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
?
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效果及改進建議
趙國強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當前嘉祥縣新農合制度現狀和實施效果分析,以小見大,進而掌握全國經濟發展水平類似地區新農合的狀況,并對此提出相應改革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實施效果 不足之處 改進建議
(一)農民得到了實惠
新農合為農民報銷了大量醫療費用,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保障了農民的身體健康,減輕了農民的醫療經濟負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得到大大改善,基本上滿足了當前廣大農民的醫療需求,使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
(二)農民就醫觀念的改變
過去農民對待疾病基本采取“小病扛,大病拖”,延誤了治療時機,使病上加重,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以來,農民的就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的增強,走進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成為一種趨勢,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就醫能力和對醫療衛生需求的潛力,節約了醫療成本。
(三)促進了農村衛生機構的發展
新農合的推行促進了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就醫人次和業務收入的大幅度提升,使許多即將面臨關閉的鄉村醫療機構重新煥發生機,穩定了職工隊伍,促進了良性發展。國家投入的增加提高了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聲譽,促進了醫療設備和醫療水平的改善,增強了其對病人的吸引力,為農村衛生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
(四)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進農村衛生服務的協調發展,對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宣傳不到位
由于一些地方領導對新農合認識不到位,以致宣傳不到位、宣傳方式簡單粗放,影響新農合正常發展。
(二)籌資不公平
農民個人繳費參合是新農合制度建立與運行的基礎與前提,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采取同一種收費模式,對貧困家庭是一種不小的負擔,經濟落后地區參合率普遍偏低。
(三)補償機制不合理,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旨在于降低與化解疾病,目前城鄉醫療保障差距過大,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農合保障的疾病類型少,報銷比例較低,不能滿足現實的醫療保障需求。
(四)效率低下,報銷程序復雜
新農合是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管理,涉及多個利益主體,部門間缺乏協調,管辦不分,缺乏監督,使新農合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報銷程序復雜,效率低下,間接導致重復參保參合情況的發生,影響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各地區和補償方案和補償標準不統一,即時結算難度大,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
(五)基金流失嚴重,缺乏監督
在新農合管理與運行的過程中,監管工作量過大導致監管力不從心,由于資金籌集與報銷過程無安全保障,收款員貪污挪用新農合基金等情況時有發生。
(一)加大宣傳與發動
政府在宣傳過程中,不應只片面地宣傳新農合的優勢,更應將新農合的籌資補償機制、基金管理、報銷程序等等方面的規定告知農民,使農民對新農合進行全面了解和認識。
(二)加大投入,促進籌資公平
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動態籌資機制,努力實現籌資公平,籌資標準要與當地農民收入水平保持一致,對于那些無經濟能力繳費的農戶,要由政府、社會救助中心或者民政部門代替其繳費,實現社會再分配公平。不斷豐富籌資主體,創新籌資方式,鼓勵企業等外來資金流入,實現多渠道籌資。[1]
(三)提高新農合的保障能力
應擴大報銷范圍,堅持大小病都保的補償原則,使保障范圍覆蓋絕大部分常見疾病。提高報銷比例,尤其提高常見多發病種的補償水平,嚴格控制醫療機構就醫費用上漲,提高農民受益率和衛生服務的利用率。
(四)部門整合,簡化報銷程序
參合農民是否可以便捷、及時地獲得補償將會嚴重影響農民參合積極性和參合的信心。政府要將新農合的監督和管理區分開來,由擁有單獨職權的政府部門管理。在報銷環節,應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設備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五)創造良好的新農合運行環境
政府要認真履行其對新農合的監管職責,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的審計,確保資金安全和規范使用,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做到規范運行、陽光操作。嚴格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對存在誘導性消費的定點醫療機構要加大處罰力度并責令整改,創造良好的新農合運行環境。暢通農民投訴渠道,公布社會監督舉報電話,保障農民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
參考文獻:
[1]郭振宗.山東省嘉祥縣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調查與思考[J].探索,2009(8).
[2]馬旭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狀及問題研究—以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為例[J].西南政法大學.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