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瑋盛
從對比度開始談投影機的各種參數
文_李瑋盛
家庭影院視頻系統入門攻略
一連數期,我從調校的角度多方面講述了家庭影院的視頻系統調校,包括灰階白平衡、色域調整、Gamma以及調校軟件與硬件配置,而從本期開始我將會從投影機中的各種參數說起,繼續探討家庭影院視頻系統的入門攻略。對于剛剛踏入家庭影院大門的朋友,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我此前所講到的較為深入的視頻系統調校,甚至對投影機中的幾種參數也不是十分清楚它們究竟是什么,有時候明明看到畫面有問題也不敢輕易對內部的參數進行調整,或者只是簡單地把其他人的調整數據套用到自己的投影機當中,但往往并不能起到明顯提升的作用。想要獲得最好的畫面,首先必須充分理解投影機當中不同參數的意義,而最簡單的參數包括了對比度、亮度、色彩、色調、銳度、倍頻處理、自動光圈、各種數碼處理、梯形校正等等。基本上,現在就算是5000元級別的入門級1080p全高清家庭影院投影機都已經擁有非常完整的調整功能,如果我們不懂得合理使用這些功能,無疑是一種浪費,不僅浪費這款投影機本身的價值,也浪費了投影機廠商的一番苦心。要知道,七八年前的家庭影院投影機并沒有如此多的功能,要加上色彩管理系統、gamma校正和灰階白平衡調整,則需要另外搭配昂貴的視頻信號處理器,因此,現在的用戶是非常幸福的。實際上,投影機當中的各種參數命名與實際的功能并不是完全對等的,甚至有些功能還是剛好相反的,這當中涉及到不少歷史原因,所以我們在調整的過程中絕不能斷章取義,應該避免簡單地從字面的角度來調整。例如,想要把畫面的整體亮度提升就拼命地增加亮度,結果卻不甚理想。下面,我們就從最難理解的對比度開始,逐個談談不同的投影機參數。
不知道大家在挑選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時候有沒有留意,有些時候兩款價格接近的投影機卻有著差距非常大的對比度參數,例如有些只有數千比一,有些卻是數百萬比一,那么究竟真實的畫面是不是有如此大的差距?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當然沒有如此大的不同。我們每年都會對不同類型的新機型進行測試,即使是最廉價的入門機型對比頂級的旗艦機型也沒有這么大的差異。這并不是說這些投影機所標配的對比度參數有問題,而是它們所采用的測試標準并不相同,從而導致了這個結果。
在投影機參數之中,所標識的對比度實質上是指投射在幕布上的畫面明暗的對比。不過,由于國際上并沒有強制性地規定投影機究竟要采用哪一種的測試方法,因此測試結果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對比度的測試,可以是測試同一畫面內白色與黑色圖案的不同亮度,再取兩者的比值;也可以是分別測試全黑與全白畫面時的不同亮度,再取兩者的比值。一般來說,由于第一種測試方法是在同一畫面之中測試,黑色與白色圖案會相互影響與干擾,基本上測試的對比度數值也就在幾百或幾千比一。而第二種測試方式,全黑的畫面不會受到任何的光線干擾,在完全遮光的條件下可以做到非常低,這樣的話,即使投影機本身白色畫面的亮度不太高,也能取得一個非常高的對比度數值,最高甚至達到了數百萬比一的驚人數值。
對比度其實就是投影機最大動態范圍的參考數據,但是如果兩臺投影機分別采用不同標準、不同方式的測量方法,這樣我們并不能判斷它們的最大動態范圍究竟哪臺更為出色,所以說對比度并非我們選擇投影機的必要參考。不過,對比度參數對于我們判斷投影機性能依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通過對比采用相同測量標準與方法的機型來了解究竟有多少性能的提升。例如,新一代機型與上一代機型除了畫面亮度的提升之外,是否對比度方面也有所增加,從而增強了在暗部與高光的細節呈現。
我曾經在CEDIA培訓課程中提及到,不要認為參數當中的對比度就等同于菜單中的對比度,而錯誤地將對比度的參數調得很高就以為得到了越多的畫面細節。其實,菜單中的對比度調的是畫面中的白電平,也就是畫面白峰的數值,調得越高畫面的白色就越亮,但高光的細節層次會有所損失。另外要注意一點,無論你怎樣調整畫面的對比度參數都不會影響畫面暗部的層次與細節。因此,我們調整對比度時應該在白色亮度與高光細節之間取得平衡。
講完對比度之后,接下來就繼續談談貌似簡單的亮度。其實與對比度一樣,參數中的亮度值與菜單中的亮度調整功能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投影機參數中的亮度值,大多是指純白色畫面的亮度測試值,數值越高就代表著白色畫面的亮度越高。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不是采用三原色結構的投影機成像方面,很有可能白色畫面的亮度會比單一純色的畫面亮度更高,于是一些投影機就特別將白色亮度與彩色亮度分開標識,以體現其在兩個方面亮度上都一樣出色。事實上,同樣因為國際上并沒有強制性的測試方法,所以我們也無法判斷兩臺相同輸出亮度的投影機是否在亮度表現上是一致的。另外,投影機所標識的輸出亮度是直接測量投影機的投射光束,還并不是結合投影幕之后測量投影幕反射光的取值。基本上,在一個完整的投影機后期調校之中,我們還需重新測量投影幕反射光的數值來判斷是否達到了基本要求。
在菜單功能里面的亮度調整功能,并不代表畫面整體的亮度調整,而只是對黑電平也就是畫面黑色的亮度進行調整,亮度功能調得越高,就越能看清楚畫面的暗部細節,但是會壓縮黑色部分的動態范圍,使得畫面的黑色下潛有所減弱而不夠扎實。一般來說,對于一些本身亮度參數不高卻擁有極高對比度參數的投影機,通常都會在黑位部分控制得相當出色,既有足夠的下潛深度,也有充足的暗部細節呈現。
除了上述的兩個基本調整功能之外,色彩與色調也是投影機中經常出現的功能。大家要注意,對于這兩項功能,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去調整,如果你不懂得這兩項功能的基本含義的話。對于這兩項的調整,并不是調得越高畫面整體的色彩就越豐富,相反只會出現明顯色偏的問題。色彩與色調功能其實是非常早期的畫面調整功能,早就存在于老式顯像管電視與投影機之中。這兩項功能的調整,其實是為了改善信號源與顯示設備之間色彩解碼的問題,也屬于色彩空間的其中一種形式,需要用到SMPTE測試畫面進行校正。而在這幾年由于數字投影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色彩與色調的預設模式已經非常接近標準,一些機型甚至取消了這兩項調整項目,以防止用戶亂調而造成畫面的偏色。
相對于亮度、對比度、色彩、色調等畫面調整功能,倍頻處理與自動光圈屬于增強型的功能。前者能使高速動態影像的過渡變得流暢,減低卡頓感,但也容易導致影像邊緣出現失真問題;后者則通過控制鏡頭的光圈大小,自動根據電影場景中的亮度變化來控制整體畫面的亮度,使得影像的動態對比度更高,不過,如果自動光圈速度不夠快,會造成畫面亮度不連貫的問題。我們可以在畫面調校過程中關閉倍頻處理與自動光圈功能,以獲得更為準確的畫面校正,隨后再通過適當的功能開啟增強動態影像的表現。同樣道理,機身中的其他數碼處理功能也存在優勢與不足的地方,也應該在完成畫面整體調校后再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開啟相應的功能。
要特別留意,在投影機之中有一項數碼處理功能是盡量不要使用的,那就是會損害畫面物理分辨率的梯形校正功能,除非安裝位置與方式確實無法調整,例如超短焦投影的方式,基本上無法避免使用梯形校正功能,其他情況盡量使用機身當中的鏡頭位移或者采用物理水平或垂直調整的方法來取代梯形校正功能。
以上所提及的都是投影機所涉及的基本參數與調整項目,由此不難發現我們在挑選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時候不應片面地只留意當中的一項參數,更加要從整體來判斷投影機的整體性能是否平衡,同時也要因應使用環境與投影幕的特性來選擇最合適的投影機,例如在全黑遮光環境投射100英寸的畫面,并不需要動用到3000-4000流明的強力投影機,反而更加要注意其對比度與動態范圍的表現。而在普通的客廳環境之下,則應該更加注意亮度而非對比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