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貫徹落實《條例》 扛起從嚴治黨責任
——解讀《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
近日,中央印發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這是原《條例》實施20年后的首次“升級”。新條例內容由原來的7章40條調整為7章33條,新增“組織和成員”一章,將原《條例》第5章“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壓縮為1條,并入“職責”一章。
——突出了地方黨委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新《條例》規定了地方黨委必須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書記必須履行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專職副書記職責主要是協助書記抓黨建,常委會其他委員履行分管領域從嚴治黨責任。
——健全了地方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礎。新《條例》強調了地方黨委在本地區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規定地方黨委主要實行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明確了實施領導的7個方面內容。
——規范了地方黨委組織架構和成員配備。新《條例》對地方黨委組成和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及常委會委員配備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省級常委會委員配備名額為11至13人,市、縣兩級9至11人。
——強化了全會的決策和監督作用。新《條例》對全會和常委會決策事項范圍作了細化,特別是明確了必須通過召開全會討論和決定的9項重大事項,并規定全會聽取和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或專項工作報告。
——完善了地方黨委運行機制。新《條例》在總結一些地方實踐經驗基礎上,確立了“書記專題會議”,這是對民主集中制的貫徹。
——嚴守政治規矩、“反四風”入新規。新《條例》總則中的第一條第一句話即點明“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其后,再次提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也寫入條款:黨的地方委員會及其成員應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反四風”、踐行“三嚴三實”,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潔從政環境。
——建職責清單制度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新《條例》要求“黨的地方委員會應當建立職責清單制度,明確常委會及其成員職責,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并列出全會、常委會的各自“職責清單”,明確“決定遞補黨委委員”等9類重大事項,必須通過召開全會進行討論和決定。
對于“決定遞補黨委委員”,新《條例》完善了委員遞補、補選制度,并創設了黨委委員、候補委員辭職和自動終止制度。
——“不得凌駕于組織之上”寫入新規。新《條例》提出:“黨委書記應當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善于集中正確意見,自覺接受常委會其他委員監督,不得凌駕于組織之上、班子之上,不得搞獨斷專行”。
同時,常委會委員代表黨委的講話、報告,署名發表或者出版同工作有關的文章、著作、言論,應事先經過常委會審定或者黨委書記批準。
——為何修訂《條例》 ?地方黨委工作制度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的重要組織制度。隨著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原 《條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從嚴治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對完善地方黨委工作制度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并明確要求抓緊修訂地方黨委工作條例。
——《條例》有多重要?黨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離不開堅強有力的組織制度保障。地方黨委強不強、領導作用發揮好不好,事關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提高,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完善地方黨委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全會”“常委會”“書記專題會”的區別?黨的地方委員會由同級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委員、候補委員組成。
黨的地方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簡稱常委會)是由黨的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簡稱全會)選舉產生,由黨的地方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和常委會其他委員組成。
書記專題會議則是在“書記辦公會”取消后確立的一項新的醞釀機制。新《條例》規定,“需要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的重要事項,可以先召開書記專題會議進行醞釀”。(責編:陳艾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