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初中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是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迅速發展的黃金期,初中語文教學便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擔。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盡管年齡上稍長,但是他們的認知還是以感性認知占主要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便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并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三方面入手探討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以便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不僅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還能增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遇到難點容易突破,提升課堂學習的成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整合教材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的方法來創設教學情景,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并在教師的提點下,想象冬天的美麗畫面:漫天的雪花?草木凋零?空氣中滲透著沁人心扉的冷?濟南的冬天與其它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想象的積極性,在腦海中勾勒出冬天的景象,幫助學生加強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樣學生就能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思考,展開飛翔的翅膀,拓寬思維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熱情。
二、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時,就要調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對語文知識進行接收和整合,在吸收、整合的過程中,就必須運用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然后把聽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接著能在實際運用中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采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從而使學生表達出他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時,教師提出問題:“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詩通過想象和聯想的手法描寫了一副美麗的畫面,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詩中的街燈又隱喻著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啟發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根據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天上的街市》進行改寫,把詩改寫成散文,鍛煉學生語言駕馭能力,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實現知識的有效輸出,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三、學生思維創造力培養在教學中的實現
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民族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注入新鮮的血液,有了創新思維,學生就不會再墨守成規,而是尋求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注重自身全面素質的發展,這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授《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作者運用細膩的手法描繪了蘇州園林的景觀,使得沒有去過的人也能從文字的閱讀中仿佛身臨其境,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要求學也仿照作者的描寫風格寫一處景觀,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檢測學生的作業發現,有的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來進行景觀的描寫,而有的學生就會結合其它的寫作手法將景物描寫與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方法進行整合,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富有活力,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此時教師就要表揚學生的創新做法,發揮典型示范的作用,刺激其它學生進行效仿,也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和模仿,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感受創新帶給學生精神上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因此,初中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靈活的運用到知識學習中,從而實現鞏固學習成效的目的。