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弋來


近日,相聲演員郭德綱公布了德云社最新家譜,他曾經的云字輩徒弟何云偉與曹云金并不在列,原因是這倆人“欺天滅祖悖逆人倫”。隨后,曹云金在個人微博上對此作出回應,指責郭德綱“栽贓陷害”,并使用了“趕盡殺絕”、“置我們于死地”等字眼,并再發7000字長文“手撕”郭德綱。郭曹二人孰是孰非,外人不便評論。但是從此次事件中,透露出德云社內諸多管理和運作上的問題、家法班規的師徒關系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矛盾與是非。
彼師徒——家法為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看重出身。如果你師出名門,即便是無名小輩,也會被人高看一眼;如果你師出無門,即便技藝超群,也會被稱為旁門左道。古人拜師也是很講究的。以梨園拜師為例,拜師學藝有四種方式:科班學藝、做手把徒弟、請家中傳藝和票友學藝。
科班學藝:學員入科后,必須按科班排名順序,另起新名。學員多是貧寒子弟,要履行入科手續,立“關書”。電影《霸王別姬》中,妓女所生的小豆子在契書上留下血指印,算是行了拜師禮。學藝時間多是7年,有的還外加幫助科班1或2年。科班負責學員的吃穿,但“天災人禍、車軋馬踏、投河覓井、懸梁自盡,各聽天命,不與班社相干”。若學生逃走或半路退學,家長與中保人還要賠償科班7年的損失。科班里采用“打戲”的方式,即“不打不出功”,這是祖師爺傳下來的規矩。《霸王別姬》里關師傅教徒弟就一個絕招:打。不打不成材,好弟子,名角,一個個都是打出來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做手把徒弟:即演員在家中收徒進行的個別傳藝。學藝時間、拜師立字據與科班相似。生老病死,老師亦不負責。學藝期間,可任老師打罵。演出收入歸師。學藝之余還要幫老師做家務。手把徒弟要想搭班演出還要另拜老師,叫“帶道師”,否則,同行不予承認。
請家中傳藝:由于出錢請老師教戲,學生一般不太受罪,老師教授也較仔細。一般家道殷富的梨園人家方能做到。這種學藝與手把徒弟一樣,都要借臺練藝,即搭科班進行演出練習,早晚仍在家中學戲。
票友學藝:票友的家庭條件一般較好,可出錢請老師教戲。他們若以唱戲為生,也需要拜“帶道師”,否則將受到同行的歧視。
舊時,拜師學藝有一套程序。尤其是拜著名演員為師,拜師儀式更為隆重。拜師要有引薦人,即“引薦師”,征得老師同意后,方可擇定吉日,正式拜師。拜師儀式一般在飯莊舉行,學生負責所需費用。儀式開始,學生先向祖師爺磕頭,然后分別向師傅、引薦師、師伯、師叔磕頭認師。再拜見各位師兄。行禮完畢,設宴款待。宴席結束后,新徒隨師回家,拜見師娘、師兄、師嫂等,一一呈上見面禮。師傅也要給徒弟回禮,稱為“衣包借牒”。從此,此徒便成了該老師的入室弟子。按傳統,這種師徒關系如父子,即“一日為師,終生若父”。
目前在不少傳統行業,尤其像相聲這類的曲藝行業,仍保留著拜師學藝的傳統,而且行業內非常重視維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規矩。郭德綱說,相聲界講“三年學徒,兩年效力”。 然而,時代在變化發展,傳統的“家法”管理早已不適合市場經濟。郭曹二人的矛盾歸根結底在于,師傅算“感情賬”,徒弟算“經濟賬”。
早在2010年,郭德綱就表示德云社已經轉為企業化管理,并與全部演員重新簽訂周期長達10年的勞動合同。 然而,郭德綱不久前拿出一份家譜,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從管理學角度看,德云社的現代企業管理改革是失敗的,合同制、公開招聘的背后還是老一套的“家法”管理、“學徒制”管理。而“家法”本質上是一種適用于家族范圍的倫理法則,郭德綱指責曹云金等人“背叛師門”、“欺師滅祖”,就是這種管理中最嚴厲的道德審判。在一個“家國同構”、倫理一體的社會里,一個人如果受到這樣的審判,多半前途盡毀。不過,現代社會中的企業倫理已然不同,用家族的價值觀加諸企業,用務虛的觀念管理業務,很難行之有效。
德云社之所以在現代管理制度上一團糟,說到底是他特殊的人才培養體系,徒弟出道之前是師徒關系,徒弟出道后變成雇傭關系,管事的都是郭德綱一個人。對德云社來說,要建立這樣一套人才培養流失風險的規避體系,是很不容易的事。目前理想的方式是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現代企業制度,而不是以倫理綱常束縛人。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以“學徒制”和“家法”來強迫他人,得不到真心的服從;以德服人才能讓人心悅誠服,就像孔門七十二弟子歸服孔子那樣。
此師徒——人才第一
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他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楊時四十多歲時,一次,與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一起去向老師程頤請教,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直到程頤一覺醒來,門外積雪已有一尺多厚,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導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日子——初中、高中、大學,以及你的第一份工作,是誰一直在幫助你?眾多高管們談到,在他們的生命早期,有兩股巨大的影響力決定了他們日后的成功——父母和導師。如果你在二三十歲時運氣夠好,就會遇到某些對你的事業感興趣的人,而這會改變你的人生。這個人就是除父母以外,對你事業最重要的人——導師。
發現潛力,改變人生。費利西亞在洛杉磯長大,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專攻環境保護法的律師。此后她在洛杉磯政府部門工作,很快就被市長指派去管理公共建設工程委員會。當收到委任時,費利西亞特別惶恐:“我怎么能管理得了如此龐大的部門?我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市長回答道:“我一直在觀察你,觀察你與訴訟中另一方的工程師及其他人如何合作。你幫助人們尋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法,這正是一名優秀管理者的做法。”于是,她接受了這個職位。“突然間,我開始管理這個國家里最為龐大的公共設施部門,而那時我才35歲。現在,我發現我當管理者比當律師更加得心應手。”
榮格分析心理學者詹姆斯希爾曼說,導師是那個能看到真正的你,看到你的美,并且愛上它、幫助它激勵它,給它一個心情綻放機會的人。
導師是你人生指向標。李克在6歲時,就立志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年少的他還不懂得理想一詞的含義,但是他的啟蒙老師,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焊接技術負責人戴維對李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多年之后,李克大學畢業,獲得了一份銷售工作的邀約。他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于是他去請教戴維。戴維告訴他:“你足可以勝任這份銷售工作,你可以通過這份工作擁有漂亮的房子和汽車,但是接受這份工作,意味著你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工程師。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問問你自己這份工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隨后,李克拒絕了那份銷售工作的邀請。時隔多年,李克終于成為一位優秀的電氣工程師。如果不是他的導師在關鍵時刻幫助他指明職業的方向,可能一切將會被改寫。
導師是你效仿的榜樣。榜樣能夠幫助你練習那些你希望擁有的領導能力。張強剛被分到單位實驗室的時候,由所長王老師親自指導。當張強小心翼翼地在一旁打下手的時候,王老師笑著問他:“你為什么要從事這一行啊?你喜歡這項工作的哪一點?”王老師足足花了20分鐘與剛剛走出校門的張強交談。若干年過去,張強從初級工程師晉級為高級工程師。當他也成為導師時,他始終想起王老師和自己的交談。一個單位的所長竟然會如此關心新員工。談話內容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但是這種方式會給新員工一種親切、放松的感覺。所以,成為導師的張強,也會經常去實驗室轉轉,跟員工們握個手,進行交談,了解一些他們的個人信息。“為什么你會來到這里工作?現在感覺怎么樣?”慢慢地,這演變成為了張強管理風格和管理哲學的一部分。
導師是你堅定的支持者。導師會堅定地站在你的背后支持你,為你提供那些你原本得不到的機遇。金杰帶著農業經濟碩士學位來到一家食品生產公司,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金杰的上司是地區銷售經理查爾,據金杰后來回憶,查爾是他遠離家鄉的第二位父親,在工作上給予自己莫大的支持。金杰上班一年后,接手了一個銷售大單。他負責的地區原本非常大,所以被分割成兩個小區域,而之前的銷售代表也被他替換下來。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客戶處于這片區域的支配地位,而他們并不想跟一個年輕且毫無經驗的銷售代表交易。導師查爾說:“看來,你們不愿與我們做生意了。不過,如果你們改變主意的話,請打電話給金杰。”導師用放棄生意來表達他對自己員工的支持,這對金杰來說,是何等幸事。
能夠擁有一位好導師,自然是幸運的事情。但是,你能否擁有一位導師,取決于你是否值得擁有一位好導師。導師是那個幫助你找到自己道路的人,但是你需要自己踏出第一步。你必須去問問題,不能裝出一副知道所有答案的樣子。這需要勇氣,真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