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玲
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管理事業逐漸步入市場化,高校體育設施的管理在近些年占有了更加重要的一席之地。管理人員如今探討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利用高校現有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功能最大化。本文除了對我國高校體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之外,還漸次對高校體育設施功能細化做出了積極討論,最后明確了體育設施管理機構的設置和體育設施管理方向。
關鍵詞:體育設施;管理;改革
一、高校體育管理機構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的體育設施如今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運動器材,伴隨著市場化發展,體育管理也逐漸納入到市場化范疇當中,除了教學作用之外,還應該具備更加突出的社會性和經濟性的功能。但是現有的高校體育設施管理水平卻參差不齊,大多數高校的體育器材應用水平存在很大的不足,他們還停留在視體育器材為單純的教具的水平,而沒有將市場化與設施管理有機結合。除此之外,少數高校有市場化意識,也做了少許體育設施改革的實踐,但是程度遠遠不到對設施進行充分利用的程度,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正因為如此現狀,我國更應該重視規模化的體育設施改革,將設施管理納入到教育改革范疇,使之更規范,擁有更高的利用率。
二、高校體育設施的功能
(一)經濟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無論是物質水平還是精神追求都上了一個臺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精神追求上來。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備受人們歡迎,而高校閑置體育設備寄彌補了人們對日常運動健身的要求,既滿足了人們要求,又有效利用了閑置資源。因此高校體育設備的市場化指日可待。
(二)社會功能
體育在國內外的歷史進程發展中,或多或少地都有著很大的社會溝通功能,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象征著和平友好,比如奧運會,通過國際性體育盛會呼吁和平,有著很深刻的社會功能。對于高校來說,各種大型或校際間的體育聯賽等都是其社會交往功能的一種。出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外,體育聯賽往往需要學校外聯部到社會上拉贊助,在外聯活動的過程正,學生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嘗試社會性活動,擴大了人脈圈范圍。通過此類活動,將體育設施的社會性功能發揮到極致。
三、高校體育設施管理改革方向
(一)加強制度管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管理是任何方面都不能缺少的,只有遵循一定的章法,事情才能在預想的軌道有序進行。而要保證其各部運行正常,科學系統的管理方式必不可少。在有序的制度管理下,可以規避風險,人們會按照制度的規定進行活動,從而大大減少成員不按規矩出牌造成的混亂,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浪費。如此,教職工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順暢。同時制度可以使人們做事情有章可循,管理人員可以進行系統的檢查等,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提高體育管理者能力
管理者在團隊中是處于主導地位,沒有管理者這個“領頭羊”,其他團隊成員缺乏系統指揮調度會出現很大問題,工作效率等都會降低。因此,管理者的能力關系著整個團隊的發展,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很好地盡心領導。因此體育管理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將學校體育設施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調度,出了要滿足學生的課業之外,適度安排其發揮社會性作用,如分時段開放給社會成員。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效率,吸取國內外先進管理方式,這就要求體育管理者對新出現的實物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很強的學習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現新問題,避免故步自封。另外,體育管理者對人員的利用和分配科學程度同樣是管理能力的體現,只有能力強者才能獲取很大的外援幫助,爭取到更大的市場。
(三)提高民主管理意識
一是提高領導者的民主意識,二是提高大眾參與管理的意識。管理者需要擁有民主意識,避免獨斷專行,需虛心接受意見并運用到工作中,剛愎自用的人往往不能帶好團隊。而參與者要多思多想,積極提出意見,對發展中的弊端敢于提出質疑,將自己作為團隊的一員充分融入。據此,高校體育市場化和市場化管理可以納入學生會人才,多聽取學生意見,做到公平民主,使管理呈現出一種寬松向上的氛圍,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體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四)吸引固定客戶群體
進行體育設施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人使用到校園的閑置器材,因此穩定的客源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周邊的企業、事業單位和老年人等都是應該爭取的對象,只有客源穩定才能使體育設施的經濟效益一直處于穩定狀態,從而達到創收的目的。對于管理者來說,要吸引客戶群體,首先要把好服務關,人們來這里活動的目的是愉悅身心,只有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避免初衷與結果背道而馳。
(五)實施有效的績效評價管理體系
績效管理是評定體育教師工作表現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測評方式存在多年依舊在沿用,表明他具有很大的科學性。管理者可以從績效管理方面著手,加強對教職工和學生工作人員的管理。這種方式除了可以作為評定標準之外,還能是被測評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與別人的差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大的人員激勵作用。除此之外,管理部門可根據此來進行更好的人員安置和調配,從而使人員使用更合理。
四、提高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管理規范化程度
(一)設施資源管理科學規范化
場地器材既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組成部分,又是搞好體育教學與實現學校體育目的的物質基礎。
(二)設施資源使用合理化、有效化
結合本校及周邊環境,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空地,使學生在安全、適宜的環境中學習。搞好設施資源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管理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資源使用率。與此同時,加強場地器材的保養工作,合理使用有限的財力、物力,從而使每一件設施發揮盡可能大的功用。
(三)健全器材借還管理制度
器材借還制度的設立,使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能夠保證學生有必要的器材和能及時發放器材。從而避免器材流失,降低其損耗數量。
(四)加強教具使用管理規范化
教研室統籌安排教師上課使用的教具及場地器材,監督其課前填寫有關教具清單,課后簽收器材。若發生丟失損壞器材應及時向管理員說明,并書面報告交教研室存查,以便按規定處理。
(五)完善場地租借管理制度
校園的現代化建設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校園的體育設施資源,打破高校與社會的隔閡,充分使資源一體化,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顛覆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模式,只要將作為場地管理者的學校和作為客戶群的社會人士進行協調溝通,就可以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現代化的教育是教育和社會性相結合的,響應素質教育就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只有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生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教育,體育設施改革管理是教育社會化和經濟化改革的重要部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還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校園資源,響應了綠色發展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對校園建設擁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作者單位: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譚華.新中國體育的重大轉折[M].體育文史,1999,5.
[2] 宋繼新.論中國體育管理體制組織結構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1998,1.
[3] 鮑明曉.中國體育體制綜述[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7,2.
[4] 孫洪濤.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體育科學,1997,3.
[5] 伍紹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M].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年版.
[6] 李衛東.中國體育改革二十年縱覽[J].體育科研,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