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哈爾濱市花園小學哈西校區
讓數學課堂成為體驗探究的旅程
陳麗萍
哈爾濱市花園小學哈西校區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幫助學生樹立探究的信心,學會探究方法與數學思考,經歷和體驗探究的過程,顯得尤其重要。探究是一種課程文化,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不斷獲取知識的學習需求。探究的欲望就是學習的欲望,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都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體驗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主體性一定會得到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最能引起兒童探究的興趣。當我們把數學問題融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求知欲,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問題。因此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并用實際生活場景或用動畫片、童話故事、游戲活動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與反思等體驗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養成勤于探究的好習慣。
問題是探究的核心。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真正主動地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就要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在《分數化成小數》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計算會產生兩個問題:1、為什么有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2、怎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由于學生有了內心的需求,就會激起探究的欲望,就會積極地去檢索已有知識。當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研究,確定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來由分母決定時,又產生了核心問題:分母具有怎樣特征的分數才能化成有限小數?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立即動筆探索,分析,判斷,驗證,調整,再分析,判斷,驗證……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實踐證明:學生一旦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就會觸發他的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有了自行探究知識的動力和主動參與的激情,喚起學生就像科學家在搞一項重要研究,積極地去探索學習。
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讓學生經歷、體驗數學的“再創造”。這種通過探究而生成的東西是學生自己的,這種課程文化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積極的、有意義的影響。學生在生活世界中積累了許多生活知識,把這些生活知識上升為數學知識,需要有目標的體驗和積極地參與。
在“噸”的教學中,我布置學生去生活中體驗、探究“噸”這個重量單位。交流中,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噸”是個很重的單位,到底有多重?缺少真正的體驗。于是,課堂上我先讓同桌兩人互相告訴對方自己的體重,然后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對方的體重。再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同學的平均體重按25千克計算,多少個同學的重量是1噸呢?通過積極地探討,學生感受到40位同學的重量大約就是1噸。通過這樣合理的組織,積極的引導,有效地參與,用學生能夠體驗感知的內容,進而升華到不能感覺到的內容。讓學生跳出數學學數學,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在體驗中感悟到了學習的精髓。
在學生的探究前,教師做適當的引導,能夠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指引方向、掃清障礙,避免“瞎子過河”。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教師可作如下點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也能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嗎?怎樣轉化?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后,先獨立探究,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為防止探究活動受阻,教師還要到學生中去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及時收集學生探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下一步的探究活動找準起點和重點。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于成功的學習體驗。在進行學法指導時,要不斷引導學生回顧體驗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從一點一滴零散知識的學習中揭示出學習規律,以便今后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探究新知,指導學生學會總結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升數學探究學習的價值。
如學習總結中,讓學生回想,在本課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是如何獲得新知?得到這些規律的依據又是什么?在學習與研究中運用了哪些方法?進而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通過實踐、 觀察、分析、歸納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去嘗試、去認識、去發現而得到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不斷增強探究的意識,形成探究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兒童需要體驗成功,獲得心理滿足感,他們一旦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悅,就會增強自信心,產生更大、更多的成功欲望,誘發更多的主動參與,更為積極的思維,久而久之便形成自我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使評價激勵化,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呢?
我們要欣賞學生質疑的勇氣和水平,要對那些敢于提問的同學,給予充分的肯定,要欣賞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認真的態度和科學合理的探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教師都應該加以欣賞和鼓勵。
總之,讓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高探究質量為己任,勇于探索,敢于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體驗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積極倡導學生親身經歷以體驗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獲取數學學習的真諦!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成為學生體驗探究的旅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