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輝
沈陽星光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民間借貸的類型及法律適用
閻 輝
沈陽星光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民間借貸可謂來勢洶洶,其在融通社會資金,彌補銀行類金融機構融資不足,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由于相關法律規范的缺失以及市場制度的不夠完善,民間借貸更多的是呈現一種野蠻生長的態勢,己然成為了一場全民資本狂歡,嚴重危及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本文在此基礎之上,首先對民間借貸的理論進行闡述,其定義、法津特征。之后對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類型進行詳細分析,最后我國對于加強完善建立民間借貸立法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未來的立法和實踐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民間借貸;法津特征;法律類型;完善立法
關于民間借貸我國立法到目前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的法律文件對民間借貸也都存在著不同的闡述,其中《民法通則》第一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合同法》第一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顯而易見,上述兩部法律都未對民間借貸的概念做出明確具體的界定,也未曾規定何種民間借貸模式應予禁止。
(一)一般性私人無營利目的民間借貸
一般性私人無營利目的民間借貸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民事性借貸。這種借貸關系是建立在血緣關系、朋友或者同鄉等較為親密的關系。這種親密的關系的連接點往往是時空上的聯系點,并具有很強的信任意味。一般來說,親戚朋友、或者鄰居在生活遇見短暫的困難,基于一種道德感相互幫助。由于這種短暫的困難具有短時性、緊迫性和偶然性,借貸雙方基于相互的幫助的群體感意識,借貸方即使規定利息,但是往往一般較低,更多的是無息的借貸。這種借貸關系的形成,貸方往往不以營利為目的,并往往處于私人借貸的關系當中。隨著經濟的房展,部分行業內出現互助等行為,也是基于相互信任的關系。
(二)具有營利目的特殊性民間借貸
具有營利目的的特殊性民間借貸,主要是指商業性民間借貸。這種商業性借貸是經濟逐步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民間借貸。商業性民間借貸容易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如: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市場經濟的孕育度。借貸雙方作為一個平等的主體,將國家承認的金融機構排除在外。出借方往往會像銀行一樣,以營利為目的進行重復放貸,會對金融機構造成不小的沖擊。
(一)堅持民、商分離
在我國的現今傳統的中,堅持民、商分立的思路,將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并制定一部單行的法律,對專門性從事放貸業務的行為進行規范,并與其他法律進行有效地進行銜接,發揮其他部門法律的調整作用,規范個人的小額借貸活動。對相應的配套制度進行修訂,廢除部分不符合現今要求的制度,建立擔保、健全征信體系、建立個人破產等商事制度。
(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民間借貸法》
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民間借貸法》。出臺本部法律方面需征求多方意見,并發揮相關部門專家與學者的智囊團的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避免了層級上的混亂,可以有效地協調政府、檢察、法院部門的各自主張,也有效地避免了行業監管、銀監會、商務部等規范性文件沖突的弊端。建立一部統一的《民間借貸法》,廢除相關的部門條例、規范性文件和沖突的司法解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規范民間借貸的首要選擇。
對于收貸的行為,禁止采用恐嚇、威脅或其他暴力方式討債,禁止采用軟暴力等非法拘禁手段討債。資金來源上,禁止非法吸收非法融資、吸收公眾存款,但是可以允許商業銀行貸款和私募資金。借貸合同采用規范的書面格式合同,對借貸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人的權利義務進行設定,強化對借款人的利益進行保護。監督管理上,可以采用政府部門成立專門的金融管理辦公室負責監管,部分職權可以成立協會進行管理。在法律責任的承擔上,對于高利貸款行為、非法討債等違法行為與刑法進行有效的銜接。
(三)建立與《民間借貸法》相配套制度
首先,由銀監會成立民間借貸監測制度,并確定相應的監測范圍,以防止民間借貸對宏觀的金融市場進行沖擊,并損害正常的金融秩序。可以利用人民銀行已經建立的民間定點監測的平臺,與工商、稅務等部門建立協調的監測信息共享,并可以提高監測的準確度。通過對民間借貸的預判,來調整我國經濟的宏觀政策,以保護金融的安全。
其次,完善征信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出臺《民間借貸征信條例》,將民間借貸的個人或者企業作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歸為征信系統,并可以由其進行開放性登記,并將出借人、借款人的信息進行采集。允許同城的民間借貸行業管理者也可以自行建立相應的征信的子系統,并通過行業自律來淘汰部分不合格的放貸企業或者放貸人。這樣不但可以較好地防范了民間借貸的風險,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最后,民間借貸問題的有效解決,還需要配套的相關市場退出制度。這樣的配套措施完全可以使民間借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權可維,既能規范民間借貸行為,打擊、遏制“高利貸”和非法集資行為的發生,又能合理引導社會資金的有序流動,有利于經濟金融的穩健運符。在立法完善的過程中,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發展中國家的可行做法可以給我們以啟示,條件成熟時也可以考慮因地制宜的移植和借鑒。
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會減少社會上許多民事糾紛,有助于社會的安寧與穩定,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二是通過對民間借貸法律規制的研究能夠準確地對民間借貸的法律地位予以承認,發揮民間借貸的機動、快速、便捷等優勢,進一步打破金融的國家壟斷,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培育,并帶動經濟增長,促使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因此,民間借貸問題的解決不僅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規的完善,還涉及到提高司法實務中審判工作效率,能夠更能保護好借貸方與出借方的合法利益與期待利益。
[1]陳蓉.中國民間融資法律規制理念的反思與改進[J].西南金融,2011(08).
[2]陳蓉.論民間融資法律規制理念的反思與重構[J].浙江金融,2011(07).
[3]楊惠菊.淺析民間借貸法制化[J].法制與社會,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