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掉入婚紗攝影合同陷阱
(顏梅生,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Q“專屬服務”變成“流水作業”案例:胡先生與趙女士在一家影樓預定了婚紗攝影,并指定由小有名氣的攝影師顧某進行一對一的專屬服務。可到了拍攝那天,雖然確實是由顧某擔綱,但其卻同時要為九對新人服務,進行“流水作業”,甚至因為他人出價更高,不僅給胡先生與趙女士的拍攝時間更少,而且明顯屬于馬虎應對。兩人抗議無效后,提出停止拍攝、退回款項、賠償損失。而影樓卻明確表示,合同上只是寫明“由顧某拍攝”,并沒有說是專屬服務。胡先生與趙女士要么按合同辦事,要么走人,但別想要求退款。
A說法:《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也指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即鑒于胡先生與趙女士主張當初約定的是由攝影師顧某進行一對一的專屬服務,而影樓對此表示否認,且合同上只是寫明“由顧某拍攝”,也就意味著胡先生與趙女士要求讓自己的主張成立,就必須承擔舉證責任。如果無法舉證證明,自然只能承擔不利后果。
訂立婚紗攝影服務合同,意思表達務必明確具體,切勿模棱兩可甚至能夠作出多種解釋,以免被鉆空子。
Q“實景攝影”變成“布景拍照”案例:一家婚紗影樓的服務項目包括室外實景攝影和室內布景攝影兩大塊,顧客可以單選,也可以雙選。劉先生和邱女士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實際需要,選擇了一款價位相對較低的套餐,并預交了1000元定金。可當他們如約來到影樓時,卻發現影樓只是為他們進行室內布景拍攝。面對他們的疑問,影樓明確表示:按照他們預定的價位只能在室內拍攝,如果要增加室外拍攝,必須增加費用。鑒于彼此互不相讓,劉先生和邱女士提出解除合同,影樓雖表示同意,卻拒絕退回定金。兩人為討說法而起訴,未料法院判決駁回了其退回定金的請求。
A說法:《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雖然影樓可能存在沒有充分說明之處,但從價位上看,可以明確劉先生和邱女士選擇的只是室內布景拍攝。劉先生和邱女士在簽約時自以為是地推斷,事后又要求在實景基地拍攝,而且拒絕支付增加的費用,甚至明確提出解除合同,導致原有合同不能履行,已經具備違約的構成要件,決定了影樓有權拒絕退回定金。
訂立婚紗攝影合同前,應盡可能詳細了解服務的內容與指向,不應不懂裝懂,從而給對方留有余地。
Q“我的底片”變成“他人作品”案例:朱先生和于女士在一家影樓預定婚紗攝影時,經過比對,選擇了一款標價為5998元的套餐:影樓負責提供24寸和16寸大、小照片各一張,相冊兩本,照片26張。攝影師在拍攝中盡心盡責的工作態度,讓兩人非常滿意。當兩人挑選照片時,對每一張照片都愛不釋手,遂提出要求將全部電子底片拷走。但工作人員表示只能按約定挑選26張,如果需要更多,每張加收100元。雖然朱先生和于女士一再抗議,可影樓以版權歸其所有為由固執己見。無奈之下,兩人只好另行掏錢購買了50張,也明白了當初攝影師為什么勤快的原因所在。
A說法:朱先生和于女士同影樓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已交付相應價款,為什么索要自己的底片還要另外出錢呢?原來,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十)項規定,攝影作品(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屬于作者。鑒于作者并非被攝影者,而是攝影師或影樓,也就意味著朱先生和于女士并不是著作權人。與之對應,在朱先生和于女士同影樓的服務合同中,僅僅涉及到攝影服務的具體內容,沒有就照片的版權歸屬加以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雖然底片上載有他們的肖像,但如果要想取得底片,的確必須以付費的方式進行著作權的轉讓。
在訂立婚紗攝影服務合同時,應盡可能了解相關規則,避免因為出現權利被遺漏而只能任人宰割。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