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生
綠野農歌
——唐山市最美農村好青年玉田縣甲山家庭農場場長王立杰
李友生
這里是一片熱土,激情和執著在這里燃燒,憧憬和渴望在這里沸騰。王立杰是從玉田這塊熱土中跋涉出來的強者。家鄉的純樸、勤勞和民族文化哺育了他,磨煉了他的意志。執著的追求,遠大的理想,給他增添了無窮的智慧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崇高信念。他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生活,抓住發展機遇,艱苦創業,迎來一片燦爛的新天地。34歲的他,身兼數職,榮譽多項。他先后曾擔任玉田縣中元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玉田縣甲山家庭農場場長。評為唐山市“最美農村好青年”,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評為“省級標準化示范家庭農場”等榮譽。
1996年,王立杰中學畢業后,滿懷豪情,不甘寂寞,以敢于競爭的姿態毅然闖入經濟大潮。先后從事服裝、運輸等行業經營。2002年,在養殖業市場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支持下,從事奶牛養殖、繁殖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和奶牛產業化經營。他以遠見單識的眼光,運籌帷幄的才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一門新技術,把青春年華溶進事業中。從小打小鬧,逐步發展到屬于自己的公司。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隨著每天的朝陽,王立杰總要到他的奶牛場轉一轉。看到那膘肥體壯的奶牛,聽到那聲聲叫聲,他心里格外舒服,這是他精心創建的企業,是發家致富的門路,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事業中。每一頭牛的精神狀態,吃料多少,產奶多少,他都了如指掌,心中有數,才如此把企業經營的如火如荼,游刃有余。
人的生命價值是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得以延伸閃光的。閑暇的時候,王立杰在想,自己富了不算富,怎樣才能帶動周邊農民富起來呢?他知道,玉田屬平原地帶,土地肥沃,多數農民還以種地為生。要科學種田,讓土地增收,農民增效。于是,他想到了發展與養殖和循環經濟相配套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和經營。說干就干,他多方籌資15萬元,并親自走家串戶,一家一戶地做工作,將全村地勢最洼、最貧瘠的村東南150畝土地,集中流轉到自己的名下。同時,與縣內種業公司簽訂小麥繁種合同,與周邊農戶簽訂青儲玉米訂單。為達到土地旱澇保收,他一鼓作氣,在地里打機井、辦電、抓渠、埋設地下節水管道,全面實行標準糧田改造,達到旱能澆、澇能排,全面實施配方施肥、專業化統防統治。
實現科學種田,就要在提高農業先進技術和優新產品上探索創新。為研究新型農作物種植技術和栽培模式。王立杰先后自費12萬元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學院、北京市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科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關系,引進優新品種40余個,新技術12項。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試驗、示范。其中,津強系列、遼春系列春小麥新品種、巡天系列玉米新品種,通過他的示范引導,成為玉田縣的當家品種,目前正在全縣農業生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糧食高產創建、高效農業(三種三收、四種四收)循環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訂單農業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分類指導“促、保、控”高產栽培技術等方面均有技術創新。與縣鎮農技部門合作創新的小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玉米雙茬青儲栽培技術規程,獲得成功。示范推廣小麥玉米輕簡化栽培技術,平均畝產1280公斤,農場經營的390畝土地,總產499.2噸,年收入52.7萬元,與普通農戶相比,人均增加收入30%以上。王立杰將自己獲得的新技術、新技能、新理念和管理方法,主動傳授給周邊農民,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周邊農戶小麥畝產提高20-30公斤,玉米畝產提高30-50公斤。帶動周邊20多名有志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和糧食規模種植,并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做出了突出貢獻。
有志者事竟成。王立杰創辦的玉田縣第一家標準化家庭農場——玉田縣甲山家庭農場,已積極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管理模式。先后購置了聯網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傳真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以及大型拖拉機、深松機、播種機、現代化植保機械和多功能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裝載機等農業機械,新建了宿辦用房、庫房、加工車間、曬場等設施。談起兩年來的成功經驗,王立杰總結了三項主要工作。一是科技創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為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先后承擔河北農大、市縣農牧局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10余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實行標準化生產,實現綜合效益。先后制定了《小麥500公斤生產標準》《春小麥輪選987種子繁育質量標準》《優質玉米生產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使家庭農場生產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三是產業化經營。采用品牌化戰略,注冊了“甲山卡通牛頭”商標,積極開拓外埠市場,發展訂單農業。農場生產的糧食全部實現訂單生產和訂單銷售,有效規避了生產風險,為周邊家庭農場生產和經營樹立了榜樣。
發展無業境,既干就要做大做強。為了適應新的農業發展形勢,提高自己的科技種田知識和文化水平,王立杰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河北農業大學農學農業專業全部課程,訂閱《中國農技推廣》《河北科學》《河北農業科技》《河北科技報》《農民日報》等科技報刊雜志,堅持收聽和觀看中央、省、市、縣、鎮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班、培訓會、現場會和觀摩會,參加了為期15天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培訓,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取得了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同時,虛心向專家和周圍領導、農村能人學習,學習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管理方式,從群眾中汲取知識營養。十幾年中,他的讀書筆記、視聽摘抄、典型記錄、心得體會、工作日志合計達10余萬字。
艱辛屬于他,成功屬于他。王立杰用他的聰明才智和勇于進取的精神,在農業種植上,探索了一條科學經營管理新模式,他是現代新型農民的代表,是最美農村好青年。青華秋實,王立杰會再接再勵,開拓創新,為玉田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做出自己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