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目的 探討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輕、中度抑郁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腦血管病常規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但不予抗抑郁藥物治療,觀察組同時配合音樂治療,治療前后均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TOM核心量表評分。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HAMD總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TOM總分明顯提高;觀察組HAMD總分低于對照組,TOM量表總分及各單因子分中障礙、活動、參與、幸福感/憂慮感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音樂療法為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具有臨床實踐意義,為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盡早康復創造條件。
【關鍵詞】音樂療法;腦卒中后抑郁;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5..02
腦卒中后抑郁癥(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屬于一種繼發性情緒障礙,在腦卒中后患者人群中十分常見,發病率高達37.02%,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音樂療法屬于邊緣學科,可用于心理干預,對多種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康復具有較好的療效[2]。筆者近年來采用該方法用于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復治療,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輕、中度抑郁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驗確診為腦卒中。實驗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0.5±12.7)歲。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1.1±8.1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因素、病程、文化程度、經濟情況以及TOM核心量表評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漢密爾頓抑郁量表[3]檢查,得分8~20分的輕、中度抑郁者,未用藥物治療者;②首次發病,發病時間為2周~2個月,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伴有肢體功能障礙,語言理解功能正常;③能夠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無心、肺及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病史,④既往無癲癇及癲癇家族史、無腦外傷及嚴重心臟病史;血壓經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⑤聽力正常。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腦血管病常規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但不予抗抑郁藥物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音樂療法,即每天到本科音樂治療室進行音樂治療,對照組不予音樂療法。
1.3.1 音樂療法設備環境。在病區里專門設立一間音樂治療室,治療室環境清潔、舒適、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內部配備音樂播放設備包括耳機、便攜式音樂播放器MP3以便患者床邊治療,同時配有舒適的音樂治療床,給予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輕松的環境配合音樂治療。
1.3.2 音樂治療處方。在心理治療師、神經內科醫師的指導下,選取內容健康、節奏明朗、旋律優美、聲音悅耳的音樂,制定可緩解抑郁情緒的音樂治療處方庫,單純抑郁患者選用春天來了、步步高、喜洋洋、滿江紅、彩云追月等活潑明快,能振奮精神的樂曲,抑郁伴焦慮情緒患者選用寧靜柔和、旋律輕柔的樂曲如:天鵝湖、回家、班得瑞系列及舒伯特小夜曲等,抑郁伴失眠的患者選擇鎮靜安神、抒情優美的樂曲如搖籃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搖籃曲、梅花三弄等。
1.3.3 操作流程。患者排空大小便后躺在音樂治療床上,拉窗簾,請陪護人員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用可調音式立體聲耳機接MP3播放器聆聽樂曲,患者閉目,音樂的音量根據患者聽力情況控制在50~60dB,30 min/次,音樂結束后患者繼續休息約5 min,30天為1個療程,并于療程開始及結束時分別給予評定。
1.4 規范評定標準
評定指標統一培訓評定師,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HAMD和TOM核心量表評定,HAMD得分>8分而<20分的輕、中度抑郁;TOM核心量表包括障礙、活動、參與、幸福感4個單因子分,每個單因子分含有若干小項分,均分為0~5分,0為無,1為嚴重表現,2為略微嚴重表現,3為中度表現,4為輕度表現或僅差于正常。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HAMD總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TOM總分明顯提高;觀察組HAMD總分低于對照組,TOM量表總分及各單因子分中障礙、活動、參與、幸福感/憂慮感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音樂治療是采用播放音樂的形式,以其特定的生理效應和心理效應為起點,具有心理學的理論和治療作用,從而發揮消除患者所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及心理問題,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4]。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播放音樂后,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水平造成影響,提高或者降低,并可經特殊投射系統及非特殊投射系統及其它途徑而發揮各種影響效果,對患者產生較好的作用[5]。該方法具有簡單、方便、實用、雙向調節、經濟等優勢,故而在國內外臨床多個學科所重視及應用,并被更廣泛地應用于精神科疾病的治療、康復之中[6],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療法在心理治療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但是用音樂療法來治療疾病,一定要“量身定制”,找到適合疾病的音樂處方,本文通過該項研究建立腦卒中后抑郁音樂治療處方庫,應用在康復治療中減輕患者腦卒中后抑郁,幫助減輕情緒障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康復治療全面有效的進行、加快康復進程、提高康復質量、提高生活能力、減輕了患者的家庭負擔。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抑郁發病率很高,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影響康復療效,又降低腦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音樂治療作為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實施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琴平,吳秀光,俞雪容.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預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2010,23(4):74.
[2] 朱建中,周兆新,張 恒.音樂療法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康復,2010,25(6):85.
[3] 姚傳芳.情感性精神障礙[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10.
[4] 張鴻懿.音樂療法[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1999,1(1):53.
[5] 黃國志.音樂治療與身心康復[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6,11(4):190-192.
[6] 邱 萍.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簡述[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1):12-16.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