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修訂《條例(試行)》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六次全會上對健全完善黨內監督制度提出要求,明確了黨內監督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為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試行)》]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這是強化黨內監督工作的重要基礎性法規,這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要把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深刻領會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的重大戰略意義,準確把握黨內監督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確保黨內監督取得實效。
修訂《條例(試行)》是完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迫切需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征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幾年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相繼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研究,這次六中全會再以制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為重點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分別通過一次中央全會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這是黨中央根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全會議題的一個整體設計。
修訂《條例(試行)》是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迫切需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肩負著重要使命。同時,我們黨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長期執政是最大的考驗,脫離群眾是最大的危險,消極腐敗是最大的威脅。任務越艱巨,挑戰越嚴峻,越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修訂《條例(試行)》,健全黨內監督制度,有利于破解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監督的難題,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鞏固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信任和信賴,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得到貫徹落實,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修訂《條例(試行)》是全面從嚴治黨、解決當前黨內監督存在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一段時期以來,有的地方和部門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從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和巡視發現的問題來看,黨內監督還存在不少漏洞。比如,監督的系統性、經常性、有效性不夠,監督有盲區;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缺乏硬性規定,有的沒有把監督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監督一把手有效管用的辦法措施不多,有的一把手成了脫離監督甚至監督不了的“特殊人”;對監督發現問題的糾正和整改剛性約束不足,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等等。《條例(試行)》2003年頒布施行以來,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其監督主體比較分散、監督責任不夠明晰、監督制度操作性和實效性不強等與新實踐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修訂《條例(試行)》,就是著眼于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通過明確責任、完善制度,把黨內監督嚴起來、實起來,把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煥發出來,推動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轉向嚴緊硬。
修訂《條例(試行)》是堅持依規治黨、總結提煉黨內監督新實踐新經驗的迫切需要。制度源于實踐,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在強化黨內監督方面作出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制定并出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政治局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嚴格執行,召開專門會議對照檢查落實,引領全黨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出管黨治黨是最根本的政治責任,推動各級黨組織強化日常管理監督,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即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明確巡視是政治巡視而不是業務巡視,發揮巡視利劍作用,發現問題,形成震懾。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組,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這些創新實踐深化了黨內監督內涵,豐富了黨內監督形式,在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修訂《條例(試行)》,及時將這些成果固化為制度,既是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管黨治黨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必然要求。
修訂《條例(試行)》是實現標本兼治、全方位扎細扎密扎牢管黨治黨制度籠子的迫切需要。黨中央始終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從作風建設新要求、紀律審查新成果、巡視工作新發現、派駐監督全覆蓋等生動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不少經驗做法,并上升固化為制度——從制定中央八項規定,到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從修訂出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印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再到六中全會剛剛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近4年時間里,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多達50余部,已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三分之一。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等優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全方位扎細扎密扎牢管黨治黨的制度籠子,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有利于經受住長期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境的考驗這“四大考驗”,有利于克服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和消極腐敗危險這“四種危險”,實現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