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訓友
?
中國古代“治邊”法制對當前法治建設的啟示
簡訓友
【摘 要】中國歷史悠久,歷史上許多朝代在邊疆法制治理方面留下了寶貴智慧和經驗。在我國當前法治建設中,需要立足當前國情,吸收古人在“治邊”法制方面的經驗智慧,從而古為今用,更好的推進我國的法治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中國古代 “治邊”法制 法治建設
“治邊”即“治理邊疆”。中國歷史上對邊疆的界定一般采用“泛邊疆”的概念,一是指地理意義上的遠離中原漢族統治區域的邊疆地區,通常也指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邊疆”也是作為一個文化概念使用的,一般指漢族文化區,而那些非漢民族聚居區就是與“中國”、“中原”相對的邊疆。同時,中國古代的“邊疆”也是一個政治實體上的疆域,與“中國”相對,特指中原漢族統治區域之外的邊地。因此本文所說的“治邊法制”是一個歷史概念,特指中國歷代統治者對邊疆地區,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策略以及采取的法制策略。
漢代崇尚“無為而治”,堅持“因俗而治”、“以夷制夷”思想,對北邊民族以朝貢的方式,實行象征性統治,對南方諸夷以“夷俗安之”。
三國時諸葛亮對南中地區采取“扶和異俗,為之立法施教,輕重允當,夷、晉安之”方針,邊疆法制仍是自治狀態。
唐朝時期,無意在邊疆貫徹國家法制,而在以后,直到清以前的歷代中原王朝法制狀況皆是如此。
首先,中國古代長期存在著國家制定法與邊疆少數民族習慣法二元并存的景觀局面。歷代王朝在國家治理方面,都強調民族和國家的統一,都制定了國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并以此作為國家統一的基礎。由于邊疆各族自身歷史、地理、文化習俗的特殊性,各少數民族有其特殊的制度性規范,這使得各邊疆少數民族的法制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在邊疆治理方面,歷代統治者一般都在貫徹國家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對邊疆各族采取“因俗而治”的策略,照顧和承認各邊疆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淀的習慣法傳統。國家法與少數民族習慣法的并存發展,構成了我國古代邊疆法制的重要特點。
其次,法制上的“泛道德主義”與民族問題上的“泛民族主義”。自西周始,除了少數朝代外,各朝代都非常重視在國家治理上采取禮法結合的策略,西周實行禮治、漢代有“德主刑輔”、唐代持“德本刑用”指導方略便是例證。中國古代法律重“人文”,講“仁道恕道”,以及對“法律的靈活運用”。承認民族文化的差異,強調“地方性知識”,這使得法律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時,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英明的統治者都注意處理好各族間的關系,特別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主張“大一統”、破解“華夷之防”。
再次,中國古代多秉承“文化邊疆主義”的“治邊”思想。在法制統一的前提下,中國古代厲行“因俗而治”。清代以來,在邊疆治理方面,反對“華夷之防”,主張朝廷、中央與地方、邊疆系“中外之一體”。在“華夷之防”這個問題上,清朝不同于元朝之處在于清朝前期統治者除了像元朝那樣依靠武力,實行民族歧視之外,更加重視民族之間認同以及民族間的文化關系,并力圖把它納入“大一統”的概念之內。
首先,著眼當前實際,不失時機地推進法治建設。必須保持法制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所謂“法令一統,天下‘威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厲行法治建設,保證社會的安定、統一,促進民族國家的和諧穩定,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政治。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共生、交融、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各民族之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穩定的文化聯系,這種穩定的聯系,只靠民間習慣法是遠遠不夠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日益市場化的背景之下,只有厲行法治,建立統一的國家法制,才能更好地增強民族凝聚力,促成強大的民族國家的形成。也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和諧。
其次,基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現實,正確處理好國家制定法與少數民族習慣法之間的關系。國家制定法和少數民族習慣法之間是一種矛盾統一關系,二者之間既有聯系亦有區別,既有沖突也有契合之處。在堅持國家制定法優位的前提下,應該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民間習慣法規范的強大生命力,立法時注意吸收民間習慣法的合理充分,必要時制定法應該向民間習慣法做出一定的“妥協”。
再次,在法律制度設計上,注重各種法律文化間的“統和”,司法上重視“能動司法”。
法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長期的歷史積淀,我國的各種法律文化異彩紛呈,各民族的民間習慣法內容豐富、深入民間,成為真正影響我國法治發展的“活動力”,這是一種客觀的現實存在。當前,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規范成為調整社會秩序的二元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設計上抑或在具體的法律實施中,注重各種法律文化間的“統和”,司法上重視“能動司法”。在堅持統一的一元立法前提下,激活地方立法,使少數民族的優秀法律文化及時轉化為制定法。司法上,重視“能動司法”,提升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效用。重視健全調解制度,提升調解制度在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調解有溝通國家法與民間法的作用,被學者譽為“東方經驗”,在我國的復雜國情條件下,調節也能起到溝通國家制定法與少數民族習慣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其才.中國習慣法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2]杜文忠.邊疆的法律—對清代治邊法制的歷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張晶晶.論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沖突與協調[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13.
作者單位:(安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