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玲
四會市圖書館廣東四會526200
公共圖書館農民工閱讀推廣服務實踐與探索
——以四會圖書館為例
鐘偉玲
四會市圖書館廣東四會526200
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受到全社會的日益關注,開展農民工閱讀推廣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文章調研了四會地區外來農民工情況,分析了四會地區農民工閱讀現狀及特點,提出了四會圖書館農民工閱讀推廣服務的思路和具體舉措,以期能為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有所啟示。
公共圖書館;農民工;閱讀推廣;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工作為新型勞動大軍分布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全國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占全部農民工人數的61.4%。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早在2004年文化部就下發《關于高度重視農民工文化生活,切實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的通知》,要求重視農民工文化生活,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要促進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切實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受到全社會的日益關注,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開展農民工閱讀推廣服務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四會地處廣東省中西部,屬珠三角經濟區,享有“中國柑桔之鄉”、“中國玉器之鄉”等美譽。近年來,四會利用得天獨厚地理區位、通和資源優勢,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努力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工業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以玉器產業為例,四會現有玉器銷售門店近萬家,玉器加工廠4000多家,大型專業市場11家,從業人員近15萬人,年加工玉璞10000多噸,年易量近500億元,為國內之最。針對四會地區外來農民工情況及文化需求,筆者通過實地走訪、座談會、社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四會轄區東城、富溪、江谷、逕口、龍甫、南江、旺田、下茆八大工業區內1200人農民工進行了專題調查,涉及機械、電子、服裝、玩具、化工、玻璃、玉器等行業的24家企業。四會地區外來農民群體現狀如下:
(一)農民工來源廣泛,整體文化程度不高通過對1200人農民工調查數據分析,四會地區農民工來源復雜,所屬省份主要是粵西偏遠地區、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地,其中兩廣地區占38.7%,湖南占20.2%,四川占18.3%,貴州占15.8%,其他約7.0%。而外來務工農民工中,大中專以上學歷占3.7%,初高中文化程度占79.8%,小學文化程度占15.6%,文盲占0.9%,農民工整體文化程度不高。
(二)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從事職業單一專業技能培訓是增強農民工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正規專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僅占9.5%,多數農民工未能參加有效培訓,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當前社會上的培訓機構水平層次不齊,培訓專業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加之培訓收費較高,農民工對職業技能培訓重視不夠;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政府大力推進勞動人才市場和大型專業招聘會等舉措,但農民工仍缺乏及時有效的就業信息和用工指導,外出務工職業選擇多依賴于親戚、老鄉等社會關系介紹,就業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從眾性。因此,自身文化素質的薄弱,加之職業技能培訓的缺乏,導致農民工就業時選擇余地少,職業也較單一,一般集中在紡織、服裝、建筑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
(三)勞動強度大,精神文化生活堪憂由于不具備專業技能,外來農民工大多從事單調而重復的工種,工作薪酬主要依靠計件或延長工時等形式,日工作一般超過8小時,有的甚至加班至12小時。雖然近年來國家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當地政府也加強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力度,企業拖欠農民工薪酬現象大大減少,但農民工整體工資水平普遍低下,從業勞動強度較大。相應的,農民工收入水平低、閑暇時間少的現狀導致他們難以適應現代城市生活。調查顯示,多數農民工平時的主要休閑娛樂方式是看電視、打(牌)麻將、喝酒聊天、逛街,有的甚至沉溺網絡、迷戀賭博、涉黃場所等。總體看來,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較匱乏,精神文化現狀堪憂。
(四)法律意識薄弱,職業健康保障不足由于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識淡薄,工作時對勞動合同和權益保護認識不夠。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不是通過正規法律途徑進行維權,而是采取聚眾上訪、堵塞道路、自殺跳樓等過激行為表達訴求,這不僅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而且個人合法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伸張。更為嚴重的是,部分農民工因個人權益侵害產生心理失衡現象,導致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走向犯罪。此外,由于農民工就業時的弱勢地位,一些雇主并沒有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為其購買必要傷害保險,一些農民工從事勞動環境差、存在職業危險性的工作(如涉及粉塵、重金屬、有毒液體、放射性物質等),加之缺乏必要的職業危害知識和防護培訓,很容易產生職業病和工傷事故。
(一)四會地區農民工群體閱讀現狀由于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匱乏,個人文化素養參差不齊,農民工群體的閱讀狀況也不容樂觀。據筆者調查統計,大多數農民工的業余時間花在上網、聊天、喝酒、玩牌、逛街等低層次的休閑娛樂項目,具體情況為:上網比例約31.2%,閑逛喝酒的比例約21.8%,看電視比例約16.6%,打(牌)麻將比例約12.3%,睡覺的比例約3.6%,只有不到15%的農民工愛讀書,經常去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報刊的人數不足8%。
(二)四會地區農民工群體閱讀特點
1、通俗化、娛樂性。目前農民工的閱讀呈現通俗化、娛樂性,據筆者調查統計,農民工閱讀讀物選擇中,側重休閑娛樂的通俗類讀物(如通俗文學、言情小說、大眾文藝、歷史題材等)約占89.5%,提升個人技能和知識水平的讀物約占8%,而專業性較強的讀物只占到不足3%。農民工對閱讀讀物的選擇不僅反映了農民工群體的閱讀興趣,而且也給公共圖書館面向該群體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
2、網絡化、淺閱讀。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閱讀以其內容豐富、互動性強、閱讀環境開放等顯著特點受到讀者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據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新興媒介中,手機閱讀時長增長較為顯著。隨著農民工群體對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網絡新媒體等使用率不斷提高,其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據筆者統計,四會地區農民工中超過56.8%以上通過上網、手機等數字化閱讀手段獲取資訊,傳統紙質圖書和辦刊雜志的閱讀量呈現不斷下降趨勢。但是數字化閱讀往往呈現瀏覽性、泛閱讀等特征,其閱讀效果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閱讀,因而公共圖書館在對農民工開展閱讀推廣時應引導多樣化的閱讀方式。
3、廣泛化、盲目性。由于農民工受閱讀條件、自身興趣愛好等因素影響,其閱讀具有廣泛性和盲目性。調查統計顯示,農民工的閱讀內容非常廣泛,涉及歷史傳記、婚戀情感、家庭教育、醫藥保健、投資理財、法律保障等。但是由于缺乏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指導,農民工群體的閱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突出表現是被動式閱讀,即不甄選書籍閱讀價值,有什么看什么,找到什么讀什么,而非立足于自身的實際需求去主動閱讀。盲目性的閱讀很容易導致廣大農民工進入閱讀誤區,如接觸色情、宣揚暴力等品味庸俗、情趣低級的書刊讀物,進而誘發他們偏激心理和極端行為,最終導致違法犯罪、誤己害人。
(一)加強自身宣傳,農民工“相識”圖書館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工走近圖書館、認識圖書館,四會圖書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自身宣傳推介,具體包括:首先,加強傳統媒體宣傳,如館內宣傳標語、館外宣傳展板、公共節假日活動、公益宣傳頁、電視廣播等手段,提高公眾對圖書館文化傳播職能的認知度,擴大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其次,利用新媒體投入小、傳播優、效果大的優勢,打造“大宣傳”格局,通過圖書館門戶網站、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公眾平臺途徑,增強宣傳閱讀價值的輿論引導。再者,圖書館積極與政府部門、公益性機構、新聞媒體、用工單位等開展多種合作,通過專欄、專版及專題節目等向農民工傳遞圖書館“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更多的農民工在業余時間走進圖書館、體驗圖書館。
(二)提升服務軟實力,農民工“相知”圖書館引導農民工走進圖書館才是第一步,吸引農民工并使之成為公共圖書館的忠實讀者才是最終目的。四會圖書館努力提升服務軟實力,相關舉措包括:(1)堅持免費開放,延長服務時間。自2011年開始四會圖書館就已實現免費開放,到館讀者可享受免費服務包括借閱證辦理、圖書借還、物品寄存、展覽講座、讀者活動、文藝演出、愛心傘、飲用水等。為了保證農民工加班后或節假日仍能夠正常借閱圖書,四會圖書館實行全年365天無休,每周開館不低于90小時,增設自助借還書機,提供24小時便捷借還服務。(2)完善館藏資源,開辟農民工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是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的物質基礎,四會圖書館定期開展農民工閱讀需求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問等方式把握其閱讀需求及發展動態,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圖書資源采購。同時,加強數字化資源整合,如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地方特色文化產品、電影音樂視聽庫、社會百科講座、國家共享工程等,自建“農民工數字圖書館”,通過合理配置不同類型資源,設置快捷檢索引擎,使廣大農民工便捷地獲取所需文化資源。(3)增強服務意識,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圖書館始終堅持“服務至上、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努力營造至真至誠、進取向上的良好氛圍。加強圖書館員工培訓,特別是培養合理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多做換位思考,了解農民工讀者的實際需求,并積極落實到日常服務工作中。
(三)文化服務全方位,農民工“相戀”圖書館四會圖書館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力爭文化惠民服務全方位,體現在:(1)定期舉辦公益講座和實用技能培訓。農民工群體學歷低、職位低、工資收入低,亟需自我充電、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四會圖書館充分利用館內便利條件和免費空間,針對農民工面臨的社會疑難問題和需求強烈的熱門技術,專門聘請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技術帶頭人等,定期舉辦公益講座和實用技能培訓,內容涵蓋社會生活、家政服務、飲食烹飪、園林園藝、家電維修、電腦知識等。通過公益講座和免費培訓,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得到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得到增強。(2)多彩文化活動常態化,活躍農民工業余生活。四會圖書館積極做好年度文化活動規劃,除了重要節日和法定紀念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常態化,強調參與性、互動性和激勵性,如農民工個人書畫作品展覽、主題攝影比賽、原創征文比賽等,不僅提高了農民工對圖書館的接觸度,而且培養他們自身的文化愛好和高雅情趣,進而激發他們更大的潛在閱讀需求。(3)打造“互聯網+”服務平臺。四會圖書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揮館內人才優勢和先進硬件設施優勢,打造特色網絡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如免費培訓農民工讀者網絡應用技術,使他們能夠根據自身需求自主學習、信息檢索等;開辟專門“親情聊天室”,方便農民工在節假日與家人溝通聯系、傾訴相思;開放免費網絡服務,方便他們獲取電子文獻、網上購物、春運網絡購票等;設置“農民工心靈小屋”公眾平臺,傾聽農民工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矯正和有效疏導。
(四)拓展服務陣地,圖書館“相守”農民工四會圖書館還積極擴展服務陣地,開展“送文化下基層”,舉措包括:(1)設立圖書流通點。針對農民工在城市組織分散、工作時間不規律、圖書館利用率低等現狀,四會圖書館在農民工聚居的廠礦企業設立“圖書流通站”,定期專人更換圖書,及時為農民工送去題材新穎、主題深刻的優秀讀物,讓農民工就地即可享受便利的圖書文化服務。(2)定期舉行專題展覽。四會圖書館定期在廠礦企業駐地開展專題展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涵蓋公共文明常識、農民工權益保障、職業病危害及防護、生產安全知識等;展覽形式多樣,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集知識性、參與性、趣味性于一體,既提高了農民工的閱讀興趣,又寓教于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3)優秀影片展播。農民工由于收入水平有限,消費性娛樂相對匱乏。四會圖書館組織電影播放流動小分隊,定期到農民工聚居的廠礦企業開展優秀影片展播活動,電影專題包括優秀傳統文化、科幻動作、愛情喜劇、流行大片、文藝科教等,影片突出愛國主義、知識性、思想性和藝術性,通過優秀電影展播給廣大農民工群眾送上精神食糧。
目前,廣大農民工正融合成為我國城市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也是公共圖書館不可忽視的一支讀者隊伍。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單位,應充分發揮自身文化信息資源優勢,密切關注新形勢下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開展農民工群體的閱讀推廣服務,力爭把公共圖書館打造成農民工的精神家園,為提高我國農民工的整體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做出應有貢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 t20150429_797821.html,2015-04-29/2016-03-01.
[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EB/ OL].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2015-04-20/2016-03-01.
[3]劉瑞芳.公共圖書館開展新生代農民工閱讀推廣服務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1):93-95.
[4]李英.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民工群體探析—以重慶市公共圖書館農民工服務聯盟為例[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2):1718.
[5]黃俊.公共圖書館打造讀者服務品牌的實踐與思考—以江西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4(1):46-48.
[6]趙德菊.淺談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民工的必要性及措施—以重慶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5):63-64.
[7]金勇進.公共圖書館為農民工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延邊黨校學報,2014,30(4):121-123.
鐘偉玲(1968年7月,性別:女,學歷:大專,就職單位:廣東省四會市圖書館,職稱:助理館員,已發表論文多篇,研究方向: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