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邱海林
加強疾控文化建設 提高核心競爭力
文/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邱海林
本文針對國際國內經濟、社會、文化深度交融的形勢下,公共衛生事件多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狀況,以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化建設的實踐,探討如何通過加強疾控文化建設提高疾控機構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
疾控機構;文化建設;核心競爭力;服務健康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日趨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樣,文化對于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得到重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是公共衛生事業的主體,擔負著衛生防病的七大職能,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多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各級疾控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通過加強疾控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奮進、開拓創新的人文環境,提升疾控隊伍履職能力,提高疾控機構在國際國內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前瞻意義。
文化具有豐富多樣的形態或表現方式,大體上包括精神、物質、行為和制度四個方面的形態。多年來,江蘇省疾控中心把文化建設作為履職和服務的引擎,既為全省疾控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又在社會樹立了典范,起到了良好的輻射效應。
(一)凝練精神文化,打造疾控精神。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統領。疾控文化精神層面除了包含人的信仰、情感、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精神理念,包含思想意識、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審美觀、道德觀等一般文化層面共有的內容,還應具有與疾控這一行業屬性相一致的特殊內涵。
疾控機構是政府主辦的公共衛生技術指導類公益性事業單位,其宗旨是服務人民健康。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國際文化交流帶來艾滋病、結核病、埃博拉出血熱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挑戰,處置應對食品安全、抗震救災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壓力,需要培育和踐行敬業愛崗、團結協作、奉獻大局、勇于獻身的疾控精神。江蘇省疾控中心把培育和傳承疾控精神作為疾控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疾控表達,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和合、仁智禮義信、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等思想,融入“創新創業創優、爭先領先率先”江蘇精神,拓展疾控特有的精神文化內涵,確立了“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疾控精神。征集具有疾控特色的標志和疾控之歌,形成富有特色的標志性體系。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黨工團活動、文明單位創建,在與疾控整體形象有關的各類公共場所業務活動中展現新形勢下疾控人特有的“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的無私奉獻精神,塑造文明的社會風尚。正是憑著這種精神,2015年創建成全國文明單位,實現了勇立潮頭、勇于超越的使命擔當。
(二)建設物質文化,培育疾控特色。物質文化是文化各要素的基礎部分。疾控物質文化是能夠體現疾控特色、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認知、將疾控文化內涵轉變為可直接感知的文化形象。江蘇省疾控中心從拓展疾控文化的物質載體入手,改善工作環境,提升防病隊伍素質,打造國內一流學科專業,完善文化娛樂設施,通過展示陳列室、形象宣傳片,張貼具象化的勵志標語、美感厚重的書法作品攝影作品,發放圖文并茂的文化手冊、宣傳畫冊,在健教器物和微博微信健教知識傳播中融入人文元素等,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不僅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贊譽,也提升了核心競爭力。中心官方微信點擊率位居全國疾控系統前列。
(三)創新行為文化,拓展文化內涵。職業道德、文化修養、業務素質、服務意識等,是疾控工作人員素質的綜合表現,特別是職業道德更能反映疾控機構的文明水準。隊伍形象、服務行為往往成為無形的文化氛圍最直觀的反映。江蘇省疾控中心著力在服務上下功夫,推進道德講堂、志愿服務、廉政文化建設,把疾控精神外化為服務為民的行動。借著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契機,進一步完善服務環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創建服務品牌,把各項防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文明周到的服務。開展業務培訓、技能比武、交流合作、對口援建,發揮自身技能優勢。通過志愿服務,引導職工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開展多彩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激發個人能力,保持團隊活力,樹立疾控形象。以道德講堂為陣地,每季度宣傳身邊抗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通過專家培訓、手機微信、社會監督,以名言警句、歷史故事及體會文章等廉政教育,結合歷史文化名人故事、休閑養生知識,將廉政文化與民俗文化和休閑養生有機融為一體創新廉政教育方式,豐富廉政文化內涵,把衛生防病這個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落到實處。
(四)規范制度文化,剛性柔性相濟。制度文化從文化的角度解釋制度,是連接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機環節,也是疾控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一方面靠制度的強制力約束規范職工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諸如和諧氛圍和心理契約等精神層面,影響職工的價值觀。江蘇省疾控中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和文化理念轉換為各項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職工日常行為,與時俱進地根據防病形勢、國家衛生政策的重點,從疫病防治、衛生監測、突發衛生事件處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全方位建構和完善制度文化,引導職工和諧奮進,開拓創新。落實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制度治黨”的指示,不斷完善強化黨建系列制度,以黨建為龍頭拉動疾控文化。同時在業務管理和黨建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使文化氛圍和制度規范有機融合,剛柔并濟,相得益彰。
(一)江蘇省疾控中心通過文化建設凝聚起職工的向心力。在國內外歷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贏得勝利,展示了團隊風采,并先后創成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和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實踐充分證明,疾控文化建設可以凝聚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激發職工的歸屬感自豪感,使職工明白作為疾控人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把服務人民健康的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疾控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氛圍保障。
(二)由于疾控機構的公益性,疾控文化除了在機構內部發揮育人化人的作用,還應充分借助服務人民健康這個平臺。
以機構自身的文化魅力,契合防病形勢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不斷沉淀、豐富和創新文化的內涵和方式,影響和帶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先進文化在當今社會多元文化中發揮主流作用,不僅可以增強疾控機構的軟實力,也可增強疾控機構的吸引力。
(三)在國際國內經濟、文化深度交融的形勢下,各級疾控機構適應形勢發展,加深了國際國內全方位的業務交流和合作。文化交流與合作理應成為題中應有之義。包括疾控文化乃至地域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在以人文元素增進情感交流的同時實現互鑒互進。
(四)從疾控文化邁向文化疾控,是長期的持續的過程。疾控文化建設和培育在推進疾控機構科學發展、高效履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疾控工作者共創、共享疾控文化,疾控文化日漸成為品牌。在新的發展階段,新的起點上,如何引導職工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擦亮品牌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需要疾控人齊心協力久久為功。
[1]胡鍵.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必要性、瓶頸和路徑[J].社會科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