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理工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
劉 瑩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本文主要是針對理工類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理工類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得出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實效性措施。
理工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社會不斷發展,市場競爭逐漸加劇,我國高校大學生面臨更加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理工類高校學生對于社會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對理工類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1.1 功利主義傾向明顯
部分學生做事利益性較強,變得更現實。大部分學生認為上學是為了拿到學歷證書,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理工類高校的學生普遍認為文史哲這些知識在以后找工作中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專業知識才是以后生存的根本。廣大理工類高校學生受到社會上“功利主義”的影響,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功利主義和不良文化的滲透和侵蝕,甚至有部分學生思想消極,過于關注物質生活,削弱了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
1.2 政治意識弱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原則”在社會中蔓延開來,大學生日益變得理性務實,部分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認識不深刻。他們不喜歡政治理論并不完全因為其理論死板單調,而是因為他們以功利作為衡量現實問題的標尺。有些學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甚至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的現象。理工類高校的很多專業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水利、水電這些專業,關系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是未來的水利水電建設者,肩負著偉大使命。這就要求他們有正確的政治覺悟,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1.3 人文基礎知識匱乏
理工類高校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上課把重點都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從高中起,大家都知道理科專業好就業,大家就爭相選擇學習理科。到了大學選專業,大家又爭相選擇水利水電,土木,機械這些就業率高的專業。長期的重理輕文,很多理工類高校大學生人文基礎知識匱乏,哲學知識一片空白。由于語文知識匱乏,優秀文化與高雅詞匯積累甚少,在發表言論時口頭表達能力差,用詞平凡庸俗。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
2.1 西方負面思潮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狀況
市場經濟是一個講效益的經濟,人們追求效益,積極進取。社會重構了利益格局,這為大學生提供了觀察世界的新的參考系,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他們把金錢看得很重,甚至對于某些人來說,對金錢的追求就是人生最大的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西方負面思潮不斷地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西方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不斷地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而大學生置身于社會的大熔爐中,很容易受到消極腐敗思想的侵蝕,更趨向庸俗化和功利化。理工類大學生又不善于價值判斷,思維方式簡單,一旦接受這種思想,就不能自拔,無法改變。
2.2 專業教育思想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雖然我國目前已形成比較系統的高校學生教育體系,但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很多高校的領導者都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別能力,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形成,大學生將來的立業之本是扎實的專業技能,至于其做人的道理根本不用教。有的學校甚至只是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大學生的就業率。絕大多數學生他們非常重視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并且會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下大功夫,以取得優異成績。在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學習,只有部分有考研需要的同學才會重視。
2.3 校園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圍不濃
理工類院校的校園環境多是缺乏活力和激情。這種校園文化生活中,忽視了人文精神。這些在學校建筑設計與規劃上都有具體體現。拿學校圖書館來說,涉及理工學科的書籍可謂是琳瑯滿目,但是當你查找關于哲學類書籍時經常是寥寥無幾。理工類學院建筑設計樣式單一,以嚴謹為主。校園各個角落里矗立的幾尊雕像,仍是以理工學人物為主,沒見哪里有馬克思恩格斯類似人物的雕像。從校園建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所崇尚理性的院校。學術講座也大多是關于理工類的,理工類學生想要通過學術講座了解哲學方面的知識就會很困難。
3.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現實針對性
針對理工類高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或者就業指導方面的教育內容,并且針對部分理工類高校學生存在的特定問題也可以以公共課的形式進行生命教育、勵志教育。在理工類高校學生中著重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現如今,全國各地興起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人們對這種傳統文化喜聞樂見,百學不厭。因此,在當前理工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必然會受到莘莘學子的歡迎,并從中受益匪淺。
3.2 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所以,我國高校研究所教育中“重專業素養輕道德修養”的教育理念一定要有所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加強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教化。傳統教育理念下,理工類高校學生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必須改變這種傳統不合理的教育理念,不要讓當代理工類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控制。為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淡化黨的痕跡,同時減少新聞控制,讓更多的人能夠“開口說話”。理工類大學生們經過自己的價值判斷,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把“做人”和“學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
3.3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理工類高校可以通過通過組織學術活動、高雅的文藝活動,使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向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展現才華的舞臺,促進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創造精神。校園容貌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校園環境是無聲的教育者。校園景觀要做到讓人看了身心舒暢,能夠舒緩壓力、疏通心理。為避免單調乏味,校園建筑可以嘗試更多樣式。校園雕刻內容可以更加豐富。人物可以拓展,不只是愛因斯坦對社會發展有貢獻,馬克思恩格斯也有,只是屬于人文社科領域。另外,在人物雕像上還可以附加相關的事跡介紹,供理工類大學生學習,時時刻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劉瑩(1993-),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在讀研究生,法學碩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
G641
A
1672-5832(2016)06-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