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出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紅線”
山西省紀委不久前出臺《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報告備案規定(試行)》,建立了防止違規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防火墻”和“隔離帶”,為進一步規范工作、嚴明紀律、監督和保護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
規定明確,省紀委工作人員遇有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七種情形,要予以拒絕,并全面如實記錄有關情況,填寫《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情況報告備案表》,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不填寫或不如實填寫《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情況報告備案表》的,視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構成違紀的,依紀依規給予處分。這七種情形包括:在信訪舉報、監督檢查、線索管理處置、執紀審查、執紀審理等環節為被監督的當事人請托說情打招呼,或者以非正當途徑和方式打聽特定人員問題線索、線索處置、執紀審查、工作進展、事實認定、定性處理、審議討論以及其他尚未公開信息的;邀請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崗位人員與被監督的當事人及其關系人私下會見或者通過網絡、電話、郵件等形式溝通有關情況的;不依照正當程序為被監督的當事人及其關系人轉遞涉及監督執紀問責材料的;非因履行工作職責或者非經規定程序過問正在辦理的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利用職權或者私人關系要求給予被監督的當事人特殊關照,或減輕責任開脫的;以威脅、恐嚇等方式干擾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其他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行為。
在實施對象上,《規定》將省紀委監察廳機關、直屬事業單位、派駐機構和巡視機構在編工作人員以及借調、借用、抽調的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報告范圍。省紀委專門機構對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行為進行梳理,提出甄別意見。對涉嫌違紀的問題線索,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規定強調,如實記錄報告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情況的行為,受組織和紀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對如實記錄報告過問干預監督執紀問責情況進行打擊報復或者具有辱罵、毆打、誣告等行為的,要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