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圖書館 劉佳
圖書館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文/河南省圖書館 劉佳
圖書館管理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怎樣的方法和對策,把新興起的新媒體融合到傳統的管理方式中去,以順應時代的改變,適應全民閱讀的需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仍是一個難題。本文將對圖書館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行粗略的研究和探討。
圖書館;新媒體;融合;管理;發展
2016年是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十周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書香社會,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有關事項中第六項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提升數字化閱讀的質量和水平。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傳播渠道的優勢,進一步拓展全民閱讀活動的載體和形式,豐富全民閱讀活動的內容。深入探索讀者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的數字化轉型,因勢利導,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數字化閱讀技術服務,全面推進全民閱讀的多媒體、多平臺融合。這就要求圖書館迅速發展傳統服務模式與新媒體服務的融合,充分重視、認真面對當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調整對策使自己得以繼續發展。
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了數字技術的支持的各種新型媒介稱之為新媒體。各界對于新媒體的定義都是各說其詞,自成系統,更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總體上,新媒體大致分為三類:網絡新媒體、移動新媒體和數字新媒體。網絡新媒體主要是由以互聯網為平臺運行的各類信息服務站點和軟件組成。移動新媒體則依托著各種無線設備將網絡傳媒發揮到極致,使大眾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信息的獲取和閱讀。數字新媒體就顯得被動一些,主要強調了數字技術的應用,例如電子書等等。新媒體自身具有形式多元、信息提供及時、與用戶互動性強、容量大等特點。
閱讀是一個動詞,閱即看,讀則是領會。閱讀就是讀書看報并領會其內容。閱讀是大眾生活中不可脫離的一項文化活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閱讀方式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除了傳統的紙質書籍,報紙雜志等,手機、電腦、電子書等全新的傳播方式也紛至沓來。更多的群眾開始被動的卷入到閱讀中來,這一切源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各類信息和知識在無時無刻地傳播,人們或主動或被動的無時無刻地不被傳輸著各類信息,仿佛世界上已經沒了被信息遺忘的角落。這大大增加了閱讀者的數量,我們開始進入全民閱讀時代。
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新媒體傳播渠道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了全民閱讀活動的載體和形式,深化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性,豐富了全民閱讀活動的內容,加強了閱讀平臺的管理和引導。大眾讀者閱讀行為和習慣的開始向數字化轉型,圖書館更是提供了便捷和人性化的新媒體閱讀技術服務,全面推進了閱讀的新媒體技術和數字化進程。
大眾自覺或不自覺地接收著各類被新媒體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新媒體使得那些分散的、零碎的信息變得井然有序,系統化、理論化。這不僅節省了人們閱讀的時間,更是大大加深了閱讀者對信息的影響,加強了信息的管理和儲備,為讀者建立更加系統理論的知識建構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傳播形式讓讀者感受到的是輕松愉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并且影響深刻,自成體系。少了煩瑣的程序,多了些愉悅和自由。給大眾讀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使得閱讀已然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
近年來圖書館已經在適應信息化發展中做了很大的改變。移動閱讀設備開始進入傳統圖書館,新媒體結構的圖書館信息平臺也在全國甚至全世界搭建起來。圖書館還建立了功能閱讀室,用來宣傳和推廣閱讀,讓大眾更加關注閱讀,關注圖書館,促進閱讀的推廣和展開。圖書館開始擺脫傳統的閱覽室的固定模式,而成為人與人、人與信息交流溝通的一個中介,一切圍繞人的個性化需求展開。
一個典型的例子自2005年起,各大公共圖書館開始引進新媒體技術。上海圖書館率先引進了手機圖書館,其他公共圖書館緊隨其后引進各種移動圖書館。較好的把移動技術和圖書館服務結合在一起,延伸和擴展了圖書館在時空上的服務。順應了數字化時代的潮流,將信息知識變得個人化、多樣化、實時化,不斷貼入到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中去,有效的發揮了新媒體的個性化功能。移動圖書館的現代化服務性能十分強大,服務方式移動靈活、交流模式的互動性強,信息儲存的實時性強。總之,移動圖書館的引入使得公共圖書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服務模式。
長期以來,圖書館堅持著開放性和公益性的原則,竭盡所能的為全民提供各類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的保證閱讀群體的大眾性。圖書館館藏資源也向著多元化發展,利用新媒體技術,把各種零碎的信息整合起來,盡量展現給大眾系統理論的信息。圖書館應緊跟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時刻保持著冷靜理智的分析,及時地應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技術,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館得以生存壯大,蓬勃發展,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長久的為大眾閱讀服務。
[1]成愛萍.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微媒體推廣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5(02):57-60.
[2]馬愛華.論公共圖書館的新媒體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4(06):70-74.
[3]苑世芬.高校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3(01):7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