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屹,陸 柯,曾小云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3)
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體會
游 屹,陸 柯,曾小云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3)
結合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編制,通過河湖系統空間布局、河湖水系功能及河湖水量、水質控制保障等規劃內容的分析,總結出水系規劃的意義和價值。
水系規劃;海綿城市;互動;意義和價值
在市政基礎設施設計的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由于在控規編制中對河道水系布置不合理而造成控規調整,極大地加長設計周期延誤了建設進度。天府新區規建局領導在繼承以往的經驗和反思以往教訓的基礎上,本著在科學統籌水資源上把水文章做好、做足的理念,于天府新區市政建設前期就委托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涉水系統做出了總體研究和規劃,提出了涉水系統規劃的總體方案和對策,其中水系規劃是涉水系統規劃的龍頭和重要組成部分。
1.1總論
1.1.1規劃指導思想
《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集河湖供水、防洪排澇、水質保護、親水景觀、水生態于一體,以實現人水和諧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水資源高效配置、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水生態修復與濱水生態環境建設為核心,水量、水質、水生態并重,防洪、排澇、河湖供水、河道治理、環境改善統籌兼顧,融合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的城市水利綜合性基礎設施。因此,所提出的天府新區直管區生態水系規劃理念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健康安全”“水通水清”“生態環保”“人水和諧”,這也是天府新區直管區生態水系建設的靈魂。
1.1.2規劃目的
該項《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的規劃目標包括:
(1)充分挖掘、開發雨水、過境徑流水、再生水這三種水源,采取高效、可調、可控、節約的用水原則;
(2)對規劃區內既有河湖水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改造,強化河湖水系四類功能,更好地支撐天府新區的城市發展;
(3)控制好河湖水體、河湖岸線,為天府新區直管區控規的科學編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通過河湖水系科學的空間布局,完善管收集、渠匯集、湖蓄滯、河排放的四級排放體系,強化“P+V”排放模式,海綿城市理念體現于規劃中,確保城市水安全;
(5)用有限的水資源創造一流的水生態環境,通過水資源高效調配,增加水源,河湖相連,還河湖以健康生命。
1.1.3與其他涉水規劃的關系
根據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涉水系統策劃,天府新區直管區涉水系統總體規劃思路為:“一個核心,四大支撐,五個規劃”,具體詳見圖1所示。
五大專項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和內容如下:
(1)供水規劃:確定給水廠、給水管網和加壓泵站的布局方案,解決供水安全保障性。
(2)河湖水系規劃:河湖系統定性、定位,河湖系統空間布局,河湖水系水量、水質安全保障。
(3)防洪規劃:定量確定河渠參數、城市湖泊的蓄滯空間等。
(4)排水規劃:排水規劃包括污水和雨水兩部分,其中污水規劃需要確定污水廠、管網和泵站等設施的布局方案;雨水規劃需要確定雨水管網和泵站等設施的布局方案,確定低影響開發規劃布局方案。

圖1 天府新區水系統總體規劃思路圖
(5)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確定河湖系統水資源綜合配置,節水,保水,污水回用,雨水利用。
五大專項規劃相互之間的關系見圖2所示。

圖2 天府新區五大專項規劃對水系統總體要求的支撐關系圖
從圖2可以看出,水系規劃是涉水規劃的龍頭,它不僅涵蓋了生態性支撐的全部內容,涉及了安全性支撐中河湖水系水質安全,而且科學地統籌了區域水資源,為城市排洪、防澇和水景觀留出了空間,為城市防洪規劃和供排水規劃提供了依據。現代城市水治理的普遍理念是要為城市和市民提供高品質的水生態服務(包括水清、不淹、水景觀、水生態優良等),而不僅僅關注污水處理率和管網覆蓋率。
1.2水系現狀及分析
天府新區直管區水系分為4個流域,分別為錦江水系、鹿溪河流域、落雁河流域和柴桑河流域。共有現狀河道420條,總長度約為1 631 km,湖泊水庫33座,水面面積共6.72 km2。現狀水系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如下:(1)河流防洪標準低,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大;(2)河道季節性特點突出,水資源年際分配不均,枯水期環境用水缺乏;(3)部分灌渠功能逐漸弱化、部分渠道成為斷頭或斷尾渠道,造成水源無保障,雨水無出路、部分渠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河道功能定位不斷變化;(4)河道縱橫切割地塊,影響土地開發利用;(5)河道管理重疊,職責不明;(6)河流生態保護欠缺,部分河道污染嚴重。
1.3水系(河湖)布局規劃
1.3.1水系(河湖)分類
河道和湖泊的分類見表1和表2所列。

表1 天府新區直管區河流的功能分類表

表2 天府新區直管區湖泊、濕地、水庫的功能分類表
1.3.2水系(河湖)布局規劃
在水系規劃過程中,對現狀水系的梳理遵循以下原則:
(1)河道的流程全部位于建設用地內的水系,根據水系規模、規劃需求、區域豎向條件確定是否為保留水系。對于現狀河道,若河道長度較長,或者流域面積較大,或者下游有供水需求,則考慮規劃保留;若周邊用地對此有景觀等河道布置需求,也考慮規劃保留。對于現狀有一定規模的水庫,若用地許可,一般都建議規劃保留。考慮到水的生態、景觀,規劃保留水系中的河道一般建議為明渠,而考慮到暗渠對水質及周邊環境的影響,一般不做暗渠,但若有特殊需要可視規模酌情改為暗渠,暗渠需加強管理,并加密清掏周期。
(2)河道的流程部分位于建設用地內的水系,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保留,若需要保留,則按是否用管道代替來考慮。此類河道一般分為三類。
第一類:上游位于建設用地內、下游位于非建設用地內的河道。
第二類:上游位于非建設用地內、下游位于建設用地內,以及均位于建設用地內的河道。
第三類:中間局部位于建設用地內的河道。
對于第一類河道,通過建設用地內河道的長度、流域面積,確定能否采用雨水管道代替,若不能,則建議保留。
對于第二類河道,若不能采用雨水管道代替,則建議保留,河道線型可根據規模、用地調整。
對于第三類河道,一般建議保留,河道線型可根據河道規模、周邊用地調整。
全部位于非建設用地的水系。建議按現狀保留,若用地性質有變化,則進一步論證其保留與否,以及如何保留。
經過與控規的互動,將天府新區直管區現狀420條河道規劃為222條,現狀33座湖泊水庫規劃為6座湖泊、4塊濕地和33座水庫,其格局為“六湖四濕地三十三庫”,將海綿城市“蓄、滯、滲、用、凈、排”核心理念充分貫徹于布局規劃中。
1.3.3城市水面規劃
城市河湖水面面積率直接關系到城市的舒適度、人居的適宜度及“親水”度,是城市生態的重要指標。根據《城市水系規劃導則》,城市水面規劃應根據城市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水資源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水面比例、城市等級、人們生活習慣和城市發展目標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并考慮國際先進經驗和國內研究成果,確定符合城市現狀水平和發展需求的適宜水面面積和水面組合形式,提出城市范圍內河流、湖泊、水庫、濕地,以及其他水面的保持、恢復、擴展或新建的要求。
通過水系(河湖)布局規劃,天府新區直管區范圍內規劃后的水面面積為19.05 km2,將現狀水面率1.2%提高為3.4%,在現狀基礎上有較大提升。
1.4河湖生態水量的控制與保障
由于天府新區直管區范圍內生產生活高度集聚,導致范圍內人均水資源嚴重缺乏,給水環境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為維持區域水環境生態系統的穩定,保證區域可持續發展,該項規劃通過對區域生態環境需水量的分析及測算,最終結論為:(1)天府新區直管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程度應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準;(2)須建設湖庫蓄水補枯,滿足枯水期3個月環境用水的需求;(3)再生水應定為區域的戰略水資源加以利用。在此基礎上,提出河湖生態水量控制與保障為:規劃區內河湖生態水量保障主要通過過境地表水、再生水和雨水;規劃思路為:“蓄住天上水、攔住過境水、開發再生水”;措施及策略為:“外爭內蓄,再生利用,筑壩留水,提升水質。”
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編制依據于控規中間成果,故在編制過程中與控規編制互動,不斷為控規編制提供意見和切實建議,使得最終穩定下來的控規成果更為合理。具體體現在:(1)通過地形和水系分析合理布置保留河道位置,為控規中路網規劃編制提供依據;(2)在地勢低洼存在防洪安全地帶適當增加了湖泊濕地面積,為控規用地規劃相應調整提供規劃條件。
通過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編制,總結出水系規劃的意義主要在于:(1)在空間上科學統籌水系,消滅被市政管網替代了功能的水系;重新定位影響土地開發利用的保留水系,使規劃水系與城市建設用地更協調與合理,達到集約用地的目的。(2)為后期防洪規劃定量計算河底、洪水位等確定各項市政工程(橋、路高程,場坪高程)參數提供依據。(3)使排水規劃中雨水規劃有詳實出路。(4)對河道及湖泊濕地進行功能分類定性及定位,為控規編制提供規劃條件,從而合理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
水系規劃的價值在于:(1)城市泄洪排澇、提升城市功能的社會價值;(2)優化水系布局,提升沿岸土地價值,活躍地方經濟的經濟價值;(3)健康環保、水通水清的環境價值;(4)生態重建、人水和諧的生態文化價值。
水系規劃不屬于法定性規劃,故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而其深遠影響往往滯后體現,當人們意識到其重要性后又往往返回補課,所以筆者建議在編制控規前最好安排編制控規區域水系規劃。這些經驗是筆者在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河湖水系規劃中的體會,希望能給以后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一點幫助。
TV212.5+1
B
1009-7716(2016)03-0085-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3.025
2015-12-07
游屹(1972-),男,四川成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工、排水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