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在探索中前行
考試不只看分數,也看綜合素質評價;語、數、外、體育作為必考科目,其他科目可以選擇部分作為錄取計分科目……教育部日前發布了高中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旨在逐步建立一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次改革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又將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繼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關系廣大學子的中考改革方案也最終出爐。9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罚ㄏ路Q《意見》)。
根據《意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進行改革,中考考試科目及內容將發生改變;在招生錄取方面,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明確將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爭取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J?。
距離“初步形成”中考新機制還剩4年時間。如何在這段并不長的時間內,夯實基礎、設計一個較為嚴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類人才甄別培養的新的考試和評價體系并非易事。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將面臨哪些待解難題?將給未來的考生和家長帶來什么影響呢?
中考改革在開學不久后揭開了神秘面紗,無論是從考試科目、考試內容上,還是從評價方式、招錄制度上,都進行了“大變臉”。
《意見》稱,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既是學生初中畢業又是升學的基本依據,明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將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苯逃坑嘘P負責人解釋。
近年來,許多地方都進行了“兩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稱、要求不一,這次進行了統一規范。對于個別尚未實行“兩考合一”的地區,這次改革也給予了緩沖期,要求他們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過渡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改革之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將包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但并非所有考試科目都納入錄取計分總成績。
除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外,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試點地區可確定其他具體錄取計分科目及數量,防止群體性偏科和加重學生負擔。
此外,為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體育將被納入錄取計分科目,并要求科學確定其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
《意見》還提出,有條件的試點地區,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各門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錄取計分科目的機會。
《意見》要求加強考試招生管理。進一步明確招生范圍、招生規模等基本要求,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惡性競爭。
同時明確提出,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取消體育、藝術等學生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對本地區加分項目和分值進行清理和規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項目。
不過,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體育、藝術等競賽類加分項目的同時,為了繼續鼓勵學生發展興趣特長,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相關表現等將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在招生錄取時會作為參考。
此次改革中,綜合素質評價將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起,成為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主要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
《意見》要求,初中學校要將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進行公示、審核,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給高中學校招生使用。
據了解,綜合素質評價將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統一要求,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在結果使用上,將實行‘誰使用誰評價’,由高中學校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制訂具體的使用辦法。”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盡管教育部門表示,并不要求將所有科目都納入招生錄取計分科目,旨在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考試和評價體系,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還是充滿了疑問,在實行“全科開考”的情況下,如何保證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如何保證素質評價的公平客觀?
這次改革的重頭戲之一便是考試科目構成。按照方案設定,把初中所學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范圍,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情況。而在具體的操作上,把語、數、英、體育納入統一錄取計分項目,而其他科目可以由試點地區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自主確定哪些納入“錄取計分”。也就是說“全科開考,部分計分”。
從廣州的情況來看,初中階段學習12門文化課,而中考只考語、數、英、物理、思想品德和化學六門,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以及計算機則不考。據業內人士透露,改革之后,很可能把部分如今沒有考試的科目都納入選考范圍。
“所有科目都要考,屆時負擔到底如何,則要拭目以待?!睆V東省特級教師、卓越教育研究院院長趙衛平說。有媒體記者對部分老師進行了采訪,采訪中大多數老師直言,任何科目,只要納入升學計分,都會成為學生的課業負擔,只是學生的選擇面有可能擴大,學生將可以自主選擇除語文、數學、英語、體育之外的其他錄取計分科目,從而規避自己的薄弱科目。
對此,南京市弘光中學校長周易宏認為,在學生全面發展和不增加學生負擔之間,具體哪些課程進入計分范圍,方案需要尋找平衡點。
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校長鐘秀平認為,對于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學校來說,全科開考不會增加很大負擔,但是如果把電腦、藝術納入計分的話,對農村學生并不公平,所以建議納入中考計分的科目數量應該相對穩定,不宜增多。
“要在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在當前還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課題。它需要人們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即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記錄學生的行為?!比A東師范大學考試與評價研究院院長陳玉琨說,“學校和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注重學生在行為中的閃光點。并且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指導,促進學生發展進步。診斷發展問題,對學生的成長大有幫助。”
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認為:“綜合素質評價在操作層面仍需反復斟酌。舉例來說,藝術素養如何評價?是否把所謂的藝術考級作為衡量標準?一個學生,他沒有所謂的藝術考級證書,就一定意味著他沒有藝術素養嗎?再進一步說,那是否要去鼓勵學生進行藝術考級?這又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方向和初衷,但不以藝術考級作為標準,那么如何來評定?”
張人利表示,除了綜合素質所包含的內涵本身的標準問題外,還有區域間的標準統一問題。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從農村的整體教育情況來看,既沒有經濟實力進行所謂藝術教育,同時也沒有這樣的教育資源和環境。
“綜合素質評價是中考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最大的挑戰?!鼻迦A大學附中校長王殿軍說,“綜合素質評價的推出,讓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克服了僅僅用終結性的中考成績來選拔學生的弊端。”
相關專家表示,邁出綜合素質評價這一步是必須卻十分不易的。如何盡量做到客觀記錄,減少人為干預甚至造假,又可以準確科學地評價學生素質,是一大挑戰。制度、程序、監督體系設計,其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讓腐敗鉆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規范”問題。
牽一發而動全身,中考改革也不例外。有專家認為,中考改革后,也許初中就要實行走班制以適應學生選考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自主權的增大意味著選擇難度增加,如何提高選擇能力這些都是學生需要考慮的。
這次中考改革向高考靠攏,考試科目由“套餐”變成“自助餐”。有業內人士留意到,在高考改革公布后,不少高中為了應對選科的需要,實行了“走班制”——即某個科目按照不同的層次開設不同的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進行選擇。
中考改革后,不少專家認為走班制可能成為新趨勢。對此,趙衛平有一些擔憂:“對學校來說,中考改革會影響很多方面:學校是按行政班還是選考編班?是否要實行走班制?如果學科選考人數多了而教師不夠怎么辦?選課走班如何管理?學生中途大量調整選考科目怎么辦?”
而廣東省政府督學李偉成則認為:“走班制是分層教學的好辦法,初中就開始走班并不奇怪。”但他也表示,這對學校的管理有更高要求,比如場地設置、師資配備、實驗器材夠不夠等都應通盤考慮。
在一線老師看來,走班沒問題,但是不應盡早選科編班,否則又會違背改革的初衷?!盀榱瞬辉黾訋熒摀?,選考科目最好在升初三之前確定。不過這會存在一個問題:不選考的科目學習要求會降低,對以后升上高中對應科目的銜接可能會出現問題。初中生認識和分析能力都不強,我擔心到時選科基本上是家長在選?!辩娦闫秸f。
改革把自主權交給學生,但是對于國內不少學生來說,讀到高中還不知自己的興趣所在,考大學也不知該選擇哪個專業。如今,初中就要開始選科,他們又該如何選擇?如何協調全面發展與特長發展?
杭州一位重點高中的語文教研組長說:“對什么有興趣,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以前很多高三學生都回答不出來。現在,高考改革把職業生涯規劃從高三提前到了高一,而中考改革就是把這種選擇權繼續下放,讓初中的孩子們開始自己做主,有思考地選擇。相當于是把職業生涯規劃繼續提前,從高一變成了初一。”
對此,李偉成認為,學生很難自己提高選擇的意識和能力,學校應為他們開設生涯規劃課程。生涯規劃課程在國外非常普遍,但是在國內開設得并不多。開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指導,讓學生知道學科對應的是哪些職業,自己的興趣和性格更適合哪些職業,這對于引導他們選擇優勢學科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會有所幫助。
中考改革不僅會影響到初中生,小學教育教學也會受到影響。
趙衛平認為,由于語數英為必考科目,小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基礎學科是大勢所趨。此外,由于需要選科,因此對學生特長發展的引導也會有所加強。
李偉成則認為,小升初的競爭可能會因此更加激烈。
“目前優質民辦初中已采取面談的方式招生,中考改革之后,面談內容或許會發生變化,更加體現綜合和特長發展的重要性。部分民??赡軙哟髮μ亻L以及興趣的考查?!壁w衛平說,建議孩子在面談中展示出他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符合的特點,將更容易被學校青睞。
有教育專家表示,在這輪改革之下,不少高中獨立批特色班的宣傳與招生會前置三年,也就是說,高中獨立批的宣傳不會只在初中階段進行,甚至在小升初階段就開始宣傳?!俺醪焦烙?,在一些完全中學,他們的初中會設置與其高中特色相同的特色班,以吸引家長的選擇?!保ū究C合)※
多地已先行探索新中考
在教育部公布中考改革方案之前,北京、山東、湖南等多個地區已經開始探索中考改革,改革方向與教育部此次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較為一致。
山東
山東濰坊市從2004年在高密市進行中考改革試點,2006年在全市推開。改革包括高中升學考試和學業水平考試合二為一,依據學業水平考試等級和考生綜合素質等級進行錄取,錄取時根據各學科成績等級實行組合錄取等多項內容。
湖南
2006年,長沙市開展中考制度改革,改變一直使用的分數制,推行等第制,即中考成績不再以分數形式呈現,而是以A、B、C、D、E五個等第形式呈現。與此同時,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將評價結果與高中錄取掛鉤。
8月22日,長沙市召開暑假教育工作會議并宣布,今年啟動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調研工作,完善中考成績的呈現方式,探索與湖南新高考對接的“等第制+分數制”。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新中考最快將于2019年開始實施。
浙江
2015年3月3日,浙江嘉興市教育局下發《嘉興市2015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高中段招生工作實施意見》,啟動新一輪中考與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改革提出統一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查)科目和要求;降低考試科目的滿分值,并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納入升學考試總分;以多元招生為模式,減少中考加分項目和分值。
北京
2016年4月8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方案??荚噷嵭小?+3”模式,除數學、語文、英語為必選科目外,考生可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五門中選擇三科參加考試,且必須至少選擇一門理科科目(物理、生物、化學),總分為580分。
北京新方案將于2018年正式實施。也就是說,現在正讀初一的同學們走進中考考場時,會成為第一批“嘗鮮”北京新中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