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君 李 佳
河北農業大學法學系 河北保定 071000
構建農村殘疾兒童康復保障制度的初步思路
——以河北省為例
胡子君1李 佳2
河北農業大學法學系 河北保定 071000
從專業的角度看,兒童時期的損害大多可以通過康復進行程度上的改善。兒童時期被認為是殘疾康復的黃金時期,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兒童處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生長階段,這個時期的有效干預對其以后的正常生活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對于殘疾兒童而言,康復在某種意義上比治療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國家逐漸開始重視殘疾人康復問題。《河北省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年)》中談到,到2015年,我省要做到普遍開展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基本形成殘疾人康復保障和服務網絡,為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普遍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到2020年,要為有康復需求的農村殘疾人普遍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在衛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共同下發的《關于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通知》(衛農衛發〔2010〕80號)中,要求把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運動療法等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按規定比例給予支付。這些文件都體現了國家對于殘疾人康復越來越重視的態度。
具體到河北省,一直非常重視殘疾兒童康復工作。2012年,全省有37個市轄區、138個縣(市)共28018個社區(村)開展了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占社區(村)總數的56.15%;有16002個社區已建康復服務站,比2011年增加了8.68%;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達37044人,比2011年增加了5.59%;接受過培訓的社區康復協調員累計達33344人;為1564600名社區內的殘疾人建立了社區康復服務檔案,占社區殘疾人總數的40.04%,到2012年底,累計299852人接受過社區康復服務,比2011年增加了42.54%。這些數字雖然喜人,但是實際上成果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區,農村殘疾兒童能夠分享到的部分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從我省農村的基本情況來看,殘疾兒童康復保障需求往往難以得到實現。這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農村往往不具備專業的康復條件。殘疾兒童康復的復雜之處在于:首先,殘疾兒童類型多樣,不同的殘疾兒童有不同的康復需求;其次,殘疾兒童康復對康復方式、手段的要求非常高,達不到要求的康復訓練不僅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而且會耽誤康復的黃金時期,造成日后難以彌補的損失。因此,殘疾兒童康復類別劃分更細,專業性要求也更高。而這一點于大多數農村地區而言都是很難實現的。
(二)農村家長由于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對殘疾有錯誤的認識——將殘疾認為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因而重視醫療,而忽視實際有意義的康復訓練,這使得很多殘疾兒童錯過了最佳康復時期。以腦癱為例,腦癱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一旦發生無法治愈,而且手術風險大、效果差。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早期干預,鼓勵兒童在良好的體位下,進行運動功能訓練,這可以有效改善腦癱兒童的運動,并為其日后自理打下基礎。而課題組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有的家長先是帶孩子反復求醫,最后聽到醫生說無法治愈后,就放棄了治療,也沒有再帶孩子做過系統的康復,導致孩子喪失了唯一的一個改善殘疾的機會,非常令人痛心。
(三)現有康復制度不適應農村殘疾兒童情況。第一,沒有充分考慮到殘疾兒童和成年殘疾人之間的差異。殘疾兒童康復和殘疾成人康復不同,對器械、方法的要求都不一樣。實踐中,很多村鎮只是籠統的在衛生院中建立了康復工作站,卻并沒有能力針對兒童的特點開展康復服務。第二,專業人員不足。作為村、鄉級別的衛生院來說,康復人員基本上是在原有醫生的基礎上經過幾次簡單的培訓上崗的,在康復領域知識、能力有限,對于很多康復專業性要求較高的殘疾兒童(如腦癱、聽說障礙等)無法提供專業服務。第三,殘疾兒童出行不便。目前農村整體無障礙環境難以實現,很多殘疾兒童出行都需要家長幫助。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在家長忙于農活或者家務時,按時到康復站接受康復訓練并不容易實現。在這幾點因素的困擾之下,很多農村地區的康復服務站都是名存實亡,并不能給殘疾兒童的康復提供實際意義的支持。
因此,對于農村殘疾兒童的康復而言,我們需要考慮到他們特殊的經濟、地域、生活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康復服務。
(一)加大農村地區康復人員培訓力度,大力促使城市地區有經驗的康復工作人員到農村地區輪崗服務。農村康復服務最大的難題就是缺乏專業人員,因此,農村康復服務站可以在政府、殘聯的組織和協助下,與城市較為成熟的康復機構建立聯系,由有經驗的康復工作人員下鄉進行輪崗服務。在輪崗服務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為農村殘疾兒童提供不亞于城市的專業康復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夠起到培養農村基層殘疾康復工作者的作用。
(二)為農村社區康復服務站提供適用于兒童的、專門的康復設施和器械。在康復設施和器械的提供上,應充分考慮康復服務站所服務地區殘疾兒童的類型及比例,做到按需提供,避免浪費。
(三)做好殘疾兒童康復的家長培訓工作。所有殘疾兒童成功的康復,都離不開家長的汗水和努力。甚至可以這樣說,有了負責任的、了解康復知識的家長,殘疾兒童的康復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調研過程中,很多兒童之所以沒能進行有效地康復,也是因為家長對殘疾康復不了解,或是沒有選擇正確的康復機構和科學的康復方法。因此,做好農村殘疾兒童康復知識的家長培訓在目前是非常急迫的工作。在培訓過程中,專業康復人員應當將對待殘疾的科學態度傳達給家長,同時針對殘疾兒童的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初次培訓最好采用面對面的方式,后續培訓可以通過遠程或者資料郵寄方式進行。
[1]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2012年度殘疾人事業統計分析報告.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民生調研專項《河北省農村殘疾兒童生存現狀調研與權益保障思路研究》(課題號201501818)的階段性成果。
1.胡子君(1980-),女,河北農業大學法學系教師。
2.李佳(1982-),女,河北農業大學法學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