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旭 馬 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 100192
北京宗教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王子旭 馬 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 100192
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尤其在當今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今天,發展文化產業是增強一國實力的重要方面。而宗教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分支,其本身作為人民的精神信仰,貫穿于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對人民生活具有深遠意義,從這一層面來說,宗教文化產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北京市為例,研究了北京宗教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總結整理出北京宗教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現存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北京;宗教文化;產業;發展
北京作為首都,各種文化傳播、交融于此,而北京不僅具有歷史悠久性,更具有極強的文化包容性。北京在傳承傳統宗教文化的同時,不斷吸收接納外來宗教文化,兩者融會貫通,形成了多元化共存的北京宗教文化形態。宗教文化逐步發展,逐漸成為文化產業的一個分支融入經濟環境,形成了以宗教文化為核心發展而成的宗教文化產業鏈,在傳播宗教文化的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發展,達到精神提升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文化產業是為社會公眾提供以某種文化為核心的相關聯活動,并利用這種特定活動形成一系列有組織的活動。而宗教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分支,即以宗教文化為核心,經濟運營為手段,整合、加工、生產及銷售宗教相關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系列活動。
(一)發展北京宗教文化產業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中國宗教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精神的作用,指導人的社會生活。深刻理解宗教文化內涵,合理開發并充分運用宗教文化資源,既可以推進文化無形的傳承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也可將其轉換為有形的宗教產業實體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二)發展北京宗教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經濟意義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旅游業的興起密不可分。突出表現在旅游業興盛的今天,除了自然風光,文化內涵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例如青海省塔爾寺就是宗教文化產業化和旅游業結合的產物。宗教文化產業化是將其無形的宗教文化轉化為和經濟形式結合的有形產業,以經濟形式的實體產業為寄托,在傳播和發展宗教文化的同時可以為國家帶來經濟利益,促進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一)資源層面存在的問題
宗教資源整合迫在眉睫。北京市城區面積廣闊,宗教文化資源分布零散,無法實現資源的總體掌控和規劃布局;北京市的宗教文化的傳播途徑和方式多樣,導致宗教文化資源不能被準確識別,從而無法確切統計出宗教資源數量及分布的區域。
宗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深入。北京地區的宗教歷史發展悠久,有著豐厚的宗教資源,但宗教資源開發深度不夠,致使大量宗教資源未被有效開發和利用,資源閑置問題明顯。分析其原因是因為宗教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方式過于單一,沒有對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做出市場預期,政府未能給予宗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充分的宣傳力度,導致資源在開發后沒有機會面向公眾、走出市場。
宗教資源保護不利。宗教文化資源有其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復制性,這要求我們要對宗教文化資源進行后期的維護和保護。而北京市的宗教文化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這是由于宗教資源的開發不夠充分,導致已開發的宗教文化資源被過分利用而得不到適時的修繕和保養;針對北京地區已開發利用的宗教資源利用過于世俗化,將其價值完全體現在經濟實體上,使文化資源失去其本身精神內涵,淪落為賺錢的工具,致使北京地區宗教文化資源流失。
(二)管理層面存在的問題
政策支持不利。國家和北京市都未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宗教文化產業,且管理宗教文化產業管理涉及管理部門眾多,例如宗教局、林業局、工商局、環保局等,易出現多頭共管或空頭管理,責權不清,互相推諉。宗教文化產業未能和其他文化產業嚴格區分從而導致無法形成自己獨立完善的宗教文化產業管理體制。
產業市場失范。宗教發展缺乏自控力,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文化傳播的重要性,這是由于宗教文化資源伴隨經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現已挖掘出的資源不能滿足經濟增長所需的資源數量。
(一)資源層面的對策
由于我國地理的固有局限性,宗教文化資源的分散性想要集中十分困難,宗教文化資源的追蹤也難以實現,通過建立一個專門的宗教資源管理系統,將已發現的宗教文化資源進行網上定位,從而實現宗教文化資源的統計和掌握。針對如何利用宗教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預期,發現市場的潛在需求,通過走訪調查和收集問卷等方式廣泛征集群眾建議,根據群眾需要合理配置宗教文化資源,達到宗教文化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實現宗教文化資源利用的多元性。政府應給予宗教資源規劃的支持,這涉及到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性,將在之后提及。注重資源的使用年限,適時的修繕工作需要加強完善,專門負責修繕的工作小組需要建立,這都需要一個專門負責宗教文化產業的管理體系的建立。
(二)管理層面的對策
不僅應在國家層面出臺促進宗教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更要逐步建立起由地方到中央的多層級的宗教文化產業管理體系,從法律制度上約束宗教文化產業行為,更要有相關的管理體制使行業規范化。行業內的企業要增強自身自制力,在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之前要保證社會資源的合理運用,尤其是針對這類不可再生資源的運用更要謹慎,實現宗教文化產業的長期持久發展。宗教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尤其是目前大量宗教資源未被挖掘出來,宗教文化產業發展還未形成其特有的產業鏈,還在起步階段,通過資源的不斷更深更廣的研究開發,隨著專門化的宗教文化產業管理體系的構建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約束,宗教文化產業的規范性和多元性將會有很大提高,而這一切的提升都需要有人為基礎作為宗教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只有將人的精神和宗教文化產業相結合才能促進精神和社會發展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涂瓊華.中國宗教型遺產地旅游開發的商業化問題研究-以嵩山少林寺為例[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