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瑛
從適園到怡園
沈慧瑛

怡園
1953年6月12日,蘇州市政府成立了以孝思為主任的園林整修委員會,顧公碩、周瘦鵑、陳涓隱等蘇州文化人士也作為成員,怡園就成為辦公場所。8月26日,怡園開始整修,至12月就對外開放,與此同時怡園的擁有者顧公碩等代表顧氏家族自動向政府捐贈,“以供人民游覽”。顧公碩及其家族的義舉,代表了傳統士大夫階層對新中國的支持。眾所周知,顧氏怡園由顧文彬、顧承父子聯手打造的,借鑒當時蘇州各大園林的優點,博采眾長,復廊采用滄浪亭的一部分,假山借鑒環秀山莊,荷花池仿照網師園,可以說怡園是集大成者。
蘇州各大園林由于主人更迭,園名也有變化,如留園的前身叫過東園、寒碧山莊,耦園由涉園而來,網師園原名叫漁隱,換了主人更換園名屬于正常現象,園子的名字寄托了主人的思想。怡園與其他園林相比,因歷史最短,且一直為顧氏所有,故從建成之初至今一直叫怡園。但讀了《過云樓日記》,就產生一個疑問,顧氏父子造園之初就為園子取名怡園嗎?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顧文彬在日記中寫道:“余擬一園,名之曰適園,先成一贊:不山而巖,不壑而泉;不林藪而松杉,不陂塘而茭荷。攜袖中之東海,縱歸棹兮江南。或謂文與可之筼筜谷,或謂柳柳州之鈷鉧潭。問誰與主斯園者,乃自適其適之艮庵”。文與可(1018——1079年)是蘇軾的好友兼表兄,著名畫家、詩人,畫竹高手。筼筜谷位于洋縣城西北十里,文與可在洋州做父母官時曾在谷中筑披云亭,經常游覽其間,并與蘇東坡有《筼筜谷》詩唱和。《鈷鉧潭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記敘鈷鉧潭的由來,描繪水潭四周的景物,寄托柳宗元渴望摒棄塵世煩擾、擺脫官場險惡、獲得精神解脫的思想感情。此時的顧文彬已萌生退意,希望擁有像文與可的筼筜谷或者柳宗元的鈷鉧潭那樣清幽之處,養身修性。從顧文彬這段話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他極有可能為正在營造的園子起名適園,作為他歸隱林泉之所。
顧文彬與原配浦夫人育有四子兩女,除四子、六女早夭,長子廷薰、次子廷熙、三子廷烈和五女均健康成長。然而太平天國運動時,浦夫人與廷薰、廷熙均因病亡故于逃難途中。顧廷烈,字承之,號駿叔,后字承,為人聰明好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在兩個兄長走后,他常伴于父親身邊,這個兒子也成了顧文彬精神的支柱與生活的幫手。同治十年(1871)顧文彬到浙江擔任寧紹臺道時,顧承守著蘇州這個大本營,操持家中事務,忠實地執行顧文彬的旨意,怡園就在他的具體操作下成為吳中名園。沈秉成、李鴻裔等人都是購買其他園林,重新修整一新,成為自家的園子。那么顧氏有沒有買他人園子的想法呢?據新版的《怡園志》記載:“顧氏先購得閶門外劉園,后讓與盛氏,于尚書里(明代尚書吳寬故里)宅北陸續購廢地零點六七公頃,先筑義莊祠堂數十楹,稱‘春蔭義莊’,在義莊東建園,即怡園。”細細分析,這段話與史實不符。留園原為蘇州富商程臥云所有,光緒二年五月初一日,由顧文彬、程藻安為介紹人,以五千六百五十兩的價格賣給盛康。因此留園與顧文彬沒有半毛錢關系。顧文彬曾經有意想購買網師園,但考慮到鐵瓶巷住宅與網師園相距太遠,遂放棄,而網師園最終落入好友李鴻裔之手。父子決定還是在鐵瓶巷附近重新覓地造園,這樣將住宅、花園、義莊等融入一個區域。
蘇州的人文環境容易激發傳統士大夫造園的欲望,歸安人吳云、德清人俞樾分別擁有聽楓山館與曲園,何況是生于斯長于斯的顧文彬。造園需要雄厚的財力,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只能“紙上談兵”。同治十年初,在杭州與同年吳引之游覽鄭譜香大師兄的四面樓時,他頓時眼前一亮,與自己心中想造的過云樓太相同了,說四面樓“先得我心,四面天井甚寬,皆環以太湖石,鑿池兩處,又有回廊亭榭點綴”。那時顧文彬即將到寧波任職,估計口袋里的銀子不多,所以感嘆不是他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但夢想一直在心中徘徊。兩年后,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加之書畫買賣得法,顧文彬父子已開始買房買地,備好木植磚石等材料,做好造園的前期準備,這當然包括過云樓的建造。他希望過云樓依照四面樓的樣式,特地關照顧承到寧波時先到杭州看鄭譜香的四面樓,“以備胸中成竹”。顧氏首先在東首造房,前一進平屋三間,即艮庵也,后邊為過云樓上下兩層,院內五峰,環列如屏,來自戴氏廢園之石。之后顧承購得尚書巷廢地及其他廢地,疊石為山,坎地為池,起初只想一丘一壑而已,然而漸拓漸廣。又購得楊家、曹家幾個園子的太湖石,使怡園、過云樓、義莊的湖石十分充足。然而顧承的造園行動招來非議,以致其原本病弱的身體不堪壓力而病倒,顧文彬向兒女親家吳云致函,請其予以關照。至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日,顧文彬收到顧承的信,得知后園初步造好,欣喜萬分,賦詩一首:
數椽老屋亂余存,更辟榛蕪筑小園。
竹筍抽時樊曲徑,藕花多處敞層軒。
硯留宿墨呼童滌,瓶汲新泉待客溫。
燕子未歸簾未下,夕陽紅到柳西垣。
怡園是顧氏父子合作的產物,造園是父子來往書信中經常談論的話題,遠在寧波的顧文彬對怡園的進程也了然于胸。光緒元年,顧文彬從寧波歸來后繼續完善園子,對顧承的工作十分滿意,認為怡園“雖不及拙政園之空曠、留園之博大,然亦在獅子林、網師園、耦園伯仲間矣”。
筆者從顧文彬的日記粗淺地考證一下怡園的初名可能叫適園,并說明留園與顧文彬并無關系。這篇小文也算拋磚引玉,敬請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