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福忠
20年前,全球信息網(Web)的出現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概念,紙媒與數字媒體的區分就此呈現。多年來,對印刷出版行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報業幾乎首當其沖,發行與廣告雙雙衰退,而數字媒體卻仍在嘗試,從簡單的網站、到多媒體、多平臺、與讀者互動、甚至VR虛擬現實顯示,尋找各種獲利的模式??墒牵绻?0年還在嘗試,這是不是出了問題?媒體應該蓬勃發展,但根據2007~2015年的統計,報紙的印刷版讀者仍然多于數字版讀者,而且每一年齡層都是如此。這是美國德州大學齊湘(Hiang Iris Chyi)教授,從美國51家主要城區報紙的閱讀率研究出的結果。
這些發現,讓她質疑以技術為驅動的數字報業,是否仍然可以被視為報業的未來。她認為業界只一味地把焦點放在印刷的損失上,卻沒有認真檢驗數字媒體的表現。
今天,報紙在數字版上的收益仍然微薄,印刷版仍為其收益的主要來源,報業從印刷版轉型到數字版,有人用信息術語比喻為,用一塊錢的“模擬”(Analog,指印刷),交換一毛錢的“數字”(Digital)。
齊湘教授以51家美國主要城區報紙為對象,研究了2007~2015年印刷版與數字版的閱讀差異。根據這51份報紙2015年的數據顯示,發行量最多的是《加州橘縣記錄報》(Register),大約79萬份,名列第一;發行量最少的是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新聞報》(Hardford Courant),僅有12萬份?!堵迳即墪r報》發行71萬份,排名第二,《芝加哥論壇報》與《華盛頓郵報》發行33萬份,分別名列第七與第八,發行40萬份以上的僅有9家,發行30多萬份的有7家,發行20多萬份的有12家,其余都是發行量為12萬~19萬份的小型報紙。51家報紙的平均發行量為27萬份,但閱讀人數為100萬人,平均每份報紙有將近4人閱讀,區域滲透率為28.8%。
而數字版的閱讀量顯著低于印刷版,僅有《洛杉磯時報》與《華盛頓郵報》數字版的閱讀量超過了100萬人,其余各報數字版的讀者人數差異很大,平均40萬人,為印刷版100萬人的40%。
時間拉回到2007年,換一個角度分析,把讀者分成印刷、雙軌、數字3種。從2007年的35.4%到2011年的29.4%再到2015年的23.3%,印刷版的讀者明顯下降。雙軌讀者略微下降,分別為7.1%(2007年)、6.5%(2011年)、5.5%(2015年),而數字讀者略有上升,分別為2.7%、4.2%、4.5%。但數字加雙軌的總數量沒有改變,仍維持在10%左右,也就是與印刷版同步下滑,數字版顯然沒能彌補印刷版的損失。
多年來,許多報告顯示,對新聞載體的選擇與年齡有很大關聯,也就是對印刷版與數字版的選擇存在兩極化,而以45歲為分界線,年紀大的人喜歡閱讀印刷版,年紀輕的人則習慣閱讀數字版。45歲以上的人數原本就少,而剛從44歲轉進45歲的人,也未必會轉變閱讀習慣,加上年長的人又會逐漸減少,所以印刷版讀者逐年減少成為發行量衰退的一大原因。
根據2015年印刷與數字的滲透率(如下圖)可以看出,數字版閱讀者的數量在35~44歲年齡層達到頂點,然后開始緩慢下降,到45~54歲年齡層加速下降;而印刷版閱讀者的數量則相對增長快速,到55歲以上年齡層,印刷版閱讀量領先數字版5倍以上。
但出乎研究人員的意料的是,20歲的年輕人對數字版的閱讀量竟低于印刷版12%,25~34歲年齡層對數字版的閱讀量仍低于印刷版 9%,由此顯示,這些城市報紙的數字產品,不再吸引年輕人。
但另一方面,PEW研究中心5月的報告顯示,美國成年人在Facebook等五大社交網絡消費新聞的比例,各年齡層都很高,分別為18~29 歲(22%)、30~49歲(34%)、50~64歲(26%)、65歲以上(19%)。整體來說,62%的美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在社交網絡讀取新聞。
看起來,數字媒體或許是新聞的未來,但如果報業不能與之聯合營運,數字版報紙未必是報業的未來。(資料來源:齊湘教授的論文Reality Check -- Multiplatform newspaper read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7~2015,刊載于Journal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