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瑒
摘 要:本文在對國內外居民旅游消費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確定政策變量,通過建立確定性變參數模型對1994-2014年國內旅游消費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出國內旅游消費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居民國內旅游消費;確定性變參數模型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逐漸發展起來,深具活力與潛力。所以,旅游消費作為我國國民消費的新亮點,其發展順應各方面要求。國內旅游市場的需求逐漸增多,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在此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成我國的新經濟增長點,我國的國內旅游逐漸占據突出地位,有助于拉動國內需求,旅游消費占GDP的比重愈來愈大。因此,研究居民國內旅游消費支出及其影響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國內研究現狀
1、定性研究方面。尹世杰(2003)提出并分析了關于國內旅游消費的相關發展問題及我國旅游消費的發展走向,并提出具體對策。杜霞(2003)對當前國內旅游的發展制約因素和有利條件進行分析,針對如何加快發展提出了幾點措施。谷慧敏、伍春來(2003)從我國居民收人分配結構及其演變的角度,從理論上對我國二十年間的國內旅游消費情況及其特征進行了分析。
2、國內旅游消費研究。趙磊、全華(2011)通過建立關于國內旅游消費支出與經濟增長的VAR模型,并進行協整關系、因果關系檢驗,從而建立脈沖響應函數,進行方差分解,發現二者的長期均衡關系,不過,在短期內國內旅游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小于經濟增長推動國內旅游消費的作用;而在長期內則相反。吳忠才等人(2007)對國民收入及閑暇時間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作為我國國內旅游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找出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李冰州(2004)以GDP為解釋變量,分別對旅游消費、國際旅游消費、我國居民國內旅游消費建立模型,并進行比較分析。
3、城鎮居民旅游消費研究。李銀蘭等(2002)采用1993—1998年的數據,從我國城鎮居民國內旅游消費與居民可支配收人間的關系分析,并研究了城鎮居民國內旅游消費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高度正相關性,但并沒有涉及國際旅游消費及農村居民旅游消費。李云鵬(2005)首先分析城鎮居民國內旅游消費的特點,從而建立計量模型,從實證角度研究城鎮居民國內旅游消費的影響因素及其特征,同時對未來進行預測。
4、農村居民旅游消費研究。張喜(2012)建立相關模型,定量剖析了農村居民的旅游消費習慣、收入水平、城鎮居民的旅游消費程度和產品價格對我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的影響,研究可得,農村居民旅游消費支出對變化的產品價格很敏感,收入水平對旅游消費有很大的制約,而農村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費習慣則有較突出的正面推動作用。張麗峰(2010)從狀態空間變參數模型角度,對我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支出與其收入進行分析,檢驗其變協整關系,揭示近年來中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的動態情況,說明我國農村居民邊際旅游消費在1994- 2007年間,其傾向先上升后下降,呈現動態變化的趨向。
(二)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國家更為關注旅游發展的社會影響,因而關于旅游社會影響的研究較早而對旅游經濟影響的研究較晚。對旅游經濟影響的分析研究開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多是利用旅游乘數、投入產出以及后來出現的旅游衛星賬戶等方法研究旅游發展對經濟不發達地區以及發達國家的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對稅收、就業、國際收支及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影響,旅游對經濟的影響大部分是附帶在其他的經濟影響的相關研究中。而專門研究旅游與經濟增長的文獻一般針對的是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從出口驅動型經濟增長假說出發研究一國或一地旅游發展(特別是出口旅游或入境旅游)同經濟增長的關系,二是研究一國或一地旅游專門化發展同經濟增長的關系。
如Balaguer(2002)探究了西班牙出口旅游對經濟增長產生的長期作用,同時運用協整關系檢驗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研究二者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而且出口旅游對國家總體經濟增長存在單向影響,并據此提出相應的理論假說。
三、變量說明與模型建立
國內旅游消費指的是本國居民在境內發生的旅游消費。本文采用1994—2014年國內旅游總花費(億元)作為被解釋變量(用Y表示),用于衡量居民國內旅游消費支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作為解釋變量(用X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上年=100)作為確定政策變量(用P表示),建立確定性變參數模型,并判斷GDP對居民國內消費支出的影響程度是否受CPI的影響。
四、模型估計與檢驗
利用Eviews對此確定性變參數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可得,我國居民國內旅游消費的變參數模型如下:
(一)經濟意義檢驗
回歸系數β0=0168476大于零,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國內旅游消費支出與GDP即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增長之間正相關,解釋變量GDP每增加1億元,就會使被解釋變量國內旅游總花費平均增加0168476億元;回歸系數α1=1176763大于零,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增加1,就會使國內旅游總花費平均增加1176763億元,這是因為旅游需求一般具有較大的價格粘性,也即CPI增減對旅游需求量的影響很小,所以價格水平的增加往往會引起居民國內旅游消費支出的增加。
(二)擬合優度檢驗
(三)顯著性檢驗
五、結論分析:
本文通過對居民國內旅游消費的確定性變參數模型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的基本結論:
第一,我國居民的國內旅游消費支出與GDP也即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高度正相關,經濟發展促進旅游消費。
第二,居民消費指數所代表的價格水平,會改變GDP對國內旅游消費支出的影響程度。一是由于整體上CPI與GDP之間為正向相關關系,因而刺激CPI適度的增長將帶來GDP在一定幅度上的上升;二是由于旅游需求有較大的價格粘性,所以CPI對于旅游需求量的影響很小,所以價格水平的增加通常會引起居民國內旅游消費支出增加。(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趙磊,全華.中國國內旅游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1(04):32-38.
[2] 吳忠才,朱金林,徐迎.我國國內旅游消費模型初步研究[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91-94.
[3] 張喜.我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影響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12.
[4] 張麗峰.我國國內旅游消費與經濟增長動態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06):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