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勝國
?
引領全省打好打贏新時期脫貧攻堅戰
◎文/劉勝國
2016年1月11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吹響了全省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
擺脫貧困,是人類共同的奮斗目標。聯合國“千年宣言”到“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都是重中之重。
“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是我國“十三五”時期推進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的首要任務。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明確部署要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全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遼寧進入了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十二五”時期初,遼寧有國家扶貧標準線下農村貧困人口214萬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年復一年,落實力度只增不減,到2015年末,扶貧對象減少至81萬人。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脫貧,因為我省扶貧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因病、因學、因災致貧返貧現象仍然突出,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扶貧成本越來越高,脫貧難度越來越大,見效越來越慢。
《決定》正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生。省委省政府還同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遼寧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等文件,大力完善了脫貧攻堅的配套政策。
《決定》提出:到2020年,確保全省81萬現行國家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5個省級貧困縣和1791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這一目標,著重瞄準對貧困人群基本生活的保障,同時明確了對貧困地區脫貧的要求,有利于引導扶貧資源特別是公共服務資源向貧困地區配置,提高對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的保障能力。
堅持了新常態下發展新理念。《決定》明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推進改革創新,加強政策扶持,采取超常舉措、過硬辦法,盡快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強化了黨和政府的責任。《決定》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加強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責任,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程。
《決定》安排“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先注重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部署“大力實施產業脫貧”,實施產業推動行動,讓貧困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同時注重改善貧困地區公共服務,部署大力實施就業、移民和住房改善、教育、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社保兜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和人居環境整治7方面扶持措施。為保證扶貧措施的落實,《決定》提出健全推動脫貧攻堅的體制機制,包括精準識別、財政投入保障和監管、金融支持、科技人才支撐、資產收益扶貧、定點扶貧、社會力量參與扶貧7方面保障措施。
措施精準性大大提高。《決定》圍繞貧困人口設計了發展產業、就業、移民和改善住房、教育、醫療等系列扶持政策,對不同原因致貧的群體分類施策,特別是安排了“社保兜底脫貧”措施,使扶貧措施有了兜底保障線。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是貧困地區發展最缺乏的。《決定》部署“大力推進金融扶貧”,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增加貧困地區、貧困戶信貸投放;支持貧困地區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金、擔保金和政府出資的融資擔保機構等等,都極富含金量。
《決定》出臺僅1天,1月13日,全省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委書記、省長、主管副省長分別講話,部署全省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務落實,以更大的決心、更堅定的意志、更自覺的責任擔當、更精準的思路舉措,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向全省公開宣誓了脫貧攻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以接受監督。
向貧困宣戰,號角再吹響,隊伍又出發,全省上下正在奮力譜寫脫貧攻堅的遼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