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航


【摘要】目的 探析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92歲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年齡分為三組,其中60~69歲患者為A組,70~79歲為B組,超過80歲為C組,均實施心臟超聲,比較三組患者的心臟超聲特點。結果 三組患者的心臟超聲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的患者占56%,B、C兩組分別是78%與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價值較高,尤其是70歲以上患者,促使患者在最佳治療時機接受治療。
【關鍵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542.22;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5.0.02
急性心肌梗死[1]屬于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具備發病快、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點,一旦患者的診斷不及時不準確,會延誤患者的臨床治療時機,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腦梗死病情早期的治療與腦出血存在很大區別,以頭暈、半身不遂、頭痛、耳鳴等為主要癥狀,少數患者存在惡心嘔吐、說話不清等癥狀[2]。選取我院收治的60~92歲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00例為研究對象,以患者年齡為基礎進行分組,以統計分析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現將探究經過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92歲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通過肌鈣蛋白、心肌酶譜、心電圖等確診,排除非透壁性、肝腎功能不全嚴重的心肌梗死患者。依據患者年齡分為A、B、C三組,各100例,其中,A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60~69歲,平均年齡(65.3±1.8)歲;B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70~79歲,平均年齡(74.3±1.7)歲;C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80~92歲,平均年齡(85.9±1.1)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以參與此次探究實驗。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實施多普勒超聲檢查,選擇型號是PhilipsIE33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探頭頻率設置是1~5MHz,患者選擇側臥位,觀察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室內徑、冠狀動脈狹窄以及二尖瓣舒張早期與晚期的血流峰值比E/A。
1.3 統計學處理
利用版本是SPSS15.0的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資料,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三組患者的心臟超聲檢查結果對比
本次探究實驗中,三組患者的心臟超聲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對比
A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的患者占56%,B、C兩組分別是78%與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肌梗死患者普遍是破裂斑塊或者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斑塊產生局部刺激導致血栓的出現,對動脈血管產生阻塞,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較為復雜,普遍認為與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存在密切的關系[3]。
心臟彩超在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中具備較大的優勢,主要是因為:(1)超聲影像較為清晰,為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影像治療,減少漏診、誤診的發生;(2)患者檢查結果等待時間較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時間極為重要,心臟彩超大大縮短患者的診治時間;(3)心臟彩超檢查的操作簡便,可降低人為因素的延遲時間,保證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4)相對于其他檢查方式,檢查費用較低,患者及其家屬均能夠接受,尤其家庭經濟不高的患者,大大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
心臟彩超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幾方面:(1)操作人員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操作,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2)影像資料獲取結束,需由3名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閱片,對于存在疑問的部分需進行協商或者是進行二次檢查,以保證閱片專家意見的統一性[4]。
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300例,分為三組,三組患者的心臟超聲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的患者占56%,B、C兩組分別是78%與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胡莉華[5]等人的探究結果相差不大。
綜上所述,心臟超聲在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提高患者的臨床診斷率,而且有利于醫務人員編制治療方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鄭朝陽,陳秋雄,盛小剛,等.不同年齡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臨床療效比較[J].廣東醫學,2008,29(2):309-310.
[2] 劉圣文,喬樹賓,徐 波,等.不同年齡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比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40):2852-2855.
[3] 周 纓,裴林林.不同年齡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河北醫藥,2010,32(24):3465-3466.
[4] 孫宇姣,姜大明,張志紅,等.年齡對心肌梗死發病時間規律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9):816-819.
[5] 胡莉華,胡桃紅,靳志濤,等.不同年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異常及冠狀動脈病變的對比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3):191-193.
本文編輯: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