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師
這幾天筆者看了不少媒體和自媒體對蘋果發布iPhone7的報道,綜合了國內外的主流聲音后,依然感覺這是一場亮點和槽點并存的發布會。不過相比過去幾年蘋果的一家獨大,這幾年隨著中國華為、OPPO、VIVO、樂視等品牌的崛起,蘋果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已經不是高凈值人群的唯一選擇。后來者奮勇追趕,蘋果創新停滯不前的現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蘋果iPhone7關注度相比前幾代大幅度降低!
iPhone7開始降溫 中國消費者開始理性
有人說iPhone在中國降溫,說明中國在經濟下行壓力的當下,消費能力不足,這種觀點我完全不贊同,中國人不再瘋狂地排隊搶購iPhone,這恰恰是一種理性消費的進步,說明中國民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意識開始覺醒。前段時間中國出征巴西奧運會,只獲得26枚金牌,但國內群眾的士氣沒有因此低迷,因為到了今天我們已經不再需要通過一些金牌來證明國力,來滿足我們的自尊心,中國有高鐵、神州飛船、天河二號等等這些高新科技足夠讓我們無數次的自豪。
同樣,到了今天我們的國民也不需要通過iPhone來彰顯身份,滿足面子和虛榮心,有多大消費力就買多少價位手機,喜歡什么就買什么,尤其是現在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他們購買產品時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看法。現在我們對蘋果的關注度減弱,轉而重新重視產品功能和易用性,這是一種極大的消費進步。
消費升級落地 中國智造崛起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消費升級重點領域和方向,主要包括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3D打印、機器人、基因工程等產業加快發展,開拓消費新領域,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數字媒體等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消費品發展。
在消費升級理念逐步落地的當下,中國的國產手機開始奮發圖強,推出更高性價比的手機,并且像樂視、華為這種公司,也開始像蘋果一樣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讓手機擁有了手機以外的功能,提供更廣闊和多維的服務。這種情況下動輒5000元一部的蘋果,在1000-2000多元的國產機面前,競爭力已經大打折扣。這幾年是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轉型的階段,而我們的互聯網廠商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浪潮和云服務等技術,已經開始彎道超車,尤其是安卓開放的生態可以接納進來更多第三方服務,在未來不拼硬件的競爭格局中,中國國產手機的性價比將會更加凸顯出來。像華為這種公司,品牌價值其實和蘋果無限接近,到了一定臨界點,還真有可能在中國市場取代蘋果的王者地位。
蘋果真正“壯士斷腕”轉型開啟
蘋果現在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創新乏力,而創新乏力的根源是“封閉”。“閉關鎖國”在百年前就證實了是非常愚蠢荒唐的策略。蘋果認為它雖然是封閉的系統,但是他創造了一個完善的體系。而實際上任誰都無法阻擋開放的趨勢,擁抱開放則擁抱未來,蘋果正在自己把自己一步步帶入了絕路。
未來,蘋果要想更進一步,必須抱著壯士斷腕的思想去轉型,而轉型方向無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開放。向谷歌學習,通過開放的平臺和標準,讓更多的第三方伙伴參與進來,和蘋果以外的企業共榮共生,甚至像騰訊一樣,敢于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
第二:多元發展。蘋果品牌如此強大,用戶粘度全球都堪稱無敵,但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應該要拓展手機、電腦等硬件和云服務以外的新業務。
第三:投資。雅虎、軟銀、DST等公司的起起伏伏通過投資保命,乃至中國BAT的四處出手投資,給業界釋放出來一個信號“不管自己再強大,四處播種,始終給自己留幾條路”,而蘋果擁有全球最多的現金流,投資業務卻極為謹慎,今年開始投資滴滴等企業已然開始醒悟,未來還需要繼續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