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另類培訓”凸顯病態企業文化
磕頭下跪、爬行謝恩、剃陰陽頭、當眾打屁股……這些年,各種旨在“勵志突破”的員工培訓在各地時有發生,有企業聲稱此舉可以激發員工潛力。網友認為,另類培訓方式有辱員工身心健康,損害了勞動者權益,建議發揮工會組織等力量加強對勞動者的保護,并對良莠不齊的培訓行業加大監管力度。
另類培訓有辱員工身心
有網友認為,另類培訓涉嫌羞辱員工身心健康和人格,凸顯了病態的企業文化,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嚴重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方面,用人單位始終處于強勢地位。有的企業提倡狼性文化,想通過外部激勵培養員工的進攻性,市場上新鮮、出奇、帶有爆點和刺激性的培訓方式,正好迎合了企業的這種心理。另一方面,企業職員為人打工,習慣服從,逆來順受,對這種另類培訓也只能接受和服從,一些員工敢怒不敢言。
有網友認為,被“勇氣”“突破”“超越”“力量”“成長”包裝起來的培訓根本無法激勵員工,反而會讓他們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產生反感。不懂得尊重員工,體罰、甚至侮辱員工人格,也嚴重違反勞動法,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綜合施策規范培訓市場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企業對職工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采取培訓的形式集中“充電”,也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之舉。但是,用人單位培訓員工應該更注重效果而非形式,各種“打雞血”的培訓方式看似熱鬧,實則胡鬧,體罰式培訓往往被用人單位和培訓機構披上各種外衣,其實是以培訓的名義摧殘人的自尊心,讓人陷入偏執狀態。
員工在勞資關系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工會要代表和幫助職工爭取應該得到的合法利益。有網友表示,工會應該堅持以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讓企業的改革力度、企業的發展速度與職工的承受程度有機結合起來。當職工與企業之間發生勞動爭議時,工會應該積極參與到調解之中,以求圓滿地解決問題。應加強對培訓機構的治理整頓,提高行業門檻,明確審查者和監督者,避免一些低級培訓機構進入,維護良好的培訓市場秩序。各地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門應予以足夠重視,并采取聯合執法行動,不能讓“另類培訓”大行其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