隨即,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專程赴榮事達調研,形成《榮事達“雙創”的經驗與啟示》上報國務院。
6月2日,李克強總理在調研報告上做出批示:注意總結大企業“雙創”經驗。8月,在安徽省經信委關于榮事達雙創經驗的報告上,安徽省委書記、時任安徽省長李錦斌做出重要批示:大企業在推進雙創上應有大作為,要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機制創新、激發新動能,實現新突破。榮事達的經驗應予總結推廣。
能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榮事達的雙創中心到底“?!痹谀睦铮?/p>
“?!痹谀睦?/p>
張會軍是一位在新能源行業實戰多年的經理人,非常渴望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卻苦于資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一直無法實現夢想。2013年,他加入榮事達雙創中心,成立空氣能項目部。2014年運營,當年就有3500萬元銷售額,2015年增至5300萬元,2016年估計8000萬至1億元。張會軍說:“假如自己做,一年能做到300萬元的銷售額幾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沒有品牌支持,能否得到商場認可都不一定?!?/p>
從空氣能這一個項目擴展到榮事達雙創中心的大平臺來看,榮事達的雙創模式,帶有自己的明顯特征。
首先是開放資源。榮事達雙創中心面向全社會,所有有需求的團隊、個人都可以成為其中一員。榮事達構建的是“沒有圍墻的創新價值鏈”,將資金、品牌、信息、技術、管理、文化、人力資源、制造和市場九大資源全部整合在全價值鏈雙創中心,實現了企業平臺化。潘保春概括說:“你可以來,你也可以有?!?
開放要素資源后,榮事達會根據創客的需要,缺什么補什么,“一個創意和產品雛形,還需要匹配九大要素中的若干要素,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產業化、規?;l展?!睒s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馬睿分析說,大企業所具有的優勢資源,也是初創公司所缺乏的要素,要想讓這些初創公司獲得加速發展,需要按照他們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導入相應的資源,破解創業的“痛點”,加速創業項目產業化。
其次是聚焦主業。榮事達不是對任何項目都“來者不拒”,而是以智能家居產業鏈為中心,明確產品規劃,在此基礎上甄別和篩選創新創業項目。這種做法實現了全面開放與精準篩選的辯證統一。潘保春告訴《決策》:“榮事達雙創中心有著明確的產業方向,所有項目都圍繞智能家居產業展開,聚焦在智能家電、智能建材、新能源、物聯網等多個領域,跨界融合大健康、節能減排,還注重在每一個產品細節中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信息技術對接?!?/p>
第三是全程精準扶持。創新創業是一個“選種育苗、植樹造林”的過程,從一個小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需要經歷不同階段的積累。企業成長同樣如此,榮事達將創業項目分為創客期、創業期、成長期三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不同要素資源。
四是互補共贏。對創業人來說,榮事達的品牌、資金、渠道是無可比擬的優勢;與之相對應,創業者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也彌補了榮事達的相對短板。潘保春概括說:“兩者在雙創平臺上揚長避短,實現了資源互補、全流程整合和全方位對接?!眲摽陀屑夹g優勢,企業有資源優勢,二者在雙創中心有機結合,迅速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巨大的市場動能。這也是榮事達創造出的“取長補短”、“資源互補”的雙創加速度方法論。
榮事達選擇用開放作為最有效聚合創新資源的模式,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但促使創客和企業發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則是榮事達的機制體制創新,從更深層次來看,這種創新引發的是企業的基因變革。
基因變革支撐企業情懷
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轉型。一方面中國的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但另一方面,國人從鄰國背回馬桶蓋,從歐洲扛回各種各樣的大小鍋。
榮事達是中國眾多正在探索轉型升級制造業企業中的一員,潘保春希望榮事達在物聯網到來的這一波浪潮中,轉型成為令全球矚目、令中國驕傲的公司,潘保春說:“制造業已經成為繼軍事、貨幣之后的第三種國家競爭武器,中國必須從制造大國轉型為制造業強國。”
在制造業重構競爭力的進程中,榮事達選擇了智能家居作為戰略方向。數據顯示,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超兩萬億元,中國又將是智能家居最大的市場。但智能家居不可能脫離“房子”而空談智能,當眾多廠商從各個路徑切入智能家居市場時,特別需要重視一個維度,就是建材。
事實上,現在正呈現“建材家電化,家居智能化”的“全屋智能化”特點,“基于這樣的發展趨勢,擁有家電、新能源和建材優勢的榮事達,邁向智能家居領域,更能發揮優勢。”潘保春分析說,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產品經濟向“產品+服務”經濟轉型、向共享經濟轉型,事實上最大的挑戰不僅是產品和產業形態的變革,而在于體制機制創新。
在榮事達變革體制機制的探索中,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創客團隊,將其擁有的資源量化為股份,實現從創造產品到創造企業和企業家的飛躍;而事業部制的核心是通過扁平化的組織架構,為項目注入榮事達的技術、管理、大型資本、5萬個網點和O2O全網營銷系統等資源,迅速補足項目短板,使其進入快速成長期。
這種“雙創平臺+項目合伙人+事業部”的模式,使企業和創業團隊成為利益共同體,共享發展成果。一些創客成為合伙人后,按股比分成,一兩年就成為業界領軍人物,而榮事達也是贏家,新增就業吸納了傳統產品生產線下造成的企業冗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說:“大企業雙創的本質是激發大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是主線?!睒s事達用實踐表明,大企業的雙創平臺,是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在這個平臺上挖掘大企業的“資源金礦”,形成精準對接、有效導入的幫扶機制,能顯著提高創業成功率。潘保春對《決策》分析說:“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帶來榮事達在物聯網時代的基因變革,以智能家居全價值鏈為戰略定位,聚焦智能全屋系統,通過技術集成、商業集成和服務集成,實現智慧生活的愿景。”
實現這樣的美好愿景,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情懷,也是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升級的愿景?!爸袊圃烊绻呦蚴澜缰畮p,必須樹立中國制造的國家品牌和寫著漢字的中國產品品牌。我們有一個更大的夢想,是讓榮事達成為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智能家居航母,參與全球競爭,為中國制造代言!”潘保春的話語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