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信
?
《工傷保險條例》問答
◎文/遼信
問:《工傷保險條例》何時修訂施行?
答:《工傷保險條例》由2003 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公布,根據2010年12月2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86號)修訂,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工傷保險條例》共八章67條。第一章總則,共6條,包括立法宗旨、調整范圍和工傷保險費的征繳等內容。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共7條,包括工傷保險基金的組成和工傷保險費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調整等內容。第三章工傷認定,共7條,包括認定為工傷和視同工傷的情形等內容。第四章勞動能力鑒定,共9條,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的原則、時限、程序和步驟等內容。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共16條,包括工傷、因工致殘和工亡的待遇等內容。第六章監督管理,共10條,包括工傷保險各有關部門的職責等內容。第七章法律責任,共8條,包括對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理等內容。第八章附則,共4條,包括施行日期等內容。
問:《工傷保險條例》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解讀: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應當簡捷、方便。
問:《工傷保險條例》調整范圍包括哪些?
答: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解讀: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問:在工傷保險中用人單位承擔什么責任?
答: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職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解讀: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依照有關規定追償。
問:工傷保險基金由幾部分組成?
答: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七條規定,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
解讀: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二)住院伙食補助費;(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