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黎洋
老人目標 『以我為主』
◎ 王黎洋
美國圣盧克·羅斯福醫院近日發布消息稱,研究人員對13.7萬名平均年齡67歲的老人進行了長達7年的研究,發現擁有較高生活目標的人更長壽,死于心臟病的風險也比常人更低。這一研究說明,有目標對于晚年生活至關重要。
設定生活目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目標要合理,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生活是自己的,一味遷就孩子或者為了完成某個“宏大”的目標而徹底改變生活,都不可取。
目標要符合實際。老人的目標要符合實際,并結合自己的喜好。喜歡出去走走的老人可以設定一個旅行計劃,先從周邊的旅游景點開始;喜歡學習的老人不妨參加老年大學,學點感興趣的東西;熱心腸的老人可以參加社區志愿者團隊,或者學點心理學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排憂解難。
階段性設定目標。老人的生活目標不宜太大或籠統,最好簡單而具體,可操作性強。比如有的老人喜歡寫作,希望晚年成為一名作家,但怎樣才算作家難以界定,這種愿望就很籠統。這時不妨把目標定為力爭刊出。從寫文章開始,隨后逐步落實編書、聯系出版社等事宜。這樣的計劃既有挑戰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至于自己能不能成為作家,就交給別人去評價,你只要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即可。
尊重內心的感受。有的老人晚年生活就是伺候孩子,幫帶孫輩、替子女排憂解難是他們唯一的人生目標。祖孫同堂固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這不代表老人的晚年生活一定要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孩子成年后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應當給予其一定的空間,尊重彼此的生活,過好自己的日子更重要。
(潘燁 摘自《襄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