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

【摘要】目的 評價中藥逐瘀消瘤散治療惡性淋巴瘤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惡性淋巴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1例。均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聯合逐瘀消瘤散治療。結果 西醫療效評價,觀察組CR率高于對照組41.5%;中醫療效評價,觀察組愈顯率為19.5%、總有效率73.2%高于對照組的4.9%、43.9%;無效率26.8%低于對照組56.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Ⅲ/Ⅳ級不良反應11例,觀察組7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逐瘀消瘤散治療惡性淋巴瘤可增進療效,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關鍵詞】惡性淋巴瘤;逐瘀消瘤散;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2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5..02
惡性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結或結外組織或器官的一種惡性腫瘤,按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1]。惡性淋巴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3%~5%,年新發40萬例,是世界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成快速上升階段。惡性淋巴瘤可見于任何年齡段,患者以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等為主要癥狀表現,進展速度快、病死率高[2]。中醫藥治療惡性淋巴瘤經驗豐富,療效獨特,逐瘀消瘤散是一種治療大型、多發腫瘤的重中藥方劑,本次研究試評價其治療惡性腫瘤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惡性淋巴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惡性淋巴瘤診斷標準;②預計連續化療至少4個周期;③預計生存期≥4個月;④年齡>18歲;⑤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精神、認知異常,無法有效正確的表述主觀癥狀;③嚴重內科疾病;④依從性差。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誤漏診;③嚴重不良事件,脫離常規治療路徑;④未達到預計生存期、化療周期。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9.6±7.2)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4例(B細胞性42例、T/NK細胞性28例),霍奇金淋巴瘤(HD)12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31例、Ⅲ~Ⅳ期51例。首發癥狀表現:淺表淋巴結腫大41例、腹痛10例、鼻阻7例、其它24例。結節內發病40例。國際預后指數(IPI):低危34例、中危23例、高危25例。有合并癥17例。手術治療14例、放射治療24例、分子靶向治療4例,均采用化療。據入院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首發癥狀、治療方案、危險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B細胞淋巴瘤首選CHOP方案,T細胞淋巴瘤治療選擇CHOPE方案,胃MALT淋巴瘤,HP陽性先給予抗HP治療,結合化療和/或免疫治療,單一病灶可考慮單獨抗HP感染治療,胃腸道淋巴瘤部分先行手術治療,淋巴母細胞型淋巴瘤,或有骨髓侵犯,選擇HyperCAVD方案,原發皮膚T細胞淋巴瘤,化療聯合放療。對于霍奇金淋巴瘤,均行ABVD方案化療、局部放療鞏固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逐瘀消瘤散治療。煅龍骨、煅牡蠣各30 g,夏枯草20 g,三棱、莪術、水蛭各10 g,半夏、浙貝母各15 g,白芍、茯苓各20 g,半枝蓮20 g、白花蛇舌草30 g、貓爪草15 g。同時辯證加減昆布、海藻、當歸、川芎、黃芪、甘草、黨參、白術、麥冬、五味子、延胡索等,或化痰通痹,或補氣養陰,或清熱解毒,或活血祛瘀。1劑/d,早晚分復,服用4~6個療程,直至化療結束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1.3.1 西醫
(1)CR:體格檢查、淋巴結、淋巴結腫塊、骨髓正常;(2)PR:體格檢查、淋巴結正常,骨髓不確定或正常但淋巴結腫塊縮小>75%;(3)SD:骨髓陽性,或淋巴結縮小≥50%、淋巴結腫塊縮小≥50%、骨髓無關,或肝/脾縮小、淋巴結縮小≥50%、淋巴腫大≥50%、骨髓無關;(4)NR:肝/脾增大、淋巴結、淋巴結腫塊新病變,骨髓再發。
1.3.2 中醫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評價臨床療效:(1)痊愈:證候總積分減少≥95%;(2)顯效:證候總積分減少≥70%;(3)有效:證候總積分減少≥30%;(4)無效:證候總積分減少<30%[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西醫療效判定,觀察組CR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療效判定,觀察組愈顯率、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無效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照組Ⅲ/Ⅳ級不良反應11例,觀察組7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淋巴瘤以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消瘦衰弱為主要特征,應屬于中醫“石疽”、“惡核”、“失榮”、“痰核”等證范疇,辯證以陰寒里虛為主,中醫認為惡性淋巴瘤是外邪侵襲、七情內傷、正氣虧虛所致,早期以痰凝結滯為基本病理,或熱毒灼盛,或痰凝血瘀,或內陷臟腑,在治療過程中,因化療、臥床等原因,瘀血加重,治療當以消瘀散結為主[4]。逐瘀消瘤散中,煅龍骨、煅牡蠣主癥瘕結節,其中煅牡蠣還具有去煩熱、補腎氣等功效,為君藥。莪術、三棱、水蛭破血消癥,針對淋巴結瘀血內結、膠結不散,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具有親熱解毒散結作用常用于腫瘤治療,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白芍平抑肝陽、柔肝止痛,茯苓健脾化痰、益氣養陰這兩類藥物也是治療肝脾腫大常用藥,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5]。
綜上所述,中藥逐瘀消瘤散治療惡性淋巴瘤可增進療效,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小秋,李甘地,高子芬,等.中國淋巴瘤亞型分布:國內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2,11(2):111-115.
[2] 張玉玲,庚吉巧,鄭榮壽,等.中國2009年惡性淋巴瘤發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3,22(5):338-343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此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64,378,383.
[4] 許亞梅,賈 玫,張雅月,等.惡性淋巴瘤(石疽)常見證候要素及中醫證型初探[J].北京中醫藥,2012,31(10):727-728.
[5] 盧 萍,王云龍,宋 容,等.1024例惡性淋巴瘤外周血及骨髓的檢測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32(19):2405-2406.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