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樟勇(廣東省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 廣東清遠 511510)
?
城市體育公園發展前景探討
練樟勇
(廣東省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廣東清遠511510)
摘 要:體育公園已是當前城市建設中倍受關注的問題,體育走向公園,公園開展體育運動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該文在城市化進程中國務院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背景下,探究建設體育公園的價值和意義。文章主要分析了國內外體育公園發展現狀,并從城市規劃、運動休閑化改造、城市公園功能等方面探討體育公園發展前景,以及給相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城市化 城市公園 體育公園 發展前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來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環境污染持續惡化、工作壓力不斷增大以及體育鍛煉缺乏,導致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流行一種病——乏力癥,其關鍵原因就是體力減退。資料顯示:有比例高達70%的居民處于亞健康狀態。導致之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運動不足。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日益體現,城市居民可以利用的戶外運動場地越來越少。而城市公園是城市里為數不多的綠色空間,體育鍛煉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關鍵是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倡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氛圍。因此,將現有城市公園進行功能化改造,滿足居民體育運動需要。為居民提供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將運動與綠色相結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古希臘人認為,只有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對人的智慧和身體發育才能產生有益的作用和影響。最早的奧林匹克場地就是修建在綠地附近,很多運動體育設施基本上都修建在進行綠化或在大片綠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
20世紀90時代西方發達國家提出體育公園的概念,在歐美地區體育公園又稱運動休閑公園。體育公園成為評判一個城市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形象品位的重要標志。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中,每6km2就建有一個城市體育公園。這類公園特點就是將體育運動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英國第一座體育公園——可片-希爾公園,該體育公園修建了游泳池、網球場等運動設施,公園草地和林中空地也可作為戶外運動場地,使該公園體現出濃厚的體育特色。
瑞士蘇黎世體育公園將體操場、體操館修建在喬灌木之間開闊的林中空地上,將游戲場、游泳設施修建在草坪和硬質地面上,利用有限的面積建造了很多運動設施,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和綠化劃分成不同活動區域,相互之間不受影響。
瑞典格夫列市體育公園東部游泳池和水上娛樂設施,夏季利用率很高。公園西部利用不同坡度和地形修建雪上項目,供市民冬季進行體育鍛煉。
這些都是國外體育休閑公園中較為成功的范例。目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城市已在建或籌建體育公園,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形象與品位。國內目前運營較好的是常州“飛龍運動休閑公園”,該公園采用政府出地,開發商商建設,體育專業人士運營的模式。公園內設置的體育場地與運動設施不以運動競技比賽為目的,重在滿足城市居民的健身鍛煉需要。在公園內,設有3個網球場、2個5人制足球場,1個3人制足球場、2個標準籃球場、4個籃球半場等室外運動場地和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室內運動場館等。
以網球為主題的體育公園將城市公園綠色景觀正與健身運動有機結合,極大滿足了人們的健康需求以及對高品質現代生活的追求。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追求幸福感的實際需求。利用在綠色中創造出功能完全、設施完善和環境優美的體育運動區,將極大激發市民的運動熱情。因此,體育公園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之后,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趨勢。它符合人們追求健康、低碳、環保的現代生活方式,體育公園必將在我國有更大潛力的發展。
2.1體育公園是城市建設規劃的理性選擇
近年來,各類主題的體育公園相繼興起,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情趣,釋放了工作壓力。其中,體育運動為主題公園體現出了極高的人氣和強勁的可持續性。第一,強身健體意識已為越來越多的國民所接受,運動已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成為了一種生活的需要,而不再只是一種職業,老年人是健身運動的主體,青少年又是運動的新生力量。第二,運動源自生活,這就注定了它一定要具備大眾化的特點,運動及休閑運動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第三,體育公園以城市綠地為依托,從而實現各類公園主題鮮明,與老百姓文體生活互動,有利于起到優化旅游資源結構,增加公園利用率,提高市民幸福指數,有力地推動當地經濟的和諧發展。
因此,如何利用相對有限的城市用地將城市綠地與運動場所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創造出自然景觀的同時,建成了體育健身場地。使人們在優美環境中運動的同時,享受優雅的環境,而不破壞自然景觀,不僅節約了城市用地,又可以更好地讓人與自然協調和諧。利用體育公園多元功能提高城市空間的利用率,將體育鍛煉、休閑娛樂與生態環境改善等功能融為一體,能極大推動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要解決土地供給與人民群眾健身需求,必須將體育公園納入城市規劃。南京利用南京體育學院附近鐘山風景區開發出南京體育公園,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2城市公園運動休閑化改造的必要性
城市公園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質,增強文化娛樂休閑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證。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市民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方式將成為必然趨勢。市民在除了觀看公園風景的同時,需要參與更多活動元素,促進身心健康,創造幸福生活。因此,對當前城市公園改造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是民心工程的重要體現。
隨著現代人對體育運動休閑活動場所的需求日增,國務院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個地區運動設施的數量多寡、規模大小、使用率高低、是否有完善的科學管理等現況,不僅反映一個國家體育發展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經濟、文化水平。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根據各地城市公園的規劃及設施內容,在城市空間隨著都市化擴張背景下各種空間也逐漸的受到限制,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兼顧讓城市更好發展同時兼顧市民的休閑質量,城市公園運動休閑化改造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2.3體育公園是人們對城市公園功能的必然選擇
城市公園由于其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位和規劃。而體育公園除了常規的公園綠地、觀賞景觀、表演舞臺、兒童游樂場之外,主要功能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從事各種體育運動以及娛樂休閑的作用,其作用也不同與城市社區小區內的設置運動設施活動區。體育公園能彌補城市建設與市民需求之間的差距,可以發揮出滿足社會群體競賽以及訓練功能。因此,體育公園作為一種公有、動態、健身性的城市休閑設施,提供的運動設施需滿足一定水平運動競賽規格或標準。體育公園以綠地或樹林為建設為主體,除了具備一般都市公園之休閑娛樂設施與環境綠化、美化設施之外,還需要才為城市居民提供運動、休閑、娛樂、教育等多種活動參與機會。
在當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時代背景下,鋼筋水泥的現代都市建筑讓更多都市人向往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園應該從更多地注重其景觀功能而忽視人的真正需求中走出來,并把城市公園的觀賞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并更加注重城市公園的多元功能,也為更合理的設計城市公共綠地,最終使稀缺的城市景觀系統的功能得到整體優化。因此,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體育公園符合了人們崇尚自然,關注生命的訴求。在綠化環境下參與運動、增強體質是城市居民的心聲,將城市公園向體育公園發展符合時代潮流,體育公園將會在更多的城市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顏玉璞.現代體育公園規劃設計初探[D].北京林業大學,2008.
[2]褚文婷.當代體育型景觀設計的分析與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12):27-29.
[3]馮銀紅.論體育休閑公園[J].中國市場,2008(9):132-133.
[4]蔡沁亮.社區運動休閑景觀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9.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a)-011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