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婷
四會市圖書館廣東四會526200
淺析欠發達地區中小型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以肇慶市區域為例
歐麗婷
四會市圖書館廣東四會526200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經濟還欠發達的肇慶市區域,本文從四會市圖書館的實際出發,探討對在更合理的范圍內使用財政資金,優化數字資源的館藏建設,從加大宣傳,機制創新,全國文化共享工程平臺的利用,人才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路的探討。
資金支持;宣傳推廣;人才培養
我們所定義的數字資源,指的是通過數字加工技術,提取的數字信息,以數據庫標準的格式存在于數據庫中,并通過網絡技術隨時隨地可以讀取,并在網絡中分享的信息載體,是文獻信息的表現形式之一。數字資源一般都存儲在硬盤,磁盤陣列,移動硬盤,優盤,磁帶及各種類型的光盤上。對比傳統意義上的紙質文獻資源,數字資源不局限于電子期刊,電子書籍,還包括移動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等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
正因為數字資源類型多樣,并且讀取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用戶可操作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青年讀者的青睞。而這部分讀者逐漸成為公共圖書館占據絕大部分讀者比例的不容忽視的讀者群。為此,各地各級圖書館都正在加強自己的數字資源建設,包括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建設,館藏文獻數字化建設,電子書報期刊等各種數據庫的建設。然而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經費不足,數字資源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地區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多的經費建設各館的數字資源,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就以筆者所在的地區為例做一些分析。
肇慶是有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所在西江流域,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盛產端硯,有源遠流長的包公文化,六祖文化,還有星羅棋布的縣區的文化瑰寶,如四會市的玉雕文化和古法造紙文化,封開縣的狀元文化,德慶縣的龍母文化等,積累的文化瑰寶數不勝數。但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相比,由于肇慶地區各種因素導致了經濟尚不發達,肇慶各級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投入明顯不足。據了解,除了(市級館)肇慶市圖書館和(縣級館)四會市圖書館等少數館的年度預算經費達到百萬以外,其余各縣區圖書館每年的經費投入普遍不足,平均每年投入僅幾十萬元左右。多數縣級圖書館的圖書已多年得不到更新,截至2014年底,肇慶市區域公共圖書館藏書總計達到了120萬冊,人均藏書1.44冊,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因此,發展和推廣數字資源建設,實現各級圖書館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整合,是類似于肇慶市區域這樣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的應用,人們更多地習慣于在計算機,網絡上獲取數字信息。相比傳統的紙質文獻資源,數字資源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讓讀者方便地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訪問,使用數字資源。
由于公共圖書館無償為社會提供文化服務的特質,決定了其工作重心將是如何優化館藏資源,如何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以便于擴大讀者群,提高服務的質量。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的普及,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中青年讀者在公共圖書館內希望能翻閱電子期刊,下載電子圖書,利用數據庫進行學習和下載資料。所以,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必須在為讀者提供傳統紙質文獻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數字資源建設,盡可能地滿足讀者的數字需求。
數字資源是一種新的圖書資源,有著涵蓋學科領域廣,內容豐富,比傳統紙質文獻價格低等特點,一方面它可以為讀者提供針對性服務,另一方面數字資源建設豐富了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因此數字資源建設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經費不充足的公共圖書館大有裨益,應大力加強。除此以外,在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中也有關于數字資源建設的指標,它同時還是衡量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公共圖書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還能為自己在將來圖書館等級評估時增色加分。
2002年實施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給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配置了相當一部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包括計算機,打印機,傳真機,掃描儀,服務器,數碼攝像,照相等。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設施設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進行一些數字建設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2011年初,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又共同出臺了關于圖書館免費開放和相關經費保障的通知,明確了免費開放經費補助標準并要求經費補助向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傾斜,這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地區公共圖書館經費匱乏的局面,為圖書館進行數字資源建設提供了進一步的資金保障。
下一步,隨著數字資源建設為核心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推進,各級公共圖書館進行自己的數字資源建設也是大勢所趨。國家在推進該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將會給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配備更好的硬件設備,更多的建設與維護資金,還會給各公共圖書館配發一定數量的數字資源,這也將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一個絕佳的契機。
(一)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和當地政府的重視
由于各種原因,公共圖書館缺少主動對外宣傳的意識和辦法,從而使大多數的群眾缺少對圖書館的關注,大多數的讀者對圖書館的工作和現狀了解甚少,認為只能是簡單的圖書借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圖書館的對外形象,進而降低了政府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重視度。然而,即便是廣大中小型圖書館自顧自的在數字資源建設以及與之配備的電子閱讀設備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如果在不想辦法拓展對社會宣傳的渠道,加強宣傳的力度,社會的知悉度將很小,圖書館將處于一個異常被動的地位,只有那些主動上門的個別讀者,無其余人問津,由此可見,對數字資源建設背后的宣傳工作是舉足輕重的。對此,四會市圖書館做了不少的探索工作,例如以改版建設的“四會市數字圖書館”作為官網,在醒目的位置設置了讀者服務窗口和四會市地方特色資源庫的檢索窗口,所有登記的讀者,都可以憑借身份證信息,無障礙訪問所有館建的數字資源;在大堂、電子閱覽室等位置設置了數字資源的宣傳欄,培養每個讀者使用數字資源的意識;在大堂醒目位置放置了電子閱讀機,為讀者提供300種電子報刊和2000種電子圖書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讓數字資源更廣泛深入地被讀者利用。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依賴于政府投入,雖說國家對文化事業,對圖書館事業的經費投入都有一定的標準,但唯有效益論的今天,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投入普遍沒有達到規定標準,這些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只有在建設中多宣傳,讓政府重視加大對圖書館的經費投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以四會市圖書館為例,自2013年新館免費開放后,本館不斷加大電子文獻資源的引進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力度,有為就有位,2016年四會市政府加大了對本館數字資源建設經費的投入,由原來的6.4萬元增至12.4萬元,經費比原來翻一番。
(二)更新觀念,建立新的發展機制
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的藏書管理都存在著“重藏輕用”的現象,觀念上還把它當成一個“藏書樓”,只片面地追求藏書量,而忽視對館藏文獻的再開放和利用,一些有價值的文獻資料甚至存在“寧爛書庫也拿不出來示人”的現象,這樣做的確保護了這些珍貴的資料,但從另一角度看則是嚴重阻礙文獻利用的一種表現。公共圖書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把珍貴的文獻資源以數字的形式加工處理后,原來的文獻資源繼續加以保存,則數字資源則可供讀者反復使用。例如四圖現有古籍文獻1萬多冊,為切實做好古籍保護工作,我館把《四會縣志》、《慈溪黃氏日抄分古今紀要》、《后漢書抄》、《明季北略南略》等1000多套珍貴的古籍文獻數字化加工,并將數字資源免費提供給讀者查閱。另外我館以“古籍保護”為主題將古籍文獻制作成展板在展廳展出,加大了古籍文獻保護的宣傳力度。
(三)合理利用經費,建設具有本地區域特色的數字資源
特色數字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也是圖書館充分展現個性,提高信息服務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都在建設自己的數字資源,以特色為先,開展資源建設在公共圖書館已成為共識。
以四會市圖書館為例,從2012年4月開始著手特色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和數字化建設,推進地域文化資源與科技融合。2014年建設“四會市地方文化資源數據庫”,包括《玉器文化數據庫》、《四會文化遺產數據庫》、《四會民俗風情數據庫》、《四會六祖文化數據庫》、《四會圖書館珍藏書籍數據庫》、《四會地方文獻數據庫》六個專題特色數據庫,不僅整合了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和服務資源,而且彰顯了四會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風士人情。在開發建設特色資源的同時,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圖,文,聲,像等多種載體并存,建立庫,庫群,特色資源網站等多層特色資源,使得特色資源系統化,規模化,立體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資源建設的共建共享,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
(四)利用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平臺,增加各館的數字資源
隨著國家共享工程的實施,國家中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各支中心免費配送一些數字資源,各公共圖書館,特別是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要及時下載,及時存儲,擴充館內的數字資源量。同時,公共圖書館也要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財政的資金支持,購買符合本館實際的數字資源,如電子報紙,電子期刊和本館館藏方向一致的電子圖書。
(五)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數字資源建設是一項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工作,它的建設,更新,維護,管理等等都需要熟悉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數據庫知識,圖書館學知識,信息檢索技術的工作人員,所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建設好數字資源的關鍵。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由于招募不到一些具有較高信息技術水平的人員,普遍存在著工作人員“兩多”和“兩少”的現象,即低學歷者多,非圖書館專業畢業者多;圖書館學專業者少,懂信息技術者更少。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實施數字資源建設,要解決人力資源這個短板效應,一方面要注重對現有人員的信息素質培養,突出圖書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專業教育,使之緊跟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引進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專業人才,依靠他們現成的技術力量進行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
(六)幫助提高讀者利用館藏數字資源的技能
數字資源是網絡數字時代的新興產物,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的電子信息檢索知識,但一些讀者,如老年人,農民工和一些所謂的“新時代文盲”讀者,由于缺少相應的計算機知識和信息檢索知識,造成他們在公共圖書館利用數字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應該把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計算機基礎,信息檢索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字資源利用能力,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對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信息檢索的讀者,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更深層次的網絡資源使用技術講座,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這些講座或培訓在另一層次上也可以體現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公益性及圖書館“以人為本”,“為讀者著想”的服務宗旨。既能使讀者對圖書館產生依賴和親近感,更能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進行宣傳,有利于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率。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數字資源的大量涌現,圖書館館藏文獻的載體也趨向多樣化,數字資源成為了現代圖書館的館藏之一,在圖書館行業大范圍展開數字資源的建設已經成為今后的大趨勢。然而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經費不足,數字資源建設相對滯后等原因,這些地區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起步較晚甚至還未起步。為此,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每一個圖書館人都應積極思考,努力想辦法利用現有的條件,大力加強數字資源的建設。
[1]高崢.中小型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探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8).
[2]劉意,劉燦姣.中部地區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2013(12).
[3]范并思.基層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理念、原則與方案[J].圖書館論壇,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