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坤
河北行政學院
城鄉二元化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政策分析
梁 坤
河北行政學院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有利于拉小城鄉收入的差距。國家經濟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商品市場化、政府在經濟領域的試點政策等都是加深城鄉貧富差距的因素。城鄉收入差距的加大是從改革開放初期,先富帶動后富,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時開始的。經濟特區、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率先與世界市場接軌,打開市場,創造財富,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水平,但是中西部地區深居內陸,市場沒有得到開發,人均收入水平很低。長此以往,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內陸人不斷的流動到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并不斷的建設著城市,由此也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本文從城市化和城市傾向下的經濟政策兩個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城鄉收入差距;經濟政策;城市傾向;城市化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上看,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已經遠遠超過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的標準,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于中國的大多數貧困地區集中在農村,因此研究城鄉收入差距與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間的關系,有利于縮小城鄉間的貧富差距,減少社會矛盾。
中國城市化水平遠低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與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的城鄉二元結構歷史根源有關,為趕超蘇聯和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重工業成為趕超的第一步,而戶籍政策的限制減少了人口之間的流動,如高租金增加外出務工者的收入成本,高房價增加外來人口的家庭成本,低社會福利增加了外來人員的生存成本。面對歷史根源的城鎮化結構,要想推進城市化發展,不僅要從政府政策上入手,更要從產業上入手,實現產業的結構升級、就業方式等的鄉到城的轉變,使工業和城市發展協調進行。城市化對城鄉收入差距有積極影響,城市化的發展會引起人口的流動,增加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和市場競爭力,降低城市人員工資,同時減少貧困地區滯留的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人員的收入。當然,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戶籍制度的存在,加大外來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壓力,城市大量的非自然增長人口越多,導致的城鄉貧富差距越大。
(一)國際化的商品和資本流通。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到國際市場間的貿易,這種貿易全球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貿易結構的升級,推動了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但是由于這些高附加值的產業集中在較為發達的城市地區,城市的發展靜待懂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會拉大城鄉收入差距。
(二)就業結構的變化。隨著經濟的放開,市場的自由化發展,政府放寬了管控,非國有化企業的就業市場份額上升,尤其是鄉鎮企業的發展,極大的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而城市的競爭加劇,一方面,城市人員的薪酬下降,減少收入差;另一方面,勞動效率的提升又會提高市場工資水平,增加收入差。
(三)政策的變化。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雙“看不見的手”一直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由于農業并不是經濟增長點主要因素,所以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會側重考慮非農業的市場發展特點,采取一些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政策越傾向于城市,城鄉收入差距越大。
(四)財政支出分配。財政支出越多的項目,獲得資金支持越多,越能反應政府的政策傾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撥款越多,農民工就業機會和收入越多,城鄉差距收入越小;在“三農”上,財政支出比重越高,農民的福利越多,城鄉收入差距越小,但是各地政府在這個項目支出較少;科教文衛事業上,這個相關產業集中在城市地區,投入越多,城鄉收入差距越大。
(一)政府行為引導下的城鄉收入差距。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國家發展重心,而各區域政府堅持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為第一任務也是響應國家政策,但是因為一味的看重經濟發展而忽略城鄉貧富差距的平衡也不是最妥善的行為。城鄉收入差距的拉大會造成社會矛盾,反而不利于區域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城市化的建設。由于農業并不是經濟增長點主要因素,所以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會側重考慮于非農業的市場發展特點,采取一些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此政策在經濟方面會有一個明顯的短期增長效應,但急功近利會增加總社會成本,因為政策帶來的城鄉收入差距的負面影響需要新的措施來彌補。面對市場的自由化和開放化的主流,區域政府需要相應的減少對經濟效益的投入,相應的放開對市場的把控,并增加對社會效益的投入,調整政府支出的結構和方向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尤其是增加對農村地區的科教文衛事業的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扶持貧困地區,引進城市化發展的結果,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提高農村的福利待遇以及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二)戶籍政策限制下的城鄉收入差距。歷史上,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導致工業部門就業需求下降,給城市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此,政府建立了城鄉隔絕的戶籍管理制度,以維護社會穩定、緩解城市就業壓力,控制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另外,政府建立的城市偏向型的制度和政策,即使發展了重工業,卻減緩了城市化步伐,而城鄉貧富差距在慢慢拉大?,F如今,城鄉的戶籍管理政策依舊在延續,實際上,某些地區的戶籍準入政策加快了資金充裕的人進入城市,落地戶口的步伐,加快享受改革開放的城市化成果的速度,但是貧困的人依舊貧困,使用著落后的甚至是匱乏的資源,沒有感受到城市化帶來的福利,這一政策極大的限制了城市化對于減小城鄉貧富差距的作用。
在城鄉二元化的結構下,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有政府對農產品的價格控制、不合理的額稅費、城鄉市場的不完全流通性、社會福利不健全以及社會保障的歧視性等因素。但是政府行為政策的引導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市場的自由化和開放化的主流,區域政府需要相應的減少對經濟效益的投入,相應的放開對市場的把控,并增加對社會效益的投入,調整政府支出的結構和方向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但即使現在的政策提倡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同等對待,效果也是不明顯的。所以,地方政府是否能夠真正地放棄保護城市居民的勞動力市場政策還需拭目以待。
[1]陸銘,陳釗.城市化、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與城鄉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04,06: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