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夏冰
摘 要:產業扶貧一直是廣西省扶貧工作的主思路,但是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扶貧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如何更進一步的利用產業扶貧這一強有力的工具,拿下廣西省扶貧攻堅戰的勝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產業扶貧的意義和重要性著手,以富川縣實踐工作為例,來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以期為廣西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扶貧;田林縣;新模式
發展意味著消除貧困。目前對于我國貧困地區來說發展的方式有很多,但為什么目前將產業扶貧作為一個重點呢?首先,產業扶貧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這些貧困地區一直以來靠傳統農業都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救濟式扶貧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產業扶貧可以使這些地方的貧困人群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因此國家扶貧資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將其中70%左右用于產業扶貧。其次,產業扶貧實踐效果顯著。廣西省作為貧困大省,對產業扶貧模式進行探析還是很有意義的。
一、富川縣產業扶貧現狀
近幾年富川縣將產業扶貧作為重點在推進,而且成績比較突出,支柱產業初具規模,富川縣的支柱產業有臍橙、生豬、煙草、蔬菜、高產油茶、中藥材等,產業扶貧效果很好:2011年,富川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都由2009年的3444元提升人均4068元,實踐證明產業扶貧是解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但是富川縣省產業扶貧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有產品沒資金
傳統農業做了那么長時間,有不少產品如蔬菜、水果、中草藥、養豬等等都適合做,但確實沒有錢,這些貧困地區之前連解決溫飽都有問題。國家的扶貧資金逐年加大力度,但是到下面就沒有那么多了,從農民自身來說,靠原始積累很困難。從國家相關扶貧金融政策看,小額貸款是個好方式,但是小額貸款對生活在最底層的貧困戶來說還是貸不上,即便有的專業戶要貸也有難度,因為小額貸款規定1、2年內就要還,可是你要種水果,一年不能掛果,不會有效益,就還不上。比如種臍橙要四年才能掛果,小額貸款沒有那么長時間。商業性貸款要抵押,貧困戶沒有可供抵押的東西。扶貧資金現在整合難度很大,因為一整合就違法,各部門有嚴格的資金投向規定。
(二)有人力沒技術
人力資源很豐富,貧困人口比重大,富川縣貧困人口占農業人口的48%。受教育程度低,平均每人受教育程度只有4.5年。有個農民到外面打工回家,用自己多年積蓄辦了個養豬場,因為不懂養豬技術,把豬養死了,一夜之間把多年攢的錢都賠了。種植戶和養殖戶普遍都存在缺乏現代種養殖技術的情況。
(三)有產業沒產業鏈
貧困縣現在產業的基本雛形做出來了,但產業趨同情況嚴重,惡性競爭。產業很雷同的,大部分都是種菜、種水果、中草藥、養豬,產業缺乏特色。有的產品量很大,富川縣的臍橙量都比較大,但都只有初級產品,沒有深加工,在產業沒有鏈條上只有第一個鏈條,沒有后續加工鏈條。蔬菜、水果都有季節性,放的時間很短,沒有加工就存儲不了。即便有一些小的企業,但規模都比較小,處于產業鏈最低端,產品的附加值低。組織化程度低,分散農戶面對市場,風險也很大。
(四)有品牌沒名牌
在實踐過程中也出了一些品牌,但知名度低。比如富川縣準備將自己打造成“中國臍橙之鄉”,但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就會發現江西的贛南,廣西的桂林和柳州,湖南新寧資興宜章,湖北秭歸,重慶奉節及四川眉山等十幾個縣,都決心將自己打造成“中國臍橙之鄉”,怎樣才能做出特色與此不同呢?
(五)有利益沒機制
產業扶貧,農民增收。一些企業落戶村里,農民也確實受益了。比如出租土地給企業,能得到一些出租費;或者承擔種植和養殖方面的事,但企業和農民的利益機制不完善。
沒有企業的村子農民各自為政。有企業的村子,多數企業與農戶還是一種松散的買斷關系。簽訂合同也缺乏履行保證機制,農產品價高時農民不愿意出售,價低時企業違約壓價收購,雙方互不信任。公司+農戶合同缺乏約束力,雙方利益關系不穩定。調研中有的企業就反映,公司給農民提供技術,提供種羊,最后公司收購。但是有的農民過一段時間就告訴公司說把羊養死了,也有把羊賣了或者吃了的。這樣農民得不到好處,企業也受損。
二、產業扶貧路徑探究
產業扶貧成功的機遇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求科學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和循環經濟,因此能夠帶動無污染綠色產業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大量的農民變市民,隨著人口的聚集,一方面對特色農產品會有強勁的需求,另一方面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被轉移出來。現在富川縣的城市化率只有20%左右。與中國平均城市化率超過50%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隨后的幾年富川可能城市化會有大的推進和發展。有人提出產業扶貧的錢能不能拿來修路,目前肯定不行,因為產業扶貧的資金也非常緊張。如果要修路,資金量會很大,目前達不到,因此能否考慮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讓一些村民適當向比較大的城鎮集中。
產業扶貧的思路是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現階段產業扶貧的方式是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或其他組織的參與,公司+農戶是基本形式,在實踐中農民還發明了很多的派生形式,如公司+農戶+基地+市場、公司+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婦聯,各種形式都很好。
因此,產業扶貧應該可持續發展,針對富川和威寧的具體情況,產業扶貧建議如下:
(一)特殊地區應該有特殊政策
富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根據地。屬于典型的欠發達民族地區,市場發育程度較低,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比較落后,在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靠自身積累發展難度很大。首先從政府層面來看,特殊地區應該實施特殊政策。2020年全國建成小康社會,沒有他們的小康是不完整的殘缺的小康。因此,可以考慮建立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貧困地區農民企業發展基金,讓他們能夠將產業先做起來。其次,實行差別化的政策傾斜。對于特困地區,該支持的還要繼續大力支持。從政策性金融、小額貸款、商業金融到合作金融都可以實現有區別的傾斜。最后,整合好現有的政策。學習和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各類優惠扶持政策,能夠為當地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發揮市場的力量,把“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結合起來,是當地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
(二)做大規模,延長產業鏈
做什么樣的產業,應該尊重農民意愿,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市場規律。一是建立初加工、深加工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加工企業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必須建立合作社,以免企業賺錢農民吃虧。三是將大企業扶貧、對口扶貧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
(三)注重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意識,把品牌打造成名牌
對于知名度低的產品劣勢,要循序漸進地打造品牌。然后再將品牌塑造成名牌。首先,樹立品牌意識。將特色、生態產品進行整合注冊。富川的臍橙、蘋果、梨等綠色生態農產品。
其次,將品牌打造成名牌。學習市場營銷方法,將特產適時申報地區和國家著名商標以及中國農產品著名品牌。
(四)完善利益機制
在產業扶貧過程中應該讓企業和農戶都成為受益者。而不是某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首先,合作化。在農村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組織,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讓其能夠運轉起來。這樣就會更好地保護農戶利益。其次,逐步完善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關系。一方面嚴格執行企業和農戶簽訂的合同,讓其成為真正有法律效應的合同。另一方面讓貧困戶能夠真正分享產業扶貧的利益。比如可采用多種方式實行農業產業化,如出租土地,多種方式進行土地流轉;讓農戶的土地入股等方式,使貧困地區的貧困農戶真正成為產業化扶貧的受益者。
第五,大力培訓貧困農民。讓農民成為“明白人”,并有一技之長,能夠順利就業和創業。(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