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石河子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的研究探索①
李濤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石河子市農業人口較多,經濟基礎并不理想,這也是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滯后的主要原因。為此,對研究的主要對象和研究方法實行概述,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對石河子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使用及管理情況和要點加以研究,進行具體闡述。
城區全民健身路徑 建設 使用 管理
結合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對石河子市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和使用、管理實行分析和調查[1]。研究結果顯示此項建設比例較低,路徑器材的配備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此,需做好人員、資金的配備,并合理地規劃健身路徑的位置,以此提高健身路徑的使用率,保證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使用、管理的安全性、可行性。
1.1 研究對象
以石河子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
1.2 研究方法
查閱全民健身路徑的文獻、資料,以及新疆全民健身路徑的數據資料,以便為研究的相關資料提供有利的參照。為達到較好的研究效果,需結合社會學、統計學內容和要求,對石河子市城區人群發放調查問卷。并對健身路徑鍛煉的路徑鍛煉群眾實行隨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共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97%(485/500),有效問卷共476份,有效率98.1%(476/485)。調查問卷全部回收后,針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
石河子市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發展現狀分析。
2.1 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數量
石河子以體育彩票公益資金作為向導,積極地調動各級政府財政資金、社會資金,開展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全民健身路徑在石河子市較多地區實行建設,至2016年全民共建成275條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中,石河子市全民健身路徑經12條發展為275條,尤其矚目的是2011—2013年,第14~16批健身路徑的建設。
2.2 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布設要點
石河子市早期全民健身路徑,一般多集中在群體體育活動中,基礎體育組織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推動體育的發展,首先規劃城市級城市,然后逐漸經城市—縣鄉—農村轉移。
以援建的建設趨勢來看,成熟路徑的數量由多到少發生轉變,且呈下降趨勢不斷發展。縣鄉-農村路徑建設經首批0條到2005年第5批,2006年第6批后,呈上升趨勢不斷發展。2006年石河子市開展了農民健身工程,直至2014年石河子市開展了鄉鎮體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徑的建設,加速了路徑—鄉鎮—農村的建設轉移。然而該次抽樣調查中,石河子市全民健身路徑的分布多以城區為主,這一部分占總調查數量的80.02%。鄉鎮和農村健身路徑數量較少,隨機調查中,占21.25%,和石河子市的多個鄉鎮、村現狀進行比較,健身路徑的普及情況,遠低于經濟發達的烏魯木齊。2016年,城區的全面健身路徑共275條,路徑的普及率約占調查總數的72.5%。
2.3 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
前期國內全民健身路徑,經城市社區、農村鄉鎮配建項目;公園配建項目;健身廣場配建項目。
調查結果表明,石河子市參加健身路徑鍛煉的人群中,有男性226名,女性250名,女性比男性要高,男性與女性所占比例沒有顯著差異。在年齡的不同階段方面,表現為兩端小、中間大的特點,主要以41~60歲的中老年人群為核心,中年與青年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全民建設工程在石河子市一些居民區修建了相關體育健身設施,但相關設施的使用率卻相對較低。絕大部分健身者都只是單純地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進行模仿,主動查看器械采用說明書的人數相對較少。
3.1 確保全民健身路徑數量的均衡
全民健身路徑數量的增加,使得城鄉的分布也產生不均衡現象。石河子市是農業地區,但是農村健身路徑數量和城市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此,需以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為主,并做好鄉鎮的體育健身工程,有效改善鄉鎮和農村的健身路徑建設工作,調節分布不均的情況,使得健身路徑能夠均衡布設。
3.2 做好全面健身路徑建設位置的規劃工作
結合石河子市全面健身路徑發展,發現其建設不均且器材的配置較差。以城鄉規劃、全民健身等作為主要的依據,履行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用地指標、城市社區體育設施技術標準中的內容,做好健身路徑建設、使用和管理工作,旨在確保健身路徑的質量,規范建設地點和空間布局、設備配備等,進而利于人們的正常使用。
3.3 擴寬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的資金投入和發展方向
健身路徑建設需依靠政府,且需依靠政府管理的最底層社區和村委會。受到資金所影響,使得資金投入方面維持在低位運行的狀態下。所以,應拓寬石河子市的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資金來源。可通過不同的渠道,籌措社會資金建設健身的路徑,進而以政府資金投入作為向導,吸引不同渠道的社會資金,以此建設出更多的健身路徑,構成多元化建設主體,擴寬健身路徑建設的方向。
3.4 引導城區居民合理使用健身路徑
石河子市全民健身路徑的利用率,明顯優于農村健身路徑的利用率。人們對于健身路徑的使用并不科學,群眾多缺少有效的鍛煉和鍛煉的習慣,并對鍛煉身體的常識不夠重視。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可在健身路徑做好鍛煉現場的活動指導工作[2]。同時,可采取媒體宣傳、體育專業人員指導等方式,鼓勵居民加強日常的鍛煉,進而幫助城區居民養成正確的鍛煉方法和習慣。
3.5 完善城區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使用、管理的措施
體育行政部門實行捐贈,受贈的部門負責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進而充分推動初期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的發展。當前,全民健身路徑使用時間增加,建設的范圍和主體非常廣泛。然而,因為管理機構的不完善,管理規制有一定的欠缺,進而易于產生健身路徑管理問題、維護問題和安全方面的問題。為此,需突破健身路徑管理的平行線模式,將全面健身路徑的管理工作,列入國家全民健身設施的管理工作以及維護系統中,并結合以往其他城區實行健身路徑管理的經驗,明確健身路徑管理的架構,并制定詳細的管理機制。
3.6 合理規劃建設資金
因為城區健身路徑的管理主體為人民群眾,管理人員缺少經費管理的意識,進而使得健身路徑難以實行充分的管理。為有效處理健身路徑中的資金問題,并達到不需后續管理和節省經費的效果。相關管理企業構建、捐建初期,應撥出一定資金,作為全民健身路徑的公共基金[3]。同時,需做好健身路徑后期的管理和維修工作。經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加強資金的管理和資金的維護工作,進而構建透明的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發展資金平臺。
當前,石河子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實行建設、使用和管理,雖然有一定的成就,但和發達城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需結合調查的內容,不斷完善城區全民健身路徑實行建設、使用和管理,進而幫助城區居民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1]李波,趙金林.延安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使用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4(4):105-108.
[2]付瑤,李朝福.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發展研究[J].科技資訊,2016,13(30):221-222.
[3]趙富學,程傳銀,才讓卓瑪,等.“體育援藏”背景下安多藏區農牧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現狀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9-14.
G812.4
A
2095-2813(2016)10(b)-013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32
①石河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青年人才培育基金項目(項目編號:RWSK15-Y13)資助;課題名稱:石河子市城區全民健身路徑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作者信息:李濤(1979,3—),男,漢,新疆石河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及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