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欣
?
中職學校素描基礎教學法探索
王洪欣
【摘 要】素描能夠鍛煉學生的一個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的能力,這就要求在美術課堂中強調素描作為基礎教學的關鍵性作用。本文主要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美術課堂為基礎,分析老師和學生如何進行素描的基礎性描寫。
【關鍵詞】素描教學 基礎教學方法 中職美術課堂
現階段我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素質整體呈現出一種偏低的水平,并且在美術方面的基礎可謂是完全沒有。造成這些方面的原因不僅僅是有學生本身的原因,還有家庭的原因,同時還有整個社會造成的原因。但是不論什么方面的原因,對于中職學校的美術老師來說,都需要用心的教、盡心的教,并且將教學的重點和核心放在學生學習之上。
而在美術教學之中,素描是整個美術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性的七步內容。因為素描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特點,能夠培養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對事物外觀的表現能力以及對所事物整體造型的描繪方面呈現出一種極為特殊的作用。因此,這就要求中職技術學校中美術老師要從素描出發,強調學生基本素質能力的學習,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在觀察方面的能力,制定一系列的培訓計劃,逐步將學生領進整個美術學習的大海洋之中。
(一)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現階段高新技術的普及能夠增加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娛樂性,在學習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美術,并且將整個身心投入到美術的學習中去。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素描大師的作品,并且使用一些專門的理論給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聲情并茂地將學生領入這個豐富多彩的素描美術世界,從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學習中去,保證學生十分靈活地進行學習。
(二)靈動的安排教學內容
素描學習十分枯燥,老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互穿插的教學模式來靈活整個素描教學課堂。
(三)強調評價在學習積極性的推動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視的作用
積極主動的評價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這樣一個評價過程中,老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全面的帶有目的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鼓勵學生針對自己作品進行自身的評價。這樣能夠調動學生更加主動的展開素描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心理上的快感,從而更加投入進學習中去。
(一)觀察力是一個從感性深入到理性的過程
人們在事物的觀察過程中,是一種雙重的特性。首先觀察的是實物的外觀和整個色彩樣式,經過一番外部觀察之后才能注意到物體的內在結構。因為視覺的影響對于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刺激的沖擊,也是一種感性認識。而素描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將事物外形簡單的描繪出來,更多的是要將自身對事物內在結構的一種理性認識表現出來。就比如在人物頭像的素描繪畫在過程中,認同過不同程度的轉頭、仰頭低頭的等不同三維結構變化呈現出一種不同的虛實對比。老師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物體實質內容的認識
對于學生來說,逐漸深入認識的一個過程是一個逐漸認識的“質”的過程,必須要通過多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解剖析。這一階段老師需要深入進去到學生中區,帶領學生學會怎樣抓住觀察事物的實質。
和觀察思維活動相緊密聯系的表現力是完成一幅作品的手段和過程這個步驟往往是學生投入最大也是最多的分眼看到了、心想到了,可手卻表現不出來這就是一個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的原因了。功夫不到就無法把觀察出的東西表現出來,也相應減弱了作品的力度。
素描中的“表現”其實也就是如何畫,怎樣畫的問題這里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模式,也不應有。由于每個人對對象的認識不同,那就是不能看黑畫黑、看白畫白。應主動地表現、對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加工。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藝術修養,把感性和理念放在一起,抓住實質,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有取有舍,詳略得當,調集一切有利于表現對象的有利因素,有力度的表現出來
然而,對于繪畫藝術來說,僅僅如實地把對象表現出來還遠遠不夠,情感才是作品的靈魂在繪畫中幫助學生抓住對象的結構特征,捕捉精神氣質也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物體還是人物,動的還是不動的,只有抓住它動人的一面,投入自己的感情才能使整個作品呈現出一種靈氣和沖動,才能真正吸引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各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作為造型藝術基礎訓練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創新中職繪畫教學模式也同時需要探索和改革而對現代繪畫的發展,作為繪畫基本語言的素描也不能不再一次重新審視自身的結構體系與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小蘋.中職學校素描基礎教學法探索[J].科學技術:學術研究,2008(3).
[2]趙露.關于中職學校美術專業素描教學方法的探討[J].華章,2011(3).
作者單位:(綏化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作者簡介:王洪欣(1974-),漢族,男,黑龍江綏化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素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