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河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研究
黃 河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以供給側改革為背景,以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為研究對象,探討新時期該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策略。研究認為當前該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存在著產業主體單一化、產業規模較小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應以大數據為切入點,建立和完善數據庫;堅持迎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腿走路;在不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強化創新,迎合社會大眾和市場的需求。
供給側改革;西南民族體育;體育產業;資源配置
近年來,該地區的民族體育產業有所發展,但在其內容上有待豐富、特色上有待挖掘、產業鏈上有待延長、附加值上有待增加。正是迎合了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機遇。基于此本文以當前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局限與困境為著手點,分析供給側改革為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帶來的積極意義,通過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促使其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人們消費需求的轉型,西南地區尤其是川渝一帶,人民群眾對于休閑娛樂文化的接受與認同提升,該地區的民族體育產業更是容易被認可與發展。回顧近幾年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歷程來看,存在以下局限與困境。
(一)產業主體單一化,缺乏創新與活力
各地政府行政部門依舊是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運作過程中的產業主體。多元化公共和消費性體育需求與單一政府主體有限的供給能力之間的尖銳矛盾日益凸顯出來。一方面,體育事業發展的非均衡態勢難以滿足群眾的體育需求。另一方面,市場無法進入,無法充分發揮市場活力,促進創新,與時俱進。
(二)產業規模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力
就現階段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主要涉及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節日慶典與比賽活動其實質就是體育產業中的競賽表演業。并且這些項目的開發基本處于規模小、效率低狀態,核心競爭力有待加強。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產業鏈
民族體育產業的構成應該是以民族體育賽事為龍頭,通過品牌賽事、經典賽事的打造,產生關注度,提升知名度,促進民族體育旅游、民族體育產品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的民族體育項目產業鏈的形成,帶動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一)發揮多元主體供給優勢,促進產品品質提升與創新
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國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基礎上,其實質就是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從當前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體育消費市場并不缺乏消費能力,而是缺乏高質量的比賽,專業的配套設施和體育產品的保障。而供給側改革的提出與實施,其實質就是加快當前我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供給側方面的布局。
(二)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發展
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有助于以市場為著手點,帶動當地民族體育活動在社會大眾中的推廣以及民族體育競賽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升少數民族民眾參與民族體育熱情,激活龐大的體育消費市場,為體育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互聯網”的為首信息變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推進了我國的社會變革,城鎮化建設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由之路。
(三)樹立民族形象,深化文化底蘊
西南地區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的聚居區之一,有著豐富的體育文化背景與體育文化項目,又有著濃厚的東方體育色彩。因此,西南地區的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要以市場為突破點,尋找西南民族體育發展的突破點與著力點,帶動相關領域的競技體育發展與大眾體育的發展。西南民族體育的崛起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來說是佳音,更是世界體育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一)關注大數據視角下的當地民族體育數據庫建設
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的未來無論走向何如,根基不能丟。新時期下,建立大數據方式下的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的各項數據資料庫,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進行原始資料的完善與保護工作,為其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運用這些大數據,打造民族體育活動主題公園、區域民族體育博物館、有針對性的將社會大眾喜歡的元素融入相關的活動賽事以及衍生品市場,打造西南地區民族體育的名片。
(二)堅持迎進來、走出去兩條腿走路
當前該地區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是迎進來,把握住關鍵的節假日休息時間,以旅游業的發展為平臺,站在受眾的角度開展創新性的紀念活動、賽事活動設計;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與火爆的馬拉松等大眾喜歡的熱門賽事,進行深度的合作與交流,促進社會認知度的提升,促進該地區民族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以特色為根本,以創新為突破口
少數民族體育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它的文化特色,其價值、功能或作用都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特色基礎上的。創新在新時期該地區民族體育的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保留該地區民族體育項目特色的基礎上,創造出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體育賽事、體育活動,完善該地區的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地區的一張名片。
[1]李克強.“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R].2015年11月17日.
[2]丁道旭,田光輝.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6:77-81,168.
[3]宋佳,姜明.甘孜州體育文化資源開發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128-130.
黃河(1992-)女,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成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產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