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低迷,養殖戶無利可圖,出口受阻,這就是羅非魚行業的現狀。
據數據顯示,在一些羅非魚的主產區,魚苗產量已經大不如前。2016年上半年羅非魚投苗量比2015年同期減少三成左右,其中粵西地區下降幅度略大。一位從事多年羅非魚養殖的企業負責人說:“時下養殖戶不急于投苗,投苗時間不太集中,海南還有很多池塘放空。而且多數養殖戶更傾向于養殖3~4厘米長的便宜魚苗,高品質魚苗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面對目前的頹勢,中國水產養殖網的市場分析師黃明祥指出,羅非魚行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目前羅非魚產業發展遇到瓶頸,主要是兩大問題,首先是食品安全問題,行業缺乏相關政策引導,養殖戶規范化養殖難以普及。其次是競爭壓力,東南亞地區的羅非魚產量在逐年增長,在生產成本上也占據明顯優勢。
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去做才能使得羅非魚行業重現活力呢?海南省羅非魚品牌建設促進會秘書長韓雪峰表示,羅非魚近幾年的價格一路走低,主要受供求關系影響,目前羅非魚正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未來羅非魚的發展首先要把重點放在出口轉內銷上。出口受阻導致羅非魚減產,所以要轉變過度依賴出口的形式,擴大國內市場;大力研發符合國人消費習慣的產品,將羅非魚做出中國特色,做出文化內涵,打造羅非魚內銷的知名品牌,從而達到銷售內外兼顧的戰略目標。其次是建立羅非魚的分級機制,按養殖方式和魚肉指標為羅非魚定制類別,打破以往一刀切的格局。打造區域化生態養殖模式,帶動廣大養殖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環境破壞降到最低,進而引導消費者按等級價格消費,達成優質優價規則,提高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