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涵
(同濟大學 上海 200092)
我國帆船運動現狀與發展研究
王鈺涵
(同濟大學 上海 200092)
隨著經濟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把目光局限于陸域的發展,更向空間和海洋進軍。該文從帆船運動的歷史發展、國內帆船運動的發展現狀、文化、環境、經濟和教育等方面,對我國帆船運動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發現目前我國帆船運動仍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普及程度較低、帆船制造技術不斷進步但在船用自主研發與生產上非常薄弱,高校開展學校較少等問題,為我國帆船運動更好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帆船運動 現狀 發展
隨著經濟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把目光局限于陸域的發展,更向空間和海洋進軍,取得了相應的成就。我國帆船事業雖剛剛起航,但發展迅猛,并取得長足進步。帆船運動作為海上運動媒介,可以加強國內外之間包括帆船運動技術和經濟的交流合作,促進區域發展。且帆船運動符合人們對開發海洋、休閑娛樂和綠色環保健康的訴求。帆船運動事業的良性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7000年前根據埃及繪畫推測已有帆船雛形,隨著貿易往來增多,人們利用風帆作為助動力,這是早期的帆船[1]。現代帆船運動源起于歐洲,13至19世紀,開始舉辦帆船比賽,帆船技術不斷進步,歐洲造船技術世界領先[2]。18世紀后,帆船俱樂部和協會誕生,帆船比賽不斷增加[3]。
我國帆船運動是隨著水上體育運動而興起。2008年后,帆船運動借助奧運會快速發展,帆船俱樂部數量迅速增加、參與人群不斷擴大、人們對帆船的興趣越來越高漲,帆船運動在學校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視[4]。目前我國有20多個省市和地區開展了帆船運動,全國約有200余個帆船俱樂部,參與帆船運動的人數快速增長[5]。
帆船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文化,帆船運動的不斷發展,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形成了獨特的航海文化[6]。帆船運動的理念、精神和價值觀形成了根本性的精神層面的文化。在精神層面上,帆船運動體現出了人類對于海洋的征服和挑戰。姚新培認為“帆船運動是風、水、人、船的完美結合,是充滿活力的運動[7]。”
帆船運動依托于海洋,受地理因素尤其是海洋環境的限制較大,縱觀帆船運動盛行之地,在海洋、洋流、海岸線和島嶼方面都有著自身特點,董啟正認為“帆船運動地理環境應具備足夠的水域面積和適宜的深度,海岸線長并且曲折,洋流和潮汐提供自然動力,降水量少以及適宜的氣溫和風力等條件[8]。”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城市借助良好的地理環境發展帆船運動,大連、青島、上海、廈門、深圳和海南等城市都具備良好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9]。
5.1 帆船運動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影響
隨著帆船帆板市場需求量持續擴大,相關產業適應市場需求發展迅猛,大量新型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涌現,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實現多元化經濟發展目標[10]。
何東憲指出:“帆船運動是一把開啟各項周邊產業大門的鑰匙,借助‘藍色運動’發展‘藍色經濟’,對旅游業、高端服務業、船舶制造業、航海培訓、工藝品及經貿、科技、文化都具有積極影響。由此可見,帆船產業是融旅游、體育、文化、會展等于一體的復合型產業,在我國市場發展具有巨大潛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商機[11]。”
5.2 帆船運動產業發展對城市功能影響
帆船運動具有“水陸結合、動靜結合”的特點,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一些學者認為“帆船運動對推動海上高端旅游,普及水上運動,促進航海業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并且成為展示沿海城市良好形象、促進海洋特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12]。”
帆船產業超越體育范疇,有學者認為“城市依托于海帆賽,碼頭泊位建設,船舶保養維修,帆船制造業和休閑旅游業,不斷提升產業鏈效應[13]”。當前,體育與文化、旅游、商貿的結合形成巨大消費市場,形成了沿海城市推動文化體育交流、實現經濟發展的潮流[14]。
目前高校帆船運動開展處于初級階段,高校應大力開展帆船運動,進而推動其發展。談廣言認為“我國高校帆船運動存在安全、資金,教師缺乏等問題,需通過政策支持、制定人才機制和加強教育力度等方式解決,進而加快帆船運動在我國的發展[15]。
國內開展帆船運動的高校有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青島大學、中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上海體育職業學院、華僑大學等高校,這些高校的帆船運動存在安全機制不健全、經費不足、師資不足等問題[16]。目前高校帆船約有20多支隊伍,大都集中在沿海城市,發展較好的城市有青島、廈門、大連、深圳、香港、臺灣、珠海、廣州等[17]。
(1)我國帆船運動不斷發展,但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普及程度不高。帆船運動的發展離不開特有的文化發展,通過帆船運動的不斷發展,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形成了獨特的航海文化。
(2)帆船運動依托于海洋,受地理因素尤其是海洋環境的限制較大,縱觀帆船運動盛行之地,在洋流、海岸線和島嶼方面都有著自身特點,大連、青島、上海、廈門、深圳和海南等城市都具備良好的地理環境資源優勢。
(3)隨著帆船市場需求擴大,相關產業市場發展迅猛,新型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涌現。帆船運動的設備、器材及相關衍生品需求量也隨之擴大,但在船用自主研發與生產上非常薄弱。
(4)目前高校開展帆船運動的學校較少,處于初級階段,高校帆船運動存在安全、資金,教師缺乏等問題,需要通過政策支持、制定人才機制和加強安全教育力度等方式解決,進而加快帆船運動在我國發展的速度。
[1]李佐.從“橫帆”到西班牙大帆船[J].海洋世界,2012(7):39-42.
[2]李俊.帆船運動項目歷史發展及未來前景展望[J].時代教育,2014(8):58.
[3]孫燕峰.帆船運動史[J].海洋世界,2008(8):30-32.
[ 4]孫振.中國帆船運動發展簡介及存在問題[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4(8):140.
[5]王務崇.我國大帆船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6]梅哲.帆船是運動,更是文化[N].中國體育報,2013-12-14.
[7]姚新培,劉崢.帆船運動文化初探[J].體育文化導刊,2011(4):74-78.
[8]董啟正.談影響海上帆船運動的地理因素[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2):62-63.
[9]黃懷.打造嶄新靚麗的城市名片[N].廈門日報,2010-10-02.
[10]陳猛醒,金德陽.帆船帆板運動發展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思考[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94-96.
[11]何東憲.帆船運動促進帆船產業發展[N].經濟日報,2007-08-14.
[12]帆船帶來的產業經濟[J].走向世界,2012(11):30-31.
[13]鄭軼.帆船運動風正來[N].人民日報,2016-03-26.
[14]宋鑫陶.帆船是城市旅游的一種產品[J].商周刊,2012(9):59.
[15]談廣言.高校大帆船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35):118,120.
[16]王惠,黃文新,劉飛飛.廈門市高校大帆船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5(2):180-182.
[17]劉長青.海南省高校成立帆船游艇隊的可行性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4):13-14.
G8
A
2095-2813(2016)10(b)-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