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璀煒(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
論建筑節能新觀念
申璀煒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建筑業不斷壯大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與能源浪費的現象,能源緊張問題嚴重的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出發,分析這些現實行為背后的理念缺失,探討新時期建筑節能的理念要求。
關鍵詞:建筑節能;新觀念;資源節約型
建筑耗能,簡單來說,即住戶在使用建筑物過程中用于供暖、通風、空調、家用電器、給排水、烹飪、熱水供應、照明、除濕等方面的耗能。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統計數據稱我國建筑耗能占全國總耗能的11.7%,并且這一數據也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要、環境及氣候的變化等影響還在持續不斷攀升。
建筑節能是由于建筑耗能問題提出的對應策略性概念,即采用一定的方法達到降低建筑物耗能率的過程。自本世紀七十年代中東石油危機發生以來,建筑節能問題開始受到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建筑節能按時間先后可以分為建筑建設階段的節能和建筑使用階段的節能兩種。建筑建設階段的節能包括合理的建筑設計、采用新型的節能材料、先進的節能施工工藝、科學的工程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實現節能,建筑使用階段的節能則主要包括各類新能源的應用、各種節能設備的使用、良好的節能行為等方式達到節能的效果。除此之外社會的法律、經濟、技術及人員等因素帶來的外部環境支撐都是影響建筑節能效果的因素之一。
(一)我國建筑耗能現狀。
和許多行業一樣,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起始于改革開放以后,據統計,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城鎮建筑面積在5年內翻了一番。然而大量和快速地發展必然需要巨大的能耗作為支撐,目前我國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會終端耗能的27.5%,誠然,由于發展程度的差距,我國的建筑能耗水平目前是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的40%-60%,但中國人口總量太大,國土面積和資源有限,根據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如果我國不能夠較好緩解能源消費急劇增加問題15-20年后該數據將提高到35%左右。
(二)我國建筑節能技術推廣現狀。
在我國,節能技術的研發起步較晚,和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存在技術不成熟、技能與高效難以兼顧、節能技術在全國的普及率偏低、缺少節能材料、設備等產品的有效認證體系等問題,然而建筑節能的實施離不開節能技術、產品、施工工藝、設備、材料等發展,我國的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應該結合中國地域特點、氣候特點及使用習慣等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推廣與應用。
(三)我國對建筑節能的管理歷程。
我國對于建筑節能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理論探索階段:1986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借鑒國外興起的建筑節能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主要在理論方面對我國的建筑節能進行了初步的本土化的探索,標志性的成果主要是1986年出臺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該標準中用定量的方法規定了下一階段我國建筑節能率30%的目標。2.試點規范與推廣階段(1987-2000年):86年的標準的出臺為該階段的試點與推廣提供了指導,國家建設部也加強了對全國建筑節能的指導,94年起開始出臺一系列如《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等政策法規與技術標準規范性文件。3.承上啟下轉型階段(2001-2005年),這5年的時間國家28個省市制定了“十一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2005年修訂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也總結以往教訓得失提出了建筑節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新問題并進一步強化了建筑建設過程中的節能意識問題。4.目前我國正處于建筑節能的全面開展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成為建筑節能上位法,以及《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的實施,均從法律和條例方面對建筑節能進行了地位的肯定和提出其建設的新要求。
伴隨社會發展需要,國內外建筑節能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國外建筑研究學者近幾年對“建筑節能”一詞的描述逐漸由“Building Energy Saving”轉變成“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這一表述的轉變間接表明了國外不少學者和有見識之士對于“建筑節能”的觀念轉變,由原先的單純“節能”逐漸具體到“高效用能”的層面,那么如何才能夠實現現有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首先需要我們在節能觀念上有所突破和改進。
(一)區域性建筑理念,實現“因地制宜”的節能。
據前文現狀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在建筑節能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內更多時候采用的是國外普遍通用的一些技術及其技術標準,一方面完善的技術更利于后期的改建與維護,另一方面經過實踐檢驗的技術使用起來是對我國住戶安全的一種基本保障。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照搬國外的好技術而不研發自己的建筑技術,眾所周知,建筑設計需要考慮一定的地域性、氣候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建筑節能技術也是一樣,完全照搬國外的技術不一定適合中國不同的氣候區域、地區發展,因此建筑節能需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考慮國情、經濟條件和地區氣候環境和建筑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建筑的節能技術的使用與研發。同樣,我國由于國土廣袤、氣候多樣,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勢和氣候特性,如一月來看與同緯度地區的平均溫度相比,東北地區氣溫要低14-18℃,黃河中下游低10-14℃,長江南岸要低8-10℃,而東南沿海則只低5℃左右,這組數據充分可以看出由于地域的區別帶來的溫度區別,這一區別在建筑節能設計中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建筑的建設、開放其最終目的就是處理好人與自認、人與社會外界之間的關系來供人使用。從1999年的《北京憲章》提出的“人-建筑-環境”關系來看,建筑本身的意義還是歸屬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之上,體現出了明確的可持續發展觀。生態型建筑在日本被稱為環境共生建筑,以低環境影響、高自然調和、宜人與健康為三個層次發展目標;歐洲國家強調可持續建筑,注重解決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則通過綠色建筑實踐,追求能源高效、材料利用、室內環境改善的節能原則。建筑節能設計適合新時期能源發展需要,是建筑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同樣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滿足人們居住與生活基本需求的同
時,為人類自身發展考慮,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重視節能,在原有建筑理論基礎之上學會創新,結合自然元素保證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時使用電子商務、物聯網、節能系統等先進技術,建設生態型、可持續、綠色型建筑。
(三)采用終端節能的科學節能方案。
終端節能是能源需求側管理理論(DSM)的延伸,將此理念運用到建筑節能的過程中是很好的指導思想。終端節能的主要實現方式可以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來實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控制措施:1.加強國內建筑節能的標準化建設。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至少有40多個國家有不同的強制性建筑節能標準,我國需要根據我國不同的地區特點制定不同的區域性建筑標準。2.理順能源價格,使價格能夠反映能源生產的邊際成本,而不是一味的高峰價稱雄。3.政府設立建筑節能專項基金,一定程度上為此領域提供資助與補助。
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的追求提升、新能源研制和利用的普遍化、建筑規模的持續擴大必將會給我國建筑節能帶來新的問題,如何能夠與時俱進,需要政府、企業、學者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配合。
參考文獻:
[1]盧鳳霞.淺談我國建筑節能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華民居旬刊,2013(3)。
[2]曹琦,駱仲峰.試論建筑節能必須轉變理念——以"系統思考"的理念處理"建筑節能"的問題[J].建筑節能,2008,36(10):64-68。
[3]倪虹,牟磊.借鑒國外經驗 促進建筑節能[J].節能,2002(5):27-29。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