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鈞
【摘 要】 民間美術是民間性、地方性的傳統藝術形式,包括了泥塑、剪紙、印染等各種美術元素,青花則是其中別有意境的一支。青花為幼兒園的審美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美術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絕源源不盡的借鑒。如何在幼兒園創設一個具有童心童趣的青花環境,材料投放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 幼兒園;民間美術;青花區;材料投放
青花,是一種以藍白兩種色調組成的圖案紋理。中國古代青花瓷種類繁多,包羅萬象。其紋飾也分門別類各具特色,類似于,花草、臨江獨釣、板橋歸人、山莊屋宇、八仙、羅漢、吉象、牧童騎牛、雙鹿、雙獅戲球、人物仙鶴、白兔、葡萄、梅花、纏枝花卉、桃猿圖、高僧圖、仙人乘槎圖等,還有一些是畫詩相配。到了現代,青花的發展則更為豐富。青花不再單純的僅僅出現在瓷器上,而是更多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衣服、包包、首飾都成為了青花攻占的領地。
一、青花——當藍天遇到白云
幼兒對色彩的審美取決于各種色彩的知覺特征與自身性格特征之間的關聯。對于青花這種只有藍白兩種顏色的藝術,幼兒是否會產生厭倦情緒呢?會不會難以理解青花這種傳統藝術的意境?這是我們在創設之時擔心過的問題。
案例:在創設青花環境之初,我們為了找尋孩子眼中的青花開展了一節討論活動,教師拿出藍白兩種顏色的紙片,問:你們看到這兩種顏色會想到什么?有的孩子說像我們教室的地磚,有的說像藍天和白云。借著這樣的契機,教師引出了青花這一概念,青花就是當藍天遇到了白云,古代的人們將藍天白云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教師給幼兒展示各種青花物品)。
利用藍天和白云這一變換無窮的景象,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對于青花的喜愛之情,另一方面又開闊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知道青花圖案是千變萬化的。在天空這個畫紙上,孩子們可以隨心所欲、暢快淋漓的繪制自己的青花。在這一活動之后,孩子對于青花的創作熱情明顯高漲,對于接下來的青花活動有了期待與信心。
二、材料——當傳統走進現代
1.操作的豐富性
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能力水平以及的興趣各不一樣,我們設計了多樣化的操作區角。首先,我們確定了青花區的操作目標:用畫、印、染、剪、貼等各種方式進行設計創造。這樣一來,幼兒便可以從多角度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孩子們每次都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有不一樣的作品,多角度的參與,讓青花區更具活力。
2.材料的多樣化
在畫、印、染、剪、貼這樣豐富的區角中,材料的投放也是多樣化的。
(1)畫——核心材料:記號筆、顏料
在畫畫區域中,我們投放了記號筆以及藍白色的顏料這兩種核心材料。圍繞核心材料,我們又思考了許多輔助材料。如剪成花瓶以及盤子形狀的白布,讓幼兒體驗一把布上作畫的樂趣;卷成筒狀的藍白兩種底色的紙筒,這需要幼兒有較強的手部控制能力;蛋糕紙盤等等。
(2)印——核心材料:顏料、底板
設計這一區域的出發點主要是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水平,如果小班幼兒對于畫、貼這些難度較大的方式沒有興趣的話,就可以選擇這種印的方式。我們投放了各種各樣的小物件以供選擇,如雪花片、瓶蓋兒、棉簽、貝殼等等,讓幼兒在嘗試的過程中選擇出最適合“印”的物品。在這一區域里,我們還鼓勵孩子自己帶一些想要印的物品來,通過思考嘗試驗證的步驟激發他們的操作興趣。
(3)染——核心材料:宣紙、顏料
這一想法來自我們中大班民間美術課題中的印染部分。在一次觀看中班印染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對于印染的興趣非常高,最后的作品都有各自的想法及特點。所以,我們何不將這種熱情引入青花區呢?因此,我們投放了宣紙、顏料以及顏料盤,孩子們在操作時,利用不一樣的折法,不一樣的染法,就會出現千變萬化的青花圖案。往往一次活動結束后,每個孩子會有好多種不一樣的“成果”。
3.規則意識的培養
在創意印染區,我們投放的材料很豐富,尤其是各種小物品,孩子們喜歡把這些物品統統嘗試印一遍,我們在桌上放置了了許多的抹布,孩子可以擦完接著使用。我們還擺放了一些茶葉空盒子,那些用完需要清洗的則可以放到盒子里,等到活動結束后再自己進行清洗。
在花瓶剪貼區,常常會出現紙屑飄滿地的情況,所以,我們也放置了一個空盒子,每次結束后孩子們會將產生的廢紙屑收進這個盒子里。下次孩子們可以將這些廢紙剪成更小的紙屑,在教師提供的各種圖案上進行拼貼。
三、創意——當材料激發靈感
當孩子進入青花區后,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不僅僅是按照我們的預想進行操作,在這過程中還產生了許多自發的生成性的行為。
案例:在一次活動后,我發現孩子們創作的青花作品和平時的繪畫有很大區別。有個孩子的作品構圖是這樣的:底部有一些形狀奇特的花草,天上飄著一些云彩。她是這樣介紹的:我的花朵來自天上,它們的形狀就像云朵一樣,會千變萬化。在經過觀察后,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欣賞青花室里的各種展品,不管是真實的瓷器,還是教師張貼在墻上的圖片,他們都能看很久,然后講述圖案中藏著的“秘密”。的確,在青花圖案中包含著很多“秘密”:臨江獨釣、板橋歸人、山莊屋宇、牧童騎牛、仙人乘槎……孩子的眼光是獨到且細微的,他們能在一幅圖案中看到千百種意想不到的答案,對于孩子來說,這些不僅僅是一種圖案,更是一段源遠流長的故事。
青花是民間傳統藝術中別有意境的一支,她為幼兒園的審美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美術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絕源源不盡的借鑒。通過各種材料的投放,我們創設一個具有童心童趣的青花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我們借助材料與幼兒的相互作用,讓孩子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當傳統走進現代,這不僅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文化的感悟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