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華

最近有幾個事件連在一起看很有意思,一個是滴滴并購優步;一個是肯德基被阿里控制,麥當勞也傳出甩賣。進入中國二三十年的連鎖企業肯德基麥當勞,在華似乎輝煌不再;新興互聯網公司優步,到中國市場圖個新鮮就黯然離場。無論餐飲還是互聯網,在中國都是完全市場化的,如果在這些細分市場里都打不過中國本土企業,那在不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外資公司未來如何生存呢?
目前汽車行業仍然是外資公司擁有強勢話語權,這是很奇葩的事情。從衣食住行的角度看,唯獨“行”這個領域中國本土企業沒有絕對話語權,這里面的原因非常多,但從大趨勢看,本土企業要走出中國,要實現“一帶一路”的復興夢想,必須在中國市場對跨國汽車巨頭進行“圍剿”。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還在爭論是否要開放股份比例的問題,這是對全球大趨勢的無知。
中國汽車從業者難道沒有看到德國銀行行將倒閉、難道沒有看到整個歐盟岌岌可危、難道沒有看到日本經濟舉步維艱?在這些跨國車企的母國經濟前景堪憂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多琢磨如何在中國市場開展反攻,我們將錯過百年不遇的市場機遇。
對于跨國整車制造商,我認為在中國市場,汽車信息服務是反攻的方向之一。我們在整車制造領域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很多做強自己的機會,這導致我們沒有多少話語權。如果不是長安、長城、吉利等幾家本土車企自力更生,我們根本無力對抗跨國車企的市場勒索。在汽車進入全面聯網的前夜,如果我們能夠拿出勇氣,依靠汽車信息服務的本土優勢,斷掉跨國車企對用戶信息的掌握,那么汽車巨頭在中國本土市場本質上會成為富士康。國外投資人一旦認清跨國汽車巨頭在中國市場無法掌控用戶的事實,其中國貢獻會大幅縮水。
對于跨國零部件品牌,我認為在中國市場,配件流通認證是反攻的另一個方向,尤其是保險事故件配件流通認證。由于中國的本土保險公司具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優勢,對于跨國零部件公司,此前依靠跨國整車企業在中國活得非常滋潤,本土保險公司也沒有精細化運營后市場業務。隨著人保平安等本土保險公司關注后市場業務,汽車零部件流通開始成為保險巨頭的關注點。
在這種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接下來可以由本土車險行業協同汽車信息服務行業,聯合推出本土的汽車零配件流通認證,跨國巨頭不接受本土認證,保險和汽車信息服務行業就對其逐步“說不”。雖然部分配件仍然被跨國零部件巨頭壟斷,但只要需求掌握在本土保險公司和信息服務產業手里,作為供給者的跨國巨頭總有被動的那一天。
2018年,中國本土新一代汽車企業的產品會集中上市,李想的車和家、騰訊富士康的愛車、何小鵬的小鵬汽車……上汽阿里聯合研發的YunOS for Car在這一年也可以給更多車企提供應用服務,我們向跨國汽車巨頭開始反攻的時間點應該設定在這一年。
對于中國而言,未來兩年非常關鍵,歐盟風雨飄搖,日本自身難保,而美國新總統上任,犧牲歐盟、日本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是必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本土的保險行業、信息服務行業集中優勢資源,在關鍵時候給歐洲和日本的跨國汽車巨頭迎頭阻擊,在合適的價格上參股、并購其本土母公司,用人民幣指揮這些上百年的跨國公司去實現中國人的全球夢想,這才是偉大中國正確的復興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